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11-19 17:21李丹丹
读与写 2022年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生能力

李丹丹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友谊学校 青海 西宁 810000)

所谓学会解决问题,是指教师要意识到教科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教会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其有效运用。应用数学知识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在解决问题和详细分析问题方面的有效学习的发展。入剖析自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建高效的课堂。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老师教学理念的及时转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随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从应试教学理念转向素质教学理念。教师开始专注于教授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教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极大地帮助获得综合性与全面性发展。

1.2 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及自身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使得学习仅停留在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的状态中,不能使用学来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的薄弱。随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教师开始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朝着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方向不断发展,实现最终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3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起点。在教授小学数学时,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起点并加强他们的基础知识。教师需要明确学习数学的起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学科内容,而且为课程设置提供科学依据。事实上,学生不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他们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1.4 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解决数学问题会给学生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并且学生还将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生活,并使用数学思维观察周围的事物。在学生自己解决了数学问题之后,可以逐渐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外,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有效地将抽象数学概念和内在价值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提供数学知识,鼓励教师联系理论与实践,加强新旧知识点的联系,鼓励学生根据原有知识进行自我更新,优化学习效果。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数学结构体系,培养完善的数学意识[1]。

1.5 丰富学生的逻辑思维模式。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内在的能力和习惯,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逻辑思维,从多角度审视问题,鼓励学生建立辩证性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模式,与学生们一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使用思维导图、图表和文本描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观点为出发点,以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设置适当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优化学生的认知。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解决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使帮助学生提高和发展他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果课程内容不是现实生活,学生将如何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数学中日常的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四则运算,而几何形状等材料只能在特定条件或特定行业中使用。

2.2 过程程式化和传统化。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等,在解决问题教学法时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通过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会变得无聊,失去兴趣,并且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不主动的积极进行思考,使得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2.3 教学的策略比较匮乏。数学本身是一门学科,需要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策略,会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明确表明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解题思路的范围这块,要着重的注意一下。

2.4 教师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虽然这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育学习过程,但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甚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就课程本身而言,教师还没有达到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但是,现有的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问题,教学时,教师以传统教学方法为指导,独立思考课堂学习的主要阶段,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方式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依旧将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的缺失容易使其丧失学习的主体权,解决问题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学习到精髓,并且需要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并没有实质性效用。

2.5 思维模式固化。小学问题解决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开发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探索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他们的数学知识。但是,仍然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来教授小学数学。当学生试图解决问题时,他们可能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在固定思维模式下,教师无法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小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方式非常简单。一些小学生面临新的数学问题,首先求助于老师,无法独立思考。这严重违背了解决问题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利于小学解决问题学习的发展。

2.6 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在实际教育中,教师总是认可学生解决类型化习题的能力,并强调学生应该尽力而为,强调学生记住解决相关练习的想法。导致学生看似掌握了诀窍,但只要将习题稍加改变,学生立刻就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必须忽视教学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关键。

2.7 情境理解存在偏差。当学生学习数学时,他们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整个课程中得到发展。学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习的路径一直处于老师预设的范围内,不具备独立判断和探究的能力。而且,由于老师没有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没有深入分析问题。其次,分析问题信息的能力较弱。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常常表现出溜号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迹象。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因为他们不完全理解老师在教什么,头脑中没有准确的想法。

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3.1 转变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课程中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应该鼓励他们所教的学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信念,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和技巧。因此,当学生在处理一个问题时,学生可以先用策略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技能。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挑战时学会应用不同的技能,并且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学习效果。仔细查看并研究所涵盖的内容。例如,“加、减、乘、除”运算是算术的核心。乘除是在加减的基础上形成的高阶运算模式。相同数值的连加能够用乘法进行表示。例如,通式是3+3+3+3+3+3=18,乘法是3×6或6×3。乘法算式为3×6或者6×3。老师可以使用多个连加算式来带领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在计算的过程中以“九九乘法表”为基础,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此外,表达式3x6和6x3还有两个附加含义,能够表示3个6相加,也能表示6个3相加。学生在计算中逐渐树立数学性思维,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学习计算原理和方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2]。

3.2 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只有从他们的需求开始,才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课堂表现和小学数学技能。因此,为了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群体的教学理念,运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逐步为小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显着提高,学生能够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性格,提高沟通能力。我们将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分解为3个阶段,并根据级别制定计划。第一,对于思维能力差、没有掌握基本解题能力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加入有趣的教材和基本的数学教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能力。其次,对于具有思维能力和中级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计划适当的案例,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对于思维能力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思维能力最好的数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显着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水平的机会。这样,所有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专注于解决数学问题。

