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玉
识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也是为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不但能扩大学生的生字词积累量,还能以汉字书写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但是,小学语文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讲解,未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基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鉴于此,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情境化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中,可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克服学生的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
原有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主张教师占据主导教学地位的教学形式[1],特别在教师讲解生字词时,教师习惯逐一讲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受到不利影响。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贪玩、好动、活泼的特点,运用趣味性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趣味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和注意力,启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强化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
例如:以部编版《天地人》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偏僻字,如“天”“地”“人”等,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卡通图片,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引发学生对图片内容的观察,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参与到猜字游戏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教师总结汇总学生的答案,并将正确结果告知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因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趣味卡通图片,使学生快速掌握汉字的字形、结构等特点,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2],使学生意识到识字学习必要性的同时,并将所学的汉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汉字应用能力。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汉字,提高学生的汉字记忆能力。
例如:以部编版《日月水火》一课教学时时,教师可为学生收集汉字形成的由来与典故,通过为学生讲述汉字形成由来与典故,加深学生对汉字的音、义、形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学生留下深刻的识字学习印象。如学习汉字“日”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是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等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讲述“日是典型的象形字,日字的由来是古人根据天上的太阳形成,而创造出来的。”并让学生将日字与日常生活中所见太阳的形象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日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印象。
由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自身的趣味性不高,加之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主要以反复书写的方式,记忆相应的汉字。此种教学方式因缺少趣味性、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反复书写中容易产生排斥心理。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运用联想记忆方法,为学生创设形象化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印象,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汉字“众”时,教师可运用联想记忆法,让学生想象“众”字是由三个“人”构成,代表人很多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与‘众’字相同的字还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的学生联想到“森”,还有的学生联想到“淼”等,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学习效率。
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讲,文字学习是十分枯燥、乏味的[3],但是文字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如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不但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还会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比较活跃,如若小学语文教师沿用此种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限制,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性效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汉字学习自觉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使语文识字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课堂,夯实学生的识字学习基础。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伞”字的写法,教师可应用图画记忆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雨伞,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并引导学生结合雨伞的形状,展开绘画联系,教师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将“伞”字的演变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伞”的汉字,使学生在趣味图画中,理解“伞”字的写法与含义,符合学生直观认知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学习效果。
课外场景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新形势,由于大多数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也相当活跃。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合理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引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识字课堂当中,这对内化汉字的含义、写法等大有益处。
小学语文教师除运用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外,还可打破教学的壁垒,将学生带领出教室,使学生在课外活动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汉字文化,提高识字教学效果,实现识字教学的延伸与扩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成为识字课堂的主人,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实现识字教学的预期目标。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到《三字经》《百家姓》的课外阅读活动之中,由于此类句子形式比较短,且有一定的韵律,便于学生的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复习,并将学生所学习过的汉字制作成“汉字卡片”,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观看、分析的方式,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效性,扩大学生的汉字积累量。
情境教学有着显著的整体性、有效性特点,随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性也十分明显。为此,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再引导学生学习单一汉字,书写单一字词,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展开读写练习,强化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牢牢记忆汉字的字面含义,克服学生的学习难点。
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从而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掌握字词的本意,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大胆猜想生字在课文中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展现情境化的教学优势。
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可运用随文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毁”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期间,教师牢牢把握本节课的生字“毁”,运用相关的教学课件,为学生构建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毁”字的大体含义,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毁”在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在含义。
同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向学生提出“随意毁坏文物是否正确?”等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表达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如此一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毁”字的本义,还为学生理解全文内容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情境化课堂的研究力度,从而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识字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快速把握汉字的特点,强化学生的识字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