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郝杰
在新课改逐渐推行的背景下,审辩思维作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其所呈现的育人功能以及给教改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支撑作用越发显著。在新时代的数学课发展领域,教师需重点关注小学生审辩思维的有效培育,明确其给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养成以及多元品格塑造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学生在审辩思维方面的形成目标,科学地组织教育实践工作,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启蒙,促使其在参与数学课综合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审辩思维,并通过独立的思考辨析以及综合性的探究,来掌握具体的数学要点和相关的规律。
审辩思维是当下比较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它决定着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同时也关乎高效课堂的发展与落实。《中庸》中重点强调了个体要形成良好的审辩思维,在面对具体学习的过程中,要审问、慎思、明辨,保证所学的内容更加有深度,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在当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实践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审辩思维的有效培育,对于促进整个课堂实现优化发展具有支撑作用,能够改良教学的环境,尊重、凸显学生的地位,引领其独立的思考、深入的探究,以保证整个数学课实现高效而优质的落地。不仅如此,通过审辩式思维的培育,能够切实满足国家在素质型人才方面的培育与储备要求[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整体的审辩与探究能力,进而让其在今后的社会发展领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品质,为国家的建设而贡献力量。所以,数学教师需重点关注数学课本身对于学生思维培育所呈现的重要功能,然后在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之后,通过多种有效的举措来强化学生的审辩思维建设。
概念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抽象性,其所包含的内涵比较丰富,同时也关乎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思维发散和能力养成。所以,教师需重点关注概念模块的教学设置,以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审辩思维为目标导向,并就概念环节进行辨析式的教学规划与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围绕具体的概念内涵以及所呈现的特征展开有效的思考和辨析,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在概念辨析中掌握具体的数学特征和相关的规律。
以《圆》这一节课为例,为了确保学生对有关的基础概念能够形成清晰的认知,教师则需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合理地提炼概念内容,围绕半径、直径等进行有效的整理,然后通过模型创设、情景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辨析环境。如先展示具体的圆的模型,然后在内部画出不同的线段,在这些线段中有些穿过圆心,而有些则没有。之后,引领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不同线段所呈现的规律,然后总结圆的半径、直径等相关概念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并能够在模型的支撑下展开有效的辨析,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清晰,也能够保证整个课堂学习思路更加明了。
《中庸》中明确强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遵循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原则,保证所获得的文化内涵更具有深度和高度,也能够促使学生个体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审辩思维也是重要的品质之一,对于实现学生高阶思维有效培育,以及促进其深入参与课程探究所具有的支撑作用比较显著。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数学教师需明确数学科的发展目标,然后在推理辨析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主地审辨和思考,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灵动,从而实现多元的拓展和训练[2],促使其在今后面对具体数学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发散自身数学思维,探索有效的解题方法和路径。
在苏教版的小学教材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组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的审辩思维得到充分发散,教师可以合理地设置推理辨析任务,引领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对于图形面积的计算规律了解与掌握,科学地探究平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规律。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和引领学生,让其对平面四边形这一图形进行合理地转化,通过切割等处理将其合理转化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然后根据所学的面积知识进行有效的探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散,最重要的是能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辨识思维,让其在转化思想的支撑下,合理地探究更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的数学问题。
审辩思维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循序渐进。而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做好课堂结构以及施教环境的有效调整,即不再延续以往说的育人思想,而是想办法将学为主的战略思想融入数学课堂上,引领学生在分组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互动与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也能够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的认知,进而形成清晰的观点和思路,以保证整体的数学探究活动更加规范。
以《折线统计图》为例,在这节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具体的图形模型,将蒜叶的生长趋势以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加以展示。然后,引领学生在分组学习的氛围下深入探索这一数据趋势,以及所呈现的数学规律,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总结蒜叶的生长特征。最后,总结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统计学特征和功能,并结合自身对于数据的掌握,深入探索现实生活中的各项数据。这样通过模型的构建以及深入的分析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审辩思维的有效建设和提升。
审辩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判断思维意识的支撑。在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获得良好的审辩思维,需从推理判断的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置,让学生能够在进一步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现象的内在含义以及所表现的数学特征。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以便其在今后面对具体的数学事物和现象时,能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科学地进行判断和实践。
例如,在小学阶段中,“轴对称图形”是比较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此类型的图形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教师则可以合理地设置判断型的数学问题情境,然后引领学生根据对数学概念的把握以及相关规律的了解,对具体的图形要素展开深入的辨析与判断。例如,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图形,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判断提炼出轴对称的图形;可以结合数学概念的描述,就轴对称图形的完全相同与完全重合这两个解释进行深入判断,避免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一图形要素时出现认知上的差异,将完全相同错认为是完全重合,而致使学生接下来的解题能力受到明显局限。
实践训练是实现学生审辩思维有效形成的重要保障。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灵活性的发散与建设,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运用技巧,支撑其更加深入而全面地探索相关的解题规律,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品质。所以,教师需重点关注数学知识点的有效提炼,然后科学地设置专题系统,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做好解题思路和经验的总结归纳,以保证学生的审辩思维在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拓展与提升。例如,在《百分数》这一内容的专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题型以及题干的信息描述探索不同的解题方式,以保证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加灵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系统训练中,掌握百分数相关数学题的解题技巧。
审辩思维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追问品质,形成优良的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其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与进步。而作为教师,为了实现学生审辩思维的有效培育,需从追问自省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其在面对数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对于基础概念以及相关定理的了解,进行深入的思考、总结,并合理地质疑探索,以保证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清晰,同时也能够促使其在追问与自省的过程中总结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
例如,在《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数学概念。然后大胆地提出疑问,这两个图形在边、角、对角线等方面是否相同?如果存在差异,则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以及这两个图形在表面积和体积等方面所呈现的数学规律是怎样的?之后,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并通过合理地追问与探究来强化对数学要素的理解。不仅如此,也可以引领学生回顾自身在整个数学领域的综合表现,在不断反思与自省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规范。
审辩思维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同时所涉及的覆盖范围也比较广泛。所以,在接下来重点发展学生审辩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多元表征的战略原则,就外显的思维过程进行规划设置。教师可以适当地引领学生以自主辨析为关键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例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内容中,可以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模型的展示,以及互动的探究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渗透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的运算步骤和定理。然后,再引领学生按部就班地展开分析与探索,并积极地参与到与此有关的训练当中。
增强知识之间的内部衔接与关联,是促进学生审辩思维有效形成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遵循学生审辩思维的养成需求,科学分析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联,然后对具体的知识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全面的数学体系。同时,也能够在获取丰富知识要素的前提下,支撑学生更好地认知相关的数学定理,探索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将其与分数、整数进行有效衔接,然后探索对应的数学概念和呈现的数学特征,让学生在对比、归纳的过程中,实现形象化、系统性的记忆。
审辩思维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品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接下来重点发展学生审辩思维时,教师需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培养优良的思考习惯。在面对具体的数学学习任务时,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思考环境,引领其独立的思考,建立起良好的自主意识,并在思维深入发展以及大胆联想的过程中,促使其加深对数学内涵的掌握,并根据适当的假设以及探究获得有效的数学规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锻炼,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以便为其接下来的数学探索以及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推理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时,教师需把握好学生审辩思维培养的目标和意义,要通过多种形式和举措来让学生的审辩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育,让其在这一思想的支撑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具体的数学内涵,掌握相关的数学规律,以及正确理解具体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在实施数学时,教师需从多元表征、有效关联、独立思考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