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棋文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大了对学生的能力考核,以实现学生语言学习及表达运用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语言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随着英语教学改革和四级考试题型的调整得到重视。特别是2013年以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发生了重大改革,翻译题型有了明显变化,增加了跨文化考核,考核难度更大,考核面更广,也进一步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升。探讨英语四级翻译题型变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并思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具有现实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应为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流畅的交际表达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个体能流畅进行语言交际表达的同时,能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后的历史,了解特定的风俗习惯,明确语言应用禁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具体到英语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文化思维等均有涉猎[1],在交际表达的过程中减少交际歧义。当前,中外文化不断深入,对复合型交际人才需求更为迫切。但受制于两国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还存在较大的阻碍,要想真正实现优质人才的培养输出,必须强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重点,了解英语文化,能自觉地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审视与思考,实现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2]。
在我国高校,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标准,往往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挂钩,其中四级考试相对简单,属于基础考核项目,在四级考试题型中翻译题型占比较高,也是重点考核项目。近几年四级翻译题型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更强调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考核。2013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做了重大调整,其中翻译部分的题型从句子部分翻译调整为段落翻译,也对应考核内容与形式上的相应变化。在2013年改革前,翻译部分共计五题,为汉译英单句,难度较小,分值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核心词汇、短语、语法及固定搭配的使用情况。而2013年改革后,翻译考核难度加大,原有的句型翻译转变为140到160汉字的汉译英段落翻译,分值从原来的5%转变为15%,综合考查学生词汇、句型、语法、文化理解能力,很明显增加了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考核。改革后的翻译题型取材广泛,既有文化、历史、民间艺术,也有教育、旅游、饮食、经济、社会热点话题等题材,且题目中中国特色词汇出现频次加大。对改革后翻译题目取材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可以看出既有对当地文化习俗的全面概括,也有关键词的提取与比较考查,也融入了与时俱进的文化焦点,同时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以题型的转变强调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在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考核中,题目的设定与文化息息相关,考查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生为更好地做好题目解答,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理解歧义,就必须广泛涉猎文化知识,选择关键词语进行学习与记忆,并自觉进行相关单词与句子的摘抄记忆,增强语感,且形成跨文化表达思维。虽然英语四级考试只是学生英语能力检验的一个标准,但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目标导向,督促学生在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中广泛涉猎中西方文化,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做好跨文化交际表达的基础准备工作。学生只有广泛了解中西方文化特点,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才能增强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在与国际友人交流的过程中能灵活地使用各种手势动作,了解西方人的表达习惯、思维特点,打破母语表达的思维定式,减少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目的改革要求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及考试准备中,要加强对文化素材的解读,并勤加练习,以不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了解异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有营养价值的文化成分,间接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与外国友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流畅地交际表达,阐述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还能结合外国友人的文化习俗与之侃侃而谈,既能展示自己的深厚语言功底,又能展示自己较高的文化素养,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也避免因为对当地文化、风俗习惯了解不多产生的交流误会或尴尬。而了解文化,进行跨文化思考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宣传本国文化的途径。英语四级翻译中对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考核比较全面,客观上要求学生注重日常的跨文化交流与表达,不仅积累文化知识,且能自觉地活学活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英语词汇,用符合英语规范和表达习惯的句型阐述对段落的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别,熟悉中文句子结构,且能自觉地置换交际场景,才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清晰、语篇连贯,且确保段落翻译行文的逻辑性,断句合理,句型使用恰当,这些恰恰是学生跨文化能力考核的点[3]。
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是减少英语教学的功利性色彩,强调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强化与能力的提升。现阶段,不少高校教师及学生对英语考证关注过度,甚至将其作为教与学的核心目标,导致学生能力培养不足,学生英语学习普遍高分低能,英语教学也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讲解,文化情感、语言交际及学生社会交际场景的适应能力培养关注较少,教学集中于听、说、译等方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解读关注较少,学生英语学习中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危机意识。转变教学理念应让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及交际锻炼中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自觉拓展文化视野,打破思维认知局限,关注中西两国文化差异,对英语文化有正确的判断分析能力,能主动带着跨文化思维学习英语、使用英语。
