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艳
陶笛教学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知识、锻炼学生课堂思维和心理素质上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教学方式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较高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在所有音乐乐器当中,陶笛凭借着其价格较低、携带方便且简单易学等重要特点,成了低年级学习音乐的入门乐器。然而,在低年级进行陶笛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设置都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的特点。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域性的特点,以充分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陶笛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素养。
学生学习乐器是参与社会实践与创造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视。陶笛进入小学课堂对培养学生对音乐敏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感受音乐。
作为一名合格的陶笛教学老师,就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与审美能力。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让陶笛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进而激发学生对陶笛这一乐器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陶笛艺术的主动探究。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力和审美力的最佳时期。像陶笛这种乐器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新的世界,进而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以及中学的音乐教育主要重视学生的发音,这也正是多数人将音乐片面理解为唱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一理解是片面的和错误的。音乐课堂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陶笛这一乐器从外表上看非常时尚,由于其形状较小,人们往往购买后将其随身携带。同时,陶笛与笛子和箫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人们一般学习得非常快。这也正是农村与城市地区很多学校都将陶笛作为音乐教学乐器的重要原因。与钢琴和小提琴等乐器相比较来看,陶笛又因为其价格低廉的特点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最重要的是,陶笛转调方便的重要特点将会作为小学普及音乐极好的乐器。
就现阶段来说,音乐教材中所涉及的小乐器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能够适应儿童学习特点的曲目也非常少,从编排上来看,教材中的内容系统性不够。受限于传统教材在编排上不够系统的一系列弊端,学生往往对音乐教材知识的学习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在当今时代,流行音乐的出现以其更加优美的产品包装制作以及更广阔面积的传播等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小学生的眼球,这也正是当今学生更加迷恋流行音乐的重要原因。在这一对比之下,学生往往对学习音乐教材知识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所以,陶笛音乐教学就应该摆脱传统音乐教学束缚,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度以及新颖性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虽然音乐教学对学生德智体美和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有重要作用的这一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家长也希望通过让孩子学习音乐来挖掘他们的兴趣及潜力。但是,由于受到专业能力水平的限制,陶笛教学在学校的发展当中还不能满足社会及家长对小学生的期待,因而造成多数家长对小学陶笛教学不够重视。
音乐所具备的德育功能主要是指,能够有利于学生在较为轻松且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仍然使用着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没有根据现实情况积极拓展。这就造成学生只能局限于教材课本内容知识的学习,却无法感受大自然中音乐的美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陶笛是华夏先民共同创造的艺术成果。当前,我国陶笛艺术的教学课程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其经验不足等原因还不能实现因地制宜的最终目标,各个地区在音乐教学方式上也偏于一锅端的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较为死板,且无法凸显本地传统特色,更限制了小学音乐发展的优势与特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另外,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参差不齐,一锅端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科学且具有针对性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对陶笛的学习必然会失去兴趣,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中会产生自卑心理[1]。
兴趣往往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陶笛这一乐器引起兴趣,学生才会尽最大努力地去研究并学好它。陶笛凭借本身形状小巧且外形美观的重要特点受到学生的喜爱。学好陶笛主要是对其指法和吹奏的方式能够熟练掌握。
例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往往会引起学生对它的较大兴趣,所以这时要及时趁热打铁。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让全班同学利用陶笛互相表演,在这一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在互相比较中各自进步。
当学生在学习陶笛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其好奇心会慢慢减少,教师就需要通过不断创建表演舞台展示的形式来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来获得成就感。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以及社会的各种活动来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类似艺术节以及六一儿童节等这些节日,都是展示学生风采的不错机会。学生精彩的表演也一定会让学习陶笛成为一种风尚,最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实践证明,一锅端或者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陶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各项能力以及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主动去观察学生在学习能力与水平上的差异,坦然地去面对不同学生陶笛知识以及陶笛吹法上接受能力的不同,同时也要对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表示理解。
老师可以尝试利用小组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共同进步,所以小组成员的设置上,教师要顾及每一位学生表演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特点,并利用好带差的方式来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学生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知识学习的被动地位,这将进一步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压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所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是树立学生正确审美心理的重要前提。
只有学生亲身实践,陶笛吹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教师需要做到的是多角度、多侧面地对教材内容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环节的教学能够收放自如,进而充分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有关吹奏方面的技巧。另外,老师也可以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去操场上、树林里吹奏,通过大自然特有的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真正美好。
综上所述,低年级引入器乐教学是学生步入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陶笛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不但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同时也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与内容、建立较好的课堂秩序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推动低年级陶笛教学质量提高、树立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学校必须在教学中摆脱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升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音乐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