3.3 角色互换,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主要研究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先讲,学生听。在这种形式的教育中,学生是惯性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不会考虑动脑筋或解决问题,不会想解题思路是什么,就会出现这一道题会了,遇到下一个同样的题型又不会做,这不仅不会形成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也造成了学生理解和误解的错觉。因此,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式,与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当一次教师。教师可以先把课程讲一遍,然后让学生站上讲台,学生当教师,教师当学生,让学生自己出一道题给教师讲解,师可以装作不会,提出一些问题,让这位“小教师”来回答。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解决阶段是否存在问题。在数学中,每一步都是一个点,步骤中的错误会影响结果。学生如果讲错或讲解不到位,不要打断学生,让学生讲完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纠正。在这个角色转换模型中,学生可以思考如何提问和讲什么,学生不仅可以说如何获得知识点,还可以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对很多学生来说,理想的老师不仅要给学生成就感和“责任感”,还要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4 引入生活化教学素材,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数学知识可以从真正的学生那里获得。如果教师能够将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融入数学课中,小学生就可以通过减少心理排斥和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学习能力来增加他们的兴趣。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教师将生活化的教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减少学习困难的同时,充分理解具体含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行列。例如:在苏教版《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分物品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如“现有10本包装精美的笔记本,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本,那么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每一个小朋友分3本或者4本呢?”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生活事件。在教师提问中,学生快速整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积累,理解“除数”和“余数”的具体含义,既解决了学生理解公式过程中的问题,又增加了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学生的理解。

3.5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是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交给学生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事半功倍。示例:在描述“复数”时,当遇到诸如“20的4倍是多少”“60是2的多少倍”等问题时,学生会不清楚用“乘”还是“除”。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看到题目中出现“的”就用“乘”,出现“是”就用“除”,20乘4等于80,60除2等于30,以及关于如何完成此计算的几个类似问题。这不仅可以节省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还可以通练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交流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技能。在交流过程学生可以互相借鉴经验、教训和方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6 设置引导性数学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对于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有教师发挥了自身的指导作用,学生才会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来解决问题。因此,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设置数学题,让学生按照教师的程序,加深思考,找到准确、简单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育的内容和小学心理发展,找出有趣的、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心理成功的问题。例如,江苏省教育版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为鼓励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仔细观察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同学们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处吗?”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观察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明显的改善,们会全力调动有关平面图形方面的知识展开观察和分析,学习观察和分析知识以及解决图形问题的基本技能。

3.7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使用日常情景并将其与课堂中的课程进行比较,这使他们能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老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长可以教学生在家学习。例子:在讲解“克、公斤、吨”时,师先让学生感受一本书、一支笔、十本书大概有多重,然后让学生自己放到电子秤分别称一称笔和书的重量,看一看和学生之前估计的重量差别有多大,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为单位的概念。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家长指导学生。妈妈做饭的时候,妈妈可以问孩子:“鸡蛋60克还是60千克?”对此,妈妈可以问孩子:“妈妈,50千克还是50吨是个问题。”家长在跟孩子说话时,可能会故意说错重量单位,孩子会纠正和反驳。在这种“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原来就存在于生活中。在学到下一个知识点时,学生可以从现实问题的进行中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8 通过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由于新的课程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可行。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利用小学生活泼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和团队合作的力量,大胆地把课堂交出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小学开设有效的数学课堂,激发他们共同探索。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和画法”时,可以将学生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中,并要求他们进行协作小组研究。在教学时,我紧接着我以竞赛的方式要求他们合作探究还能利用三角板画出更多的角,画出最多的角的小组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分组解题,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思考,小组内的学习环境非常热情。几分钟之内,该小组的联合研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学习成绩有保障,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提炼[3]。

3.9 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延伸至日常生活中。正确解决问题需要一些知识,特定知识的积累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问题,将它们与以前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最表面到最深层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因此,适量的阅读数学故事和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知识积累,而且可以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完全独立地获取知识,完全独立地思考所读内容的意义,而不是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持。

3.10 树立反思意识。学生定期做笔记和反思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通过思考学生的错误,我们可以对数学结构系统进行建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概括分析学生的错误。例如,在运用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在设置未知数和列不同的方程式时,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表格建模任务以总结方程问题。总结从建模中获得的知识,根据表格中的知识脉络的教授数学。学生提出与各种数学问题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必须经常与学生互动,这让学生可以评估解决自己问题的系统和过程。例如,“你的解题方法是否简便?”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探究;“你是如何想到用这个方法进行解题的呢?”让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进行多样化的评价;“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拓宽学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进行深入探究。

4.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变革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按照这个目标精心设计教材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不断调动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学生能力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两只想打架的熊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