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红
(江苏省泗洪县泗州学校 江苏 宿迁 223900)
历史学科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概括与总结,希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带给自己的启示意义。但是在初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历史学科教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在于取得良好的成绩,却忽略了自身价值观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促进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并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感受到家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并能够让学生通过情感化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看待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与身边的事物,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1 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深刻。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比较紧张,特别是如今中考形式越来越严峻,教师与学校都是卯足了劲头,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希望学生在中考的考场上能够拔得头筹,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加侧重于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让学生使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记忆知识,比方说背诵记忆,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是有效果的,但是对于长期发展而言,是比较脆弱的,因为时间长了,学生之前强制记忆的内容就会逐渐模糊,渐渐地忘却,最后总复习的时候,变得完全陌生,学生之前背诵记忆的内容完全不记得,重新背诵记忆的情况下,时间又比较紧迫,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使许多教师忽略了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如果学生的科目核心素养提升了,那么学生在这门科目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对于知识的记忆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有技巧的学习,学习的效率是远远高于传统教学理念下的效果的。
1.2 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凑,教师希望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冲刺。所以,一般教师在前期的新知识教学当中不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是按部就班的以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较单一化,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其实,如果教师能够优化教学的途径,让历史教学方式更加新颖,充满创新感,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感受到耳目一新,是枯燥乏味的学习中的一味调味剂,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学习中的压力感与焦躁感,还能够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历史的核心素养。
1.3 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面临着极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因此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探索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他们通常选择强行去背诵教材知识点,这也就成为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再加上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使得学生们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科重要性,自然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1.4 教师错误使用史料。对于很多初中历史教师而言,虽然说他们已经认识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史料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其对于史料内容的选择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史料内容现有的价值与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例如部分教师完全将史料内容视为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为学生大量地讲述史料内容,导致教学缺乏目的性,学生们在参与课程学习时,对于重难点知识无法做到有效地把握,进而不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升。
1.5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落后。现阶段,虽然说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是依然有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通常情况下教师们会选择在课堂上直接为学生们灌输课程内容,一味地要求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强行记忆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启发,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通过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开始的过程中形成对于祖国文化与祖国历史的认同感,并通过认同感逐渐形成对于民族与国家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进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祖国。同时通过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让每一个历史事件更加的鲜明生动,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吸收接受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效的提升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程度,并引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探究与思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前提就是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认可并接纳教师,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以及传达的想法,从而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老师要明白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做到授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有的学生会将自身对教师的观察做出不同的分析以及判断,之后会将自身对于教师的感受带入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厌恶一个学科,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写作业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言行举止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严格约束自己,对每位学生要做到平等对待,不歧视、不讨厌、不偏袒任何一位学生,每个班级都会出现学习好、学习中等、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做到把这些学生看作一样的学生。同时需要更多地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能够信任自己,并加强自身对于学生的分析与了解,明白自身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状态;并结合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沟通与交流,明白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进而针对有着消极想法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课上要多关注,实行鼓励的教学政策,在生活与学习中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通过长期的坚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与依赖,从而会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表达自身的感受。教师也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情感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创建生动的历史教学情景。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与人文内涵,并且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情感,因此,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就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情感教育。情景教学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的历史情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历史情景中产生自身对于相关历史事件的感受,并通过自身的感受体会到历史事件中的情感元素,学习到历史知识的同时,从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以及传统与传承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感受,产生思考,结合情景加深印象,让学生明白历史学习的意义,从而让历史知识内化,成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体系以及情感内容。教师也可以积极地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情景创设,并且在中国建党一百周年的节点上,历史授课更要加入这个知识点,给学生普及党的知识,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动画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更加真实的体验,能够看到历史的情况,让学生有感而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查到的资料来进行故事讲述或者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动地探究历史知识,了解历史背景,并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自主的探索可以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3.3 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情感。历史与我们当下的实际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事件与当前学生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巨大,且无法还原当时的情感,讲述出来的只能是现场的一般情景,学生无法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情感,因此,会影响历史情感的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让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就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现下的生活与历史事件进行联系,通过换位思考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与需求,可以更好激发历史情感,明白历史传承的意义,激发爱国情感。因此教师也要加强教材历史事件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研究与分析,通过细致地斟酌与观察,找到相互联系的点,进行结合地讲述,并通过生动的方式将二者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同时根据相关联系,结合教材之外的历史材料,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与感受。例如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带来的不同物种,如马铃薯和红薯等我们至今仍在食用的食物、汉字的演变过程、钱的传承过程,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为我们当下生活带来的影响,明白古人的智慧,调动起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情感与能动性,并激发起学生对于国家与民族的自豪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历史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从理论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历史课程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知。以笔者的教学活动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这节课程的课程知识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一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在这节课程中我不仅结合了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关于抗战题材的视频片段,同时还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我校周边的著名抗日战争纪念馆附近进行了参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加强学生们的认知。学生们在欣赏英雄人物简介、战斗遗址和战利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舍身为国、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从而形成更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含义,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乡土资源是某个地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所保留下来的历史瑰宝,通过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可以知悉当地的发展了历程。走进祖国大地,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渗透着浓浓爱国的乡土情怀,这也成为教育资源的一大优势。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让其融合于初中历史课程中,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4 针对学生个性,鼓励教学。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同时性格比较敏感,喜欢质疑别人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采取关爱、鼓励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做事情容易鲁莽,不愿认输,在学习中更多的是摸鱼,甚至在有的老师贴的标签下,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被打击,开始不认真学习,因此,首先就要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其明白自己能够做得很好,学习很简单,并不是难事情;同时也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不听老师的建议、上课睡觉、抄作业的现象。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到学生,当问题解决好时,历史情感的培养就变得十分容易,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除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对于教材或者一些人与事的错误想法以及偏差理念,保障情感教育能够顺利地进行,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从不同的事件以及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理念,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针对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有历史认同感,热爱学习,可以直面自身的问题,老师也要在这个过程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内在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
3.5 开发情感教育的教学资源。历史学科本身有些非常丰富的情感教学资源,历史事件、民族英雄、平凡的人民等,因此教师在开展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查询,深入挖掘,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历史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历史教育资源中的影像资料以及现存的历史遗迹等方式来进行情感教育。近日,很多红色影片上映,老师可以推荐学生去看,像《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不仅可以增强对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可以明白党百年历程的艰辛,对于语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作用,或结合一些纪录片以及历史的照片等方式为学生再现历史事件与人物,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历史博物馆或者可以方便到达的历史遗迹,在每个历史遗迹面前给学生讲述不同的故事,历史情感以此形成。每位学生的感触不同,且初中时期是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更要结合教师充沛的感情以及真实的历史物品与直观的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加强教学的情感,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相关情感。
3.6 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都包含着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和艺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史。这些文化艺术除了那些享誉海内外的文学作品和精湛的手工艺品外,还有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的美术、音乐方面的艺术作品。因此,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引入美术、音乐等内容,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例如《盛唐气象》一课,教材中介绍了盛唐时期的大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以及他们的绘画风格,还重点介绍了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以及唐朝的音乐舞蹈等内容。在艺术作品中,借鉴音乐、美术的审美方式去引导学生融入各个文化时期的美,以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这种融合,使艺术学科吸引学生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那么,历史学科中涉及的艺术内容非常多,且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成就,只要教师对这些内容能够深入挖掘,科学地整合,就会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教育行业的发展,将情感教育渗透进历史学科教学中已经成为趋势,因此初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情景教学并建立起历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个性开展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结合教育资源的开发,加深学生的体验感,进而不断地提升历史学科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