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慧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初级中学 江苏 溧阳 213300)
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涵盖的内容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将教育与生活联系到一起,从情感、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内容的讲述,扩展学生的眼界,为他们提供更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就近几年的数据来看,中学生为主的法律案件以及抑郁问题愈加严重,影响了社会人才梯队的培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到初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通过对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和分析来看,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加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使得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有关人员需要就此进行具体的研究。
1.1 创新性。在时代的发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内容的编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不再单纯的从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理论的渗透,而是将其与法律法规等体系结合到一起,实现对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我国社会的发展来看,依法治国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法治社会也是行业领域的依据,为了向社会输送全面性的人才体系,需要从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实现法律内容上的整合。就目前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是由教育部编制的教材内容,它从教材内容以及所属范围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创新,加大了传统文化、法律法规在篇章中的占比,并且从情感道德入手,体现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1.2 实践性。在传统的初中教育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它更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框架的构建,但是由于理论知识过于脱离实际,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对于现阶段来说,在新课改的基础上,初中道德与法治在课堂教学中更侧重于它的实践性,包括教材内容中的案例和理论占比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它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其与生活实践结合到一起,并且包含日常行为中的矛盾问题,使得学生更有共鸣感。另一方面来说,通过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学生的道德感、法律观念并不是从理论上建立的,它更多的是从生活中的小事观察出来的,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上,更多的是为学生对理论中的场景进行还原,从而调动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1]。
1.3 综合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内容在编制上是围绕初中生所展开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和困扰,将现实主义问题作为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为学生指明能力培养的方向。另一方面来说,在新课改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整合,除了道德、法律等知识外,还额外增加了责任、情感以及家国情怀等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并且在整体设计上,将社会中的部分舆论要点进行价值辨析,以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
2.1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观察和分析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氛围不高,课堂氛围在构建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可度不高。不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其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育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在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的设置上过于单一,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创新,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背诵上,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仍然将成绩视为教学的重点,导致课堂形式较为枯燥,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在教学理念上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2.2 课堂教学方法落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没有符合新时期的教学需要,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采用的是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道德与法治课堂逐渐成为教师的“单人舞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对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说教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没有从不同的角度上构建课堂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来说,从初中生的特点来看,它在学习能力水平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特点,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着不同的体现,但是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过于笼统,不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忽略了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全面性,部分学生在观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薄弱性。
2.3 课堂教学规划的问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课堂教学规划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好预先的内容和资料研究,使得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现阶段来说,部分教师在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上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上缺乏一定的激情,没有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榜样作用,而且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说教,没有体现出它的层次性,使得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不高,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理论的理解。
3.1 优化课前预学,奠定活动教学基础。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实现灵活的教学活动设计,突显塑造正确三观的重要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自然融入教学目标,也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能够立足于思想层面得到提升。活动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能够就此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深化其对知识的应用力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前预学进行优化,这样,才能为他们在课堂上开展高效的自主活动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内容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安排调查任务: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以及视频,了解网络交往的利弊。然后带到课堂中,基于主题“网络交友的利弊、如何客观正确的认知网络交友”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更充分地展现自身的观点,而且有助于深化对观点的理解与认知,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对于新课改而言,其精神实质就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丰富体验认知,使其能够从中有所体会,推动自我发展。所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并且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升华[2]。
3.2 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元素,教师需要根据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将其划分成不同的形式,通过模块上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预习、展示以及评测三个环节。
3.2.1 预习交流模块。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性的主要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来看,每个单元的课程章节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预习交流模块,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对上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剖析,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语的方式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到一起,帮助学生构建大的学习框架。但是在预习模块的设置上,教师需要做好在时间上的把控,并且对它的主题范围进行控制,确保交流是围绕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所展开的,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相应的基础。
