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安徽省合肥市伦先小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心智和独立的个性,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长久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铺垫。教师要注意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时刻把握住这个原则,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
目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使学生在教室中,就可以亲身感受到来自千里之外的视觉冲击,并可以进行远程教育。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快速获取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敢于突破和创新,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填鸭式教学,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组成教学工具,学生在底下做好相应记录。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且单一,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也是不利的。现在的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不愿千篇一律的坐在板凳上听讲。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不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到新颖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2.1 课堂教学氛围不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是主要的角色,学生只能乖乖地听,课堂很是安静,教师便于管理,学生也没有问题,也不会提出问题,更不会参加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也不怕课堂秩序出现问题。课堂教学氛围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
2.2 不能做到分层教学,学生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为一直沿袭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几十个学生在同一教室、同一时间接受同一个老师的同一种教学方法传授同一个教学内容。而坐在同一个教室的几十个学生个性不同、思维不同、原有知识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这就造成了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差异性之间产生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只能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教学,使课堂教学照顾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可是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2.3 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够,教学内容拓展不足。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教师的主观原因或者学校设备方面的客观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媒体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其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师通过搜索软件搜集大量的语文相关信息,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为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提供技术帮助。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可让信息输出的形式多元化。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板书与语言讲解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输,信息技术则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更加直观、立体地进行知识传输,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之后的教学会形成巨大的帮助。学生对现代化的技术本身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课上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件上。再通过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良好的课堂导入。由于课堂导入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新课导入的环节,为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优化该堂课的课堂教学,提高该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教师大多采用回顾知识点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顺势导入新课。这一课堂导入方式虽然比较普遍,但比较单调,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不高。为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课堂情景导入的方式,即在上课前,找出与新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呈现在学生眼前。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音像整合功能,创设符合本堂教学内容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快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4.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进行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前提。运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能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沉浸在美的感受中,吸收知识。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利用各种教辅、教学资源,调动和保持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各种教辅资源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无疑是信息技术手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小学生提供音像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创造条件。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字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使小学生不再抗拒小学语文课堂,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3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与探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就必须优化教学计划,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交流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优化方法,在课堂上,把讨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从而达到个性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习作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写作相关等与教材有关的视频资料,上传到微课平台,让同学们在课后看一看,然后记录下自己的想法,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按照视频的内容,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发现一些相有参考性的写作,让他们和其他同学共享。如“我家有一只小猫,它长得可爱极了,全身毛茸茸的黄毛,唯有头上一撮小白毛,非常吸引人。小猫吃饱后总爱蜷缩在竹椅上睡大觉,就像一簇线团,非常可爱。有一次,我看见小花猫在椅子上睡觉,我就悄悄地走过去,把它轻轻地抱起来,就像大人抱着孩子一样,慢慢摇晃,可能小猫觉得这样舒服,就没有醒来,还是呼呼睡大觉”。在完成后,教师会对文章进行总结和表扬,让学生们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并进行讨论,发现哪些句子是可以借鉴的或存在哪些不足。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学生的写作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沟通,找到他们的缺点。
4.4 整合教学资源。为了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质量融合,小学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优化整合,进而保障师生之间能够开展高质量的互动。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原有基础上为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扩展与延伸,实现对于教学线索的理清,进而确保教学流程整体科学性与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从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出发,将那些无法同学生相适应的内容删除,然后根据课程进度将知识重新组合。灵活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切实提升小学生的识字水平,对于强化其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4.5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的具体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学习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做到融会贯通各种知识,首先需要从积累开始,并且要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也不能仅去搜集一些好词好句,而应该进行广泛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积累量后,结合自己的思考,便会达到量变产生质变的效果。而想要让学生有这些积累量,通过多媒体的整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做一个衔接和整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这些课外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课内的知识更加有趣,很多学生不愿学习课内的内容,但是对老师所讲的拓展性知识很有兴趣。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学生在学习了更多知识后,渐渐地就可以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以思考和判断,这些问题可以来自各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6 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生如何思考。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科学思考,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综合考虑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做成PPT,进行分段讲解,让学生根据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开始思考。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唤起学生的思考热情。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4.7 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学科需要学生积累的知识点较多,加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比较死板、枯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源,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小学生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然后,辅以科学提问,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多角度思考,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8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中的资料是海量的,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常常能够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难懂的概念和事物转变为比较直观的、形象的图片或者音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这些知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案文,制作相关课堂内容的教学课件,不断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方面,这种做法可以加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另一方面,由于词组、段落是整篇文章的关键,对这部分词句、段落的分析,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让小学生对这些知识和内容能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比如,在古诗教学中,由于作者所在的朝代离现代社会较远,再加上其所描述的某些内容与小学生的认知不符,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枯燥。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音频、视频、图画等现代信息技术,把这些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此外,由于学生阅历不足,有些知识点单靠学生的想象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
面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有帮助的。从而有效打破当前的限制,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而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打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必须不断地拉近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然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技术,而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技术真正为小学语文课堂服务,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