围产期奶牛体况、体液监测与预警技术

2022-11-19 19:11金振华张备王欢张艳邱景会刘雪松张蕾史同瑞
现代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胎衣围产期体细胞

金振华,张备,王欢,张艳,邱景会,刘雪松,张蕾,史同瑞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奶牛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过程中最重要时期[1],一般指奶牛分娩前21 d到分娩后21 d的区间,可根据分娩前后分为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围产期奶牛经历干奶、分娩和泌乳等3个重要的生理期,奶牛的生理、激素分泌、饲养、日粮和营养代谢发生了巨大而复杂的变化,分娩、泌乳、日粮结构调整等所造成的应激反应易诱发奶牛能量负平衡、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病和繁殖等疾病[2]。

据调查,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产后低血钙、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代谢和生殖系统疾病均是围产期奶牛的高发病。奶牛75%的疾病均发生在围产期,25%的淘汰牛发生在产后2个月内,30%~50%围产期奶牛存在发生代谢病风险[3-4]。戴大力[5]调查表明,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发病率约2%,其中3~5胎奶牛及高产奶牛多发,低血钙奶牛易继发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乳房炎和真胃变位等疾病。综上所述,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做好围产期奶牛疾病的预防和健康监控将直接影响奶牛的健康、牛奶产量、繁殖率经济效益。

1 围产前期风险预警

在奶牛的围产前期,尤其是分娩前1周,应重点监测奶牛体况、体温、反刍、运动以及血糖、血酮体、血钙、尿液pH值等指标,评估奶牛存在的疾病发生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健与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围产奶牛疾病的发生。为综合评估奶牛健康状况,建立了奶牛体况评分体系。

体况评分能够整体反映奶牛营养、健康及代谢状况,正常奶牛体况评分应在3.25~3.50之间;产犊时体况分值低于3.25分,则产奶量较低,发生代谢病风险增高;体况评分大于3.75的奶牛健康存在低风险;大于4.00的奶牛健康存在高风险,易发生难产、产后瘫痪、酮病、子宫炎、乏情等繁殖、营养类疾病;而体况评分过低,奶牛偏瘦,预示奶牛易发繁殖障碍、能量代谢等疾病。围产期奶牛在干奶和产犊时应分别进行体况评分,两次评分均应在正常范围内且基本维持不变;至产后28 d时,体况评分不应相差0.50分以上,超过0.50分预示产牛出现能量负平衡。

养殖过程中,繁育期奶牛分娩前3 d应检测母牛血液中的磷、钙、钾、镁离子含量,血浆钙离子含量与磷离子、镁离子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当奶牛产前血浆钙离子含量不高于2.11 mmol/L、血浆磷离子含量不高于1.80 mmol/L时,产后易发生低钙血症[6]。产犊前1周应进行血酮评估,当血酮值大于0.6 mmol/L的奶牛占牛群比例大于30%时,牛群存在发生酮病、皱胃变位、子宫复旧迟缓、产奶量降低等的较大风险[3]。此外,奶牛正常尿液pH值为6.6~7.5;当产前4~7 d尿液pH值高于或等于8.0时,奶牛容易发生产后低血钙[7]。

奶牛分娩期高风险因素包括难产、助产、双胎、胎牛死亡以及胎牛过大(如体重超大50 kg)等因素。存在风险因素时,应密切监视奶牛的产犊过程,注意防范奶牛难产、生殖道损伤、产后感染等疾病,并采取相应的保健预防措施。当奶牛分娩时出现难产等异常状况时,应该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诱导分娩、助产及防治产后感染。若牛群中繁育期奶牛助产率或难产的发生率超过20%时,应进行奶牛产前体况评估,分析胎犊体重及奶牛营养因素,并根据此结果改善奶牛饲养管理,调整日粮营养水平[8]。

2 围产后期风险预警

奶牛围产后期,尤其是产后7 d内,应注意监测奶牛精神状态、行为、食欲、反刍、胎衣、阴道排出物、乳房、产奶量、粪便、直肠温度、酮病和真胃变位等指征。由于奶牛亚临床酮病、亚临床瘤胃酸中毒和亚临床低钙血症容易诱发奶牛难产、胎衣不下、乳房炎、真胃变位等疾病,故应重点监测上述3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2.1 临床症状监测与预警

