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策略

2022-11-19 15:41张昕旸赵德利张金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导师医学协同

袁 宇,张昕旸,赵德利,张金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医学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1]。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相结合,开辟医教协同培养新格局,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3年内既完成研究生学业也完成规范化培养,毕业后即拥有“四证合一”。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不断提高其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场持久战,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落实医学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医教协同培养模式是结合我国医疗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培养体系,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周期较短等特点,但在这种模式下也极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地带”。因此,医学院校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加强导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等,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1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 医学研究生自身群体性问题

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拥有双重身份,即“研究生”和“规培生”。医学研究生需学习专业相关知识、完成课题开题、毕业答辩等科研工作,以达到硕士毕业的要求。根据新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研究生要完成计划内的33个月轮转,顺利完成各种考核,以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需求。由于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复杂多样,科研学业压力大,且部分毕业生对于考研存在一定的功利心,将自己的学业目标降到最低,即毕业后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行,尚未认清自己考研的真正目的,造成部分研究生忽略甚至无时间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及职业道德。此外,医学研究生是经过多年高等教育熏陶的高知识水平群体,已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稳定期,因此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1.2 医学研究生导师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医学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不仅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更是培养高质量医学研究生的关键所在。导师负有对医学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研究生与导师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导师的责任日益加重,大部分导师由于工作繁忙,更注重医学研究生科研及临床技能等的培养,无暇顾及其思想政治问题,从而背离了教育的初心。此外,高校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为了留住年轻的医学人才,将评聘教授的门槛逐渐降低,往往破格提升三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年轻医生成为教授、副教授,使得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年轻化、复杂化,而年轻导师正处在事业的爬坡期,且自身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并不高,无法胜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导致所带学生之间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参差不齐。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要进行计划内的临床轮转,使得其在自己导师身边的时间大大缩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淡化,导师难以实时掌握自己所带学生的思想动态。另外,导师认为医学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应该具备更高的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忽略了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教育问题。

1.3 辅导员思政工作教育现状

辅导员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及人生价值引领。而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医学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上,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相对较少。此外,部分辅导员对医学研究生成长成才规律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医学研究生的重心应该放在科研及科室轮转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较少或即使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比较被动,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思想多元化等特点。辅导员若想对医学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领,自己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无私奉献精神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来看,部分年轻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匮乏。

1.4 思政教育内容及方法老旧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搞好的关键。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部分教育者对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仍照搬本科生的思政体系,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加之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照本宣科,只注重理论的说教,使得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极差。有研究表明,传统的思政课由于内容陈旧、方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等并不被学生认可[2]。医学研究生与本科生有着极大的群体差异,如年龄较大、思想较成熟、人生阅历丰富等,传统的思政教育并未针对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研究生的成长规律以及思想特点做出教学模式的创新,甚至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在教学中墨守成规,不愿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不断重复使用陈旧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1.5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机制是优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坚实基础。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规章制度,但在制度的设计上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不仅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具体化运行,也降低了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如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却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无法从思想根源上教育学生。同时,还欠缺健全的约束机制及激励机制,使得医学研究生自身、导师以及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积极性,难以建立长效育人机制。

2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2.1 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医学院校要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意义,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充分开展顺应医学研究生思想特点、价值观念及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应避免“德育”与“智育”脱节,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与德育同步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2.2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诚实守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3]。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研究生群体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逐渐出现思想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使得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行为屡屡发生[4]。科研诚信作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医学研究生作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后继力量,应将科研诚信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5]。

2.3 有利于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培养其精湛医术的同时,要教育引导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高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如在专业课程传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医德医风作为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执业医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有利于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观[6]。医学研究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应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自觉遵守医生的职业道德。思政教育能增强医学研究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对医德医风建设的认同感,提高其人文素养。

3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3.1 提升医学研究生政治素质,坚定医学研究生政治立场

医学研究生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健康中国”的实践者以及未来医学事业的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是首要条件。

3.1.1 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当前形势,在注重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三全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1)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上好思政课,首先要全面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医学研究生头脑,自觉把个人的职业理想融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中国”中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医学研究生的思想特点、价值体系以及职业特殊性出发,对思政课堂进行大胆创新,将医德医风教育纳入思政课堂,注重培养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2)注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临床实践始终,在专业学术讲座中渗透医德医风教育内容,将医技与医德培养相结合,如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病患要引导学生具备同理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与患者共同打败疾病;同时也要让医学研究生明白每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是死亡,加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6]。医学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医生的基本素养。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在网络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应跟随时代脚步,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课后师生之间可通过网络平台采取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让教师成为倾听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观点和想法,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思政课堂进行相应调整。合理运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对医学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教育[7]。

3.1.2 引领医学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中的党员的榜样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医学研究生走出认识误区,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自觉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用思想政治理论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让医学研究生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从而引领其树立自我教育意识,并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进行自我教育。医学研究生群体中党员的占比较高,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医学研究生党员精英队伍尤为重要。医学研究生党支部要经常开展支部会议,强化先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医学研究生党员还应主动了解身边同学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同学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带动医学研究生群体思想水平的提升。另外,应树立榜样意识,充分发挥医学研究生党员在班级以及科室内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5]。

3.2 充分发挥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两大主体的作用

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作为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两大主体,在其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单纯依靠某一主体的培养,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两者共同发挥优势,统筹协调、共同推进,从而形成1+1>2的局面[8]。

3.2.1 医学研究生辅导员的作用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要积极适应医教协同的教育改革常态,创新工作模式,胜任思政教育工作,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首先,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政治素养,为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更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在言传身教中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对医学研究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从而不断地提升其政治素养[9]。其次,辅导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医教协同的必然趋势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设计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思政教育活动,力争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其理想信念。此外,辅导员应加强与医学研究生导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辅导员与导师思政教育联动机制,从导师方面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近况,与导师商量对策,并针对个体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10]。

3.2.2 医学研究生导师的作用 导师在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无论是自己的学生还是轮转科室的其他学生,导师的学术成果、政治素养、精神节操都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研究生导师要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端正学术态度,导师的模范作用将影响医学研究生的一生[11]。同时,医学研究生导师应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合到课题设计、科研立项等学术活动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12]。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医学研究生与其导师的沟通交流较学术学位研究生少,研究生导师可通过微信、学术会议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立场。

3.3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良好的制度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立、健全思政教育机制,是全面推动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坚实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

3.3.1 健全医学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机制 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是党和国家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时代需求。医学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作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第一责任人,应两股力量协同发力、沟通互动、协同育人。二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坚持下好“一盘棋”,打破目前导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的局面。搭建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平台,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明确育人目标,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业、生活、心理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及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两大主体之间的联系,保证医学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高效运行。另外,要建立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定期对辅导员及导师的协同育人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辅导员及导师的遴选标准,从而激发辅导员及导师协同育人的积极性[10]。

3.3.2 建立思想政治素质多维度量化考核体系 思政理论课程成绩不能作为判断思想政治水平的唯一标准,作为医学研究生,还应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研态度、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殷泽登等[13]从多方面建立了多维度量化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为医学研究生的自觉行动,引领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担负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任,并在实践过程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同时,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培养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此外,严谨的学术态度也应作为考核体系的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多维度量化考核体系,是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总之,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肩负着国家医学事业蓬勃发展的重任,是未来医疗行业重要的人才保障。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质量,决定着整个行业的素质及风气。医学院校应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体制,探索多元化的育人方式,从而提升新时期医学院校思政育人的实效。全面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时代发展所必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需。

猜你喜欢
导师医学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导师的猫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