3.2.2 教学展示模块。教师展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围绕案例、素材等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渗透,让学生可以融入到相应的范围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展示模块,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课堂主体,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了解,明确他们的学习水平以及性格特点,从而对课堂展示进行具体的规划,包括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探讨,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讨,适当的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穿插到其中,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此外,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展示模块中还应该设置拔高题,实现在思维模式上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3.2.3 评测模块。评测模块是对教学内容的验收和检查,它是教学中的双向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评测的方式明确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接收和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评测的方式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的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测验和问题,遵循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原则,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且通过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另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沟通,学生也可以互相进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上明确课堂教学的效果,从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为后续的课堂规划提供相应的依据[3]。
3.3 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改变现有的课堂氛围,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代的发展结合到一起,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培养终身学习概念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3.1 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是创造力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小组学习也被称为是合作学习,教师在小组的划分上应该注意它的均衡性,包括学生的素质水平以及数量等,确保合作探究课堂的有效性。其次,在小组学习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岗位职责上的划分,为了避免学生的浑水摸鱼,应该加强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分配给小组不同的任务,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完成,提高过程中的参与感。另外,教师在小组学习中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以及课堂纪律的控制,使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3.3.2 情境模拟。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它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其中,通过角色扮演或者现场还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现有的课堂氛围。情境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它将原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案例,并且让学生可以参与到其中,是过程学习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网络或者课本上寻找与青少年有关的案例,并且将其扩大成小故事,设置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可以从故事对法律法规的原则以及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3.4 紧跟热点,恰当运用网络资源。信息时代,教师应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形式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网络视频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改革开放”这一框题时,可以先播放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的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片段的播放,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再展开提问、思考、讨论等环节的教学,这样就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全身心投入探究活动中。而在讲解有关法治知识时,可以播放《今日说法》相关电视节目或者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初中生本就对网络充满兴趣,这类话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导火线”,引入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加之热点话题的辅助这一教学方式,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目标[4]。
3.5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高效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高效益,可以构建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并且简化原有的教学流程,将趣味性教学融入到其中,从而增强现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本身应该加强对于道德与法治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教师应该寻找技能学习的平台,通过网络素材搜索或者教师互相交流的方式,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教学节奏设置上的优化。其次,教师还应该致力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应该将“自主、合作、探究”融入到其中。
3.6 注重过程经历,丰富活动教学形式。
3.6.1 开展体验型活动。在活动教学中,参与和体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一旦离开这两个环节,难以脱离传统的灌输和说教的教学模式,所以,具有实效性的活动课堂必然不可能脱离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个人有所成长发展的有力路径,还能够从中感受到成功或失败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所以,具有极其典型的实质性意义。例如,在教学“家的意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回家之后和父母互换角色,由此获得不同的体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以及对家庭的付出,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能够结合个人力所能及的事件用于回报父母。又如,“春运”是中国春节时最突出的特色,可以此为背景设置情景剧,展现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体会其焦灼的神情,感受回家过年这一传统习俗,体会盼望团聚的迫切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深入触及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感受到家庭文化的深厚内涵。
3.6.2 开展探究型活动。讨论建立的基础大都是置于自主独立的活动之上,针对具体活动中所产生的质疑、体验等诸多方面,可以和其他人展开探讨和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能够澄清认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够从中汲取不同的意见,迸发创造火花。而探究则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基于相应的问题自主完成资料查询、大胆猜想和研究,而这些问题大都聚焦于社会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体的探究是针对他人观点或者案例而展开的深入思考,是基于不同的视角了解问题、看待问题,探求其间的矛盾性。以“遵守规则”一课的教学为例,重点是带领学生理解规则,感受其与自由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并将其落实于实践中,能够自觉维护规则,能够结合实践改进规则。然而针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具备一定的抽象度。实际教学之前,我们已经了解到学生对于遵守规则的困惑以及误区,然后设计辩论“规则究竟是限制了自由还是保障了自由?”辩论的形式能够带领学生对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展开梳理,了解其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境主题,例如“是否闯红灯”等组织学生展开探讨,不仅成功的架设了生活的情境,也能够使其价值得以澄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不仅要形成自律,还要建立他律,这样才能对规则形成认同感,才能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而这一方式也更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探讨,只有经历深刻的辩论,才能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才有助于促进其思维的纵深拓展,而这一点是传统的说教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而针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此,如“友谊的澄清”、“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以及“创造思维”等相关内容,同样适合[5]。
3.7 开展实践型活动。对于这门学科而言,实践性是其突出特质之一,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于社会调查以及访谈等。所谓社会调查,主要是以社会现象或者热点问题为对象,展开对应的信息收集并完成探讨,并将所形成的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经验距离较远的内容,如人大代表的职责、企业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的教学,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广泛了解,可以结合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以及志愿者等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实践。只有借助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生活,才能够体会到这些知识并非是僵化的理论,而是与其生活密切相关,还是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以及媒介。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认知社会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学科,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中,教师需要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等方面,从而加强在课堂内容上的规划设计,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并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