奶牛分娩后,尤其在分娩后第1~10 d,每日定时观察奶牛有无异常症状出现,着重以每日第1次挤奶后观察结果为重要参考对象。重点观察奶牛是否出现以下症状:乳房肿胀、反刍减少、食瘤胃充盈度差、食欲降低、眼眶深陷、鼻镜干燥、粪便稀少、精神沉郁、后躯整洁度差、子宫排出物颜色及性状异常、弓背、举尾、怒责、胎衣不下和卧地不起等[9]。对出现异常症状的奶牛应结合体温进一步检查诊断,判定奶牛疾病风险。

2.2 血钙监测与预警

奶牛妊娠后期及泌乳初期,胎牛的生长及母牛泌乳均需消耗大量的钙,易诱发奶牛产后低钙症。因此,母牛分娩后应进行血钙含量的监测。正常奶牛血钙含量应为2.10~2.50 mmol/L,奶牛分娩后1~3 d内,若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为1.40~2.00 mmol/L,奶牛存在发生隐性低钙症的风险;若血液中钙离子含量低于1.40 mmol/L,则奶牛可能发生临床型低钙血症[10-12]。此时应开展临床检查,当奶牛出现瞳孔对强光刺激反应迟钝、便秘、瘤胃膨胀、体位异常、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后肢交替踏脚、不愿走动、后躯摇摆等迹象时,说明奶牛具有发生产后瘫痪的风险。发生低血钙风险的奶牛应在分娩时及分娩后12、24 h,分别灌服钙制剂以预防产后低钙血症的发生。若奶牛群体的产后瘫痪发生率高于2%,应重点评估奶牛产前日粮的钙、磷等营养水平,科学调配营养日粮[13]。奶牛血钙含量降低可能会诱发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酮病、真胃变位等疾病,故血钙含量较低时应做好诱发疾病的预警[14]。

2.3 体温监测与预警

奶牛分娩后,应监测奶牛体温变化以评估奶牛子宫炎、乳房炎等炎症疾病的发生风险。奶牛产后1周内,每日早晚各测定体温1次;1~3周内,每日测定奶牛体温1次。健康奶牛直肠温度为38.4~39.4℃,若头胎青年母牛体温升至39.3℃以上、经产母牛体温升至39.5℃以上,即可诊断为发热[15]。体温正常奶牛出现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着重进行真胃变位、酮病、低血钙等疾病的诊断并采取对症治疗,同时可使用补钙药或能量药。发热奶牛应着重进行子宫感染、乳房炎等炎性疾病的诊断,并选择子宫收缩剂、降热药、补钙药、能量药或抗菌药治疗3 d。

2.4 胎衣、恶露监视与预警

对奶牛胎衣、恶露排出情况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预估奶牛子宫复原、繁殖健康状况,评估子宫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母牛分娩后12 h内,尤其是分娩后7~8 h内,应注意观察母牛胎衣的排出情况。正常奶牛一般在分娩后12 h内排出胎衣,分娩12 h后仍未排出胎衣的奶牛可肌内注射缩宫素2 mL,促进子宫收缩,便于胎衣排出[16]。若繁育母牛群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超过10%,应检测产前饲料中钙、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配制是否合理。

分娩后24 h内,正常恶露外观性状为多量的暗红色恶露;分娩后1~3 d排暗红色、黏稠、带血的恶露;分娩后4~7 d内呈稀薄、红褐色或黄褐色恶露;分娩后7~10 d为橙黄色、清洁透明黏液,恶露基本排净;分娩10~14 d黏液由黄色逐渐变为透明;分娩15~20 d后子宫排出物很少,呈牵线状[17]。在奶牛分娩后10 d内,应注意观察恶露排出的性状和数量,尤其是在奶牛分娩后1~3 d,重点检查发生分娩困难、胎衣不下的奶牛,观察恶露颜色、气味和恶露性状的变化评估奶牛子宫感染的风险。当阴道排出蛋清状、乳状或脑状及恶臭的脓性分泌物,且母牛出现发热、沉郁、厌食

