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飞
(1.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2.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国际学院,菲律宾 马尼拉 1006)
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重要基础[1]。2018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2]。如何建设一流医学学科、一流医学本科、一流医学专业,是所有医学院校都在思考的问题。高校图书馆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反映学校办学水平。一流本科建设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加快自身转型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本科教育支持服务的方式方法,在助力学校一流本科建设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提出,图书馆应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3]。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天然使命,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为本科教育服务的职能。新时代国家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等实施方案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在做好图书借还、参考咨询、文献资源和空间提供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根据一流医学本科教育要求,把信息服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本科教育支持服务的方式方法。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教学和科研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师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一流医学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支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进程加快,医药卫生学科发展呈深度交叉融合、系统整合的态势,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四新”建设。“新医科”将进一步促进医学内部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包括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文结合[4]。医学院校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既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科学素养,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既注重满足医学学科教学和科研发展需求,也注重发挥对管理学、文学和法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文献服务保障支撑作用。在“新医科”医防并重、医教协同、产教融合以及“大健康”等教育理念下[5],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新理念、新资源与新服务,不断促进核心竞争力发展,采用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务模式,适应医学教育的新局面。
一流本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图书馆要承担起在一流本科建设中的责任,就需要做好战略规划,制订明确的发展目标、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树立“以本为本”的服务理念,主动了解和研究一流医学本科建设的内涵,掌握本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的要求,积极思考图书馆在当中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不仅把本科教育支持服务纳入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中,还需要制订专门的本科教育支持服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本科教育支持工作作为图书馆重点工作,并同其他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变化,不断调整本科支持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本科教育支持服务目标实现的基础。医学院校图书馆为本科教育服务的创新和转型归根到底需要一个讲大局、有担当、执行力强、纪律性好的团队来确保所有策略和计划能够有效实施。传统根据业务流程来设置内部机构的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需以服务为导向,根据自身功能定位来整合和确定业务内容,重组内部机构,设立若干个服务小组,以项目的方式推进各项服务。医学图书馆应整合力量,设立本科教育支持小组,该小组由图书馆馆员、二级院系教学人员、学生三方人员组成,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支持服务。同时,制定相应的本科教育支持服务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措施,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医学本科教育支持的力度不打折扣。
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图书馆服务的关键,而医学院校的专业特殊性需要医学图书馆馆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医学馆员除需要具备图书馆专业基本技能和情报分析与决策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储备,能够跟踪医学领域研究进展、了解医学教育动态,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最前沿的信息。在智慧图书馆发展和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科教育支持馆员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和管理、新媒体技术和广告策划等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和提升自身综合技能的能力。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高质量本科教学支持服务的基石,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引进具有生物医药、计算机信息技术、图书情报和外语等专业背景的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打造一支专业性、创造性强的队伍,这样才能为本科教学和科研提供精准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图书馆面向一流本科教育的服务创新和转型,单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上级部门、合作医疗单位、校内其他部门以及学生和教职员工等群体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图书馆在了解本科教学科研需求、资源整合和建设、学科服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需要各二级学院、教务处、学工部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协作,还特别需要附属医院、合作医疗机构、基层医院的支持和帮助,否则无法真正做到为一流本科提供一流信息服务。服务师生教学科研,医学院校图书馆应树立整体观念,充分调动师生群体的积极性,并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达成服务本科教育的共识。只有搭建联动机制,协同发力,才能形成更强的合力,共同助力于学校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医学人才。
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随着本科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所需要的资源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加强与二级院系师生的合作和联系,全面了解教师、学生、科研工作者和医疗工作者的信息需求,吸引师生参与到资源采购中,拓展师生参与途径,建设本科教育学习资源体系。图书馆不仅需要注重采集传统的纸质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集分散的教学资源,如讲座视频、课件、手术视频、实验视频等拓展资源。在资源采集过程中需注重资源的准确性、权威性、及时性和专业性,保证馆藏资料的质量。为更好地保障本科教育教学,图书馆尤其要加强教参特色资源建设,积极跟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逐渐增加整合医学、混合式教学、PBL教学等相关文献资源[6]。此外,还需充分挖掘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文献资源,收集本校学生和教师的科研成果,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库,并优化整合其他重点资源,逐渐形成与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相适应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
图书馆对于用户来说,不再仅仅是文献资源存储空间和文献资源获取空间,更是学习空间、知识交流空间、休闲空间和创新空间。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空间服务方式方法,创建了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学习研讨室、视听影音空间以及新技术体验区等新功能空间,促进读者阅读、研讨和互动交流,提升读者体验,培养读者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促使图书馆功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7]。而医学院校图书馆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医学学科和其他重点学科专业教学及科研需求,深入挖掘和创建个性化空间。例如,纽约大学健康科学图书馆为护理学专业师生开辟护理创客空间,供护理学生和教师开展医疗保健创新项目。在设施设备配置方面,要将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将智能化建筑、智能设备与智慧管理完美结合,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智慧图书馆。医学智慧图书馆除需配置有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社交媒体高度兼容的OPAC查询系统、RFID自助借还机、移动服务系统和大数据展示系统等基础设备之外,还需配备满足医学教学、科研及创新需求的3D打印机、3D扫描机、人工智能设备和VR/AR设备等。
课程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以服务学校学科建设、教学改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目标的面向课程的学科服务[8]。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9]。信息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图书馆肩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责任。高校图书馆一般采取开设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提供数据库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下,医学院校图书馆还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某一课程或某一章节的内容开展文献检索教育,通过具体的案例实践让学生获得并提高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而快速掌握知识,促进知识创新。此外,还应把信息服务嵌入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后作业、考试、实践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中,为师生提供学科导读、文献检索培训、参考咨询、论文查重和数据管理等多方面的支持。
作为医学生增长专业知识、开阔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培育医学人文精神“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在协助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医学院校图书馆应积极通过创建文化空间、开展阅读活动和志愿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传承和弘扬大医精诚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爱校热情。在创建良好的本科育人环境的过程中,图书馆还要注重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与学校校训、发展愿景和新时代医学专业教育发展相符的活动品牌,以品牌的力量吸引年轻大学生参与,以品牌推动文化传播,拓展图书馆文化育人的广度和深度。图书馆还需结合新技术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多元化的育人服务。例如,运用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微信、微博和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对资源及使用方式、服务功能以及经典图书、“红色”书籍、医学人文图书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开展朗读大赛、征文比赛、读书会和真人图书馆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践行“以文化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助力一流本科人才培养。
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服务的风向标。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医学院校图书馆有效支持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保证。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主动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细分用户类别,根据用户的专业背景、学习要求、科研需求、兴趣爱好、关注热点和使用习惯等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精准服务,逐渐建立起能够实现精准信息推送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由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除校内师生员工之外,还包括分散在各个附属医院的医学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他们的信息需求与校内用户有一定差异。医学院校要主动走出物理空间的限制,认真分析这些用户的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主动把信息服务辐射到校外各学习实践基地,真正为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为医学院校图书馆的转型和升级指明了方向。在一流本科建设浪潮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需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紧紧抓住“服务本科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学校一流本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从战略规划、机构设置、人才队伍和校内联动机制等方面建立一流本科教育支持服务的保障机制,采取资源支持、空间支持、课程服务、文化育人和精准服务等措施,切实发挥图书馆在培养本科创新人才、促进学生“第二课堂”学习和提升大学生素质中的作用,为一流本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