跨文化翻译教学中应整合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开展综合性的翻译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四级翻译题型的新变化。框架建构中强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化为前提,让学生巩固英语翻译知识基础,具备交际表达、融会贯通的实践能力。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强化是长期性的过程,应让学生能保持对目的语文化因素与母语文化因素差异的敏感性,解决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在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之外,也应辅助开展母语文化教学,让学生自觉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使用恰当的英语表达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阐述思考,并自觉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于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中更好地应对四六级考试。完整的英语教学框架体系的建构需要从知识层面的教学改革入手,让学生具有跨文化语言知识储备、文化知识储备和翻译理论知识储备,能在母语交际表达与目的语交际表达中灵活转变。在教育教学中应平衡好汉语、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避免重此轻彼、文化失衡,特别要反对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文化学习,导致汉语言学习边缘化的倾向,让学生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领会母语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了解英语特色,把握英语文化精髓。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优化输入,重视输出。2013年四级翻译中句子翻译转变为段落翻译,翻译分值明显提升,也无疑体现了重输出的教改理念,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应让学生关注母语文化,正确处理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冲突、争议,实现意识到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变[4]。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保持文化导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文化导入并确保文化导入的深度,使得学生结合具体的知识深入浅出地掌握文化知识,如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中西方颜色偏好的对比等。此外学生在英语语言及文化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母语思维干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适时改变固化的文化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学习情况,适当选用部分原版教材,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学习材料,把握语言交际中所涉及的人际关系、身份转化等问题,在交际中逐渐提升汉英换位思考能力,避免出现中文思想+英文表达的问题,同时配合学生英语表达练习,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语言情境交际表达,并给予学生全面点评,让学生在英语交际表达中尽可能排除原有文化思维的干扰。在文化导入教学之余,应适当提高文化测试占比,让学生英语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当前四级翻译难度提升,翻译分值占比上升,于教学评估中导入文化测试,强调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我国教育研究者张红林提出,文化测试应对应具体的测试内容和有效的测试方法。一般文化测试主要围绕文化知识、情感态度、交际技能三个方面展开,测试可以以填空、选择、判断正误等方式进行。通过随堂测试、阶段性考核,综合学生文化翻译测试,形成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评价结果。文化测试中加大跨文化知识测试占比,也真正让学生适应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多元需要。
要想实现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当务之急是做好教学模式的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固化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切实结合当前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诉求,基于素质教育改革契机,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得失的基础上让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中重点是调动起学生英语跨文化思考的积极性,英语学习与文化涉猎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支持,强调学生知识学习的主动探索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推行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对跨文化具有敏感意识。在相对完整的文化问题背景下能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把握,缓解交际中的文化尴尬,避免文化冲突,能让学生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互动、交流、合作,真正实现驱动学习,且对英语学习、跨文化学习具有持续热情,可以自觉于课余了解文学作品,阅读跨文化交际书籍,并联系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探究能力,在英语学习与交际中保持跨文化交际的自觉性。
基于四级翻译题型的变化,文化输出问题得到持续的教学关注,积极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时代任务。走出去的途径很多,走出去的目的是传播中国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而其本质是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翻译的桥梁带动语言的转化,让不懂中文的人了解中国文化。文化积极地走出去又将带动翻译的发展,带来新的翻译评价理念,更为翻译教学开拓广阔的领域。四级翻译中句子翻译转变为段落翻译,也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教育变革反馈。以2013年12月四级翻译首次变革内容为例,涉及“中餐”“茶”“咖啡”“中国结”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翻译活动开始从传统的重“译入”转为慢慢地向“译出”过渡。到2015年四级翻译的题目内容更丰富,开始涉及“中国父母、中国概况、快递业”等行业话题,后续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教学关注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化关注,延伸到公共交通、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得广大师生开始重视中国文化的“外译”,落实到教学中,则是以此为导向,调整英语教学模式,让高校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外译方式。让学生明确汉语、英语各自的行为特点,把握两者的差异,避免翻译的生硬化,以目标语为出发点,翻译才能深入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不可否认,汉语与英语文化差异较多,具体的翻译活动中有句式长短的差异、主被动句型的差异、单词词性选择的差异、重复代替的差异,这也是今后翻译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跨文化交流使者的培养诉求更为强烈。基于此,高校英语教学应深化改革,并将改革延伸到四六级考试中,而四级考试翻译题型的变化也契合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诉求,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应避免局限于单词讲解、语法阐述、语言理论基础知识讲解,更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占比,让学生学以致用,流畅灵活地跨文化交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