和分娩奶量下降等症状时,预示已有子宫或阴道急性炎症发生,应进行抗感染治疗[18]。

2.5 酮体监测与预警

奶牛一般在分娩后6~8周即可达到泌乳高峰期,正常状态下泌乳高峰期一般可持续3~4周;但受围产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约在分娩后10~14周才可达到高峰,造成奶牛处于代谢负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奶牛能量代谢紊乱,诱使酮病发生[19]。据统计,奶牛产后的酮病发生率为15%~30%[20]。检测奶牛血液β-羟丁酸含量是酮病诊断法的金标准,在产后3、7、14、21、28、45 d采集奶牛采食前的血样和乳样,监测血液β-羟丁酸含量,评估低酮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产后第1周,β-羟丁酸浓度大于1.2 mmol/L,预示奶牛存在发生酮病、子宫炎、产奶量下降的风险;产后第2周,β-羟丁酸浓度大于1.4 mmol/L,预示奶牛存在发生酮病、排卵异常、妊娠间隔延长等繁殖障碍疾病以及产奶量下降的风险[21]。存在酮病发生风险的奶牛应补糖及生糖物质,促进糖原异生和丙酸代谢[22-23]。

2.6 泌乳、乳汁监测与预警

监测奶牛的产奶量,尤其是泌乳期前几周的产奶量,能够分析奶牛存在的发病以及饲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正常奶牛产后泌乳量应逐日升高,奶牛产奶量出现异常可能存在发生酮病、真胃移位、产道损伤、产后瘫痪的风险。此外,奶牛产奶量突然下降可能为发生急性乳房炎或酮病等疾病所导致。

牛乳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是指每毫升牛奶中的机体所有细胞的总数[4]。SCC是检查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的理想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奶牛的健康水平,评估奶牛乳房炎发生的风险。SCC检查分为直接检查法和间接检查法,加利福尼亚州乳房炎试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是一种间接测定乳汁中体细胞数的方法,也是隐性乳房炎最理想诊断方法之一。奶牛分娩后3 d检测乳中体细胞数,可评估干乳期乳房保健水平以及乳房健康情况[7]。奶牛产后每月监测1次乳汁体细胞数,可评估隐性乳房炎发生风险和环境卫生状况。

一般情况下,牛群平均体细胞数的最低限是20万个/mL,健康奶牛群体的体细胞数水平应为10~20万个/mL,体细胞数在200万个/mL以上时,奶牛乳腺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由于不同条件下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存在一定变化,一般体细胞数在挤乳后不久最高,挤乳过程中最低,故监测体细胞时应在挤乳前采集乳样。不同病原引起的乳腺感染,其乳汁中体细胞数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牧场大罐奶样体细胞数高于50万/mL时,预示50%~60%的奶牛患有隐性乳腺炎[24];乳样体细胞数达到150万~200万个/mL时,预示乳腺大肠杆菌感染到达高峰值;180万~220万个/mL时,预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出现高峰值[25]。

2.7 瘤胃pH值监测与预警

检测瘤胃液pH值可起到评估奶牛亚临床型瘤胃酸中毒发生风险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奶牛瘤胃液pH值为6.0~7.2;当瘤胃液pH值为5.0~5.5,提示可能发生亚临床酸中毒;pH值低于5.0时,存在发生急性酸中毒风险[26]。奶牛分娩后3~21 d内,应注意监测瘤胃pH值变化情况,评估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风险。此外,注意观察早期临床诊断症状,奶牛产奶量降低、挑食、牛腹泻、异食、反刍次数和时间减少等均为临床早期诊断指征[27-28]。瘤胃样品采集时间应在奶牛饲喂后2~4 h,采用方法主要为瘤胃穿刺和瘤胃插管。瘤胃穿刺法是在奶牛左侧腹部肋缘后10 cm,牛体中下部与膝盖骨平行处消毒剪毛,以18号注射针朝肘部相反方向穿刺,抽取瘤胃液1~5 mL,若瘤胃内无瘤胃液可注入10 mL盐水再吸取[27]。

3 结论

奶牛围产期是奶牛饲养的关键时期,不仅涉及产犊、泌乳等多个关键生产节点,还是疾病高发的危险期。在做好围产期奶牛精准饲养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奶牛易发疾病的预警,并做到对疾病风险的科学防控,确保实现奶牛高产、高效的饲养目标。

猜你喜欢
胎衣围产期体细胞
奶牛胎衣不下的诊断与治疗
浅谈母畜胎衣不下的防治
剖宫产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分析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探索
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我国诞生
牛乳铁蛋白肽对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量、体细胞及乳成分的影响
围产期时间定义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