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娟
(于田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于田 848400)
管花肉苁蓉栽培过程中,存在产量不高、人工接种率低、容易腐烂等问题。为了提高人工种植的管花肉芨蓉质量和产量,实现高产稳产,需要从现有栽培技术入手,加强对接种方法、种植模式的研究。
分析管花肉苁蓉生物学特性发现,其与红柳根存在着寄生机理,可从增加两者寄生关系入手,利用不同规格的种子、不同有效期的种子纸进行接种试验,分析对比实际产量。
为了检验不同规格、大小的植物种子的接种效果,可根据种子颜色将其分为黑褐色、褐色、褐黄色3种类型,并按照种子直径分成<0.4 mm、0.5~0.9 mm及>1 mm三个等级,制定9种试验方案,分试和研究接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试验选择同地点、时间进行,主要采用撒播接种方法。
接种纸通过发挥显著诱导作用,能够使红柳根系前端生长方向发生改变,并沿着接种纸位置进行直线生长,同时大部分根系能够形成约为90°的直角拐角。同时在不同的生产周期中,各地种子纸的实际接种率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通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不同周期的种子纸接种试验,能够对植物的有效寄生性能加强研究[1]。
由于市场中此类植物的种子活性较低,并且种子通常由纸包裹,需要分解纸张后,才能考虑种子接种及寄生等因素,因此采用了以下2种接种方式进行对比试验:一是单一种子纸接种的方式,在红柳接种时只简单摆放种子纸;二是在接种纸上进行毛种子撒播,即除了采用上一种接种方式外,还在种子纸上及附近对种子进行撒播。
红柳根系与种子间距离越近,接种周期越短,且接种成功率越高,因此可通过刨出红柳根系,并在其表层涂抹淡水及营养诱导液,对接种结果进行对比。第一种主要在红柳所有裸露的根系上涂抹淡水,也包括毛细根、侧根等,再在根系上将毛种子按照3粒/cm2左右的方式进行均匀分布;第二种是在红柳所有裸露的根系上涂抹配制好的营养诱导液,并在根系上将毛种子按照3粒/cm2左右的方式进行均匀分布。
基于红柳与寄生植物的原始自然寄生原理,针对树龄约1~2年且根系完好的红柳,通过在红柳根系附近接种种子的方法进行试验,其中包括开沟后,将种子与坑土拌匀再回填,以及开沟后在沟内按照种子撒播一层后覆盖一层土壤的方式进行多层接种等方式。
调查分析上述接种情况以及接种效果,其中3种试验方式中管花肉苁蓉已成功寄生,包括了种子纸上撒播毛种、刨根涂淡水及营养诱导液。
通过对不同质量种子接种情况及效果的抽查发现,直径1 mm左右的种子,形成芦头体积最大,接种率较高,芦头分生能力也较强,产量最高。并且种子越大,其产量越高。另外,种子颜色越深,其活性越强,其中黑褐色种子的活性最强,褐黄色、褐色种子因其存在后熟和氧化现象,其活性相对较差。
种子纸制成后,在1个月内完成接种,接种效果最佳,存放1~2年后,其在寄生周期及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种子纸存放时间越短,接种成功率越高,相反存放时间越长,会导致营养诱导成分不断挥发,影响接种效果。
与单一种子纸接种方式相比,采用种子纸上撒播毛种子的方法具有更明显的接种效果,能够使寄生周期加快,产量提高,并且寄生率较高。表明红柳根系能够在种子纸营养液的诱导作用下,向种子纸方向快速生长,通过在根系附近进行种子撒播,能够加快其与根系之间的寄生关系。
分析相关种植基地现有的低产田和现有低产田补接种的试验情况可以看出,重新补接种的方式具有可行性,可以实现高产。
结果显示,与刨根涂淡水相比,刨根涂营养诱导液种子的接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高产稳产,体现了营养诱导液能促进和加快种子和红柳根系间寄生关系。
此接种方法因种子分布广、数量多,加大接种概率,有利于实现高产高效栽培目的。
通过相关试验可以看出,相比宽窄行造林模式,采用1 m×2 m的定植模式,寄生率较高,而对寄生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因常规定植采用红柳一侧接种的方式,导致部分寄生点上的寄生根并未在其附近的接种试验红柳根系上进行附着,而是寄生在另一行红柳的根系上,使种子的寄生概率增加。但此状况加大了后续管花肉苁蓉采挖难度[3]。在实际采挖过程中,需要根据预先接种的位置进行外侧取土,这种采挖方式极容易导致管花肉苁蓉的寄生根被挖掘,进而造成寄生植物死亡。另外在进行采挖时,通常需要对周围直径近1 m左右的土壤进行挖掘,在此行距内对操作和土壤堆放难度较大。而采用1 m×1 m×3 m的宽窄行造林模式,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操作方便,具有良好的防风效果。
土壤条件对寄生周期产量及寄生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砂土通透性较强,与其他试验土壤比较,能够促进红柳的根系和寄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另外,通过试验发现,试验地土壤具有黏性,其寄生率相对较低,并且存在较多芦苇等草类,对红柳的正常生长造成制约和阻碍,造成寄生率下降。
采用种子纸上撒播种子接种技术的试验地,其接种效果最佳,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最高。另外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红柳的定植株行距,采用0.5 m的株距时,可增加植株密度,同时增加每株红柳附近种子纸埋设数量,能够增加经济效益。
通过人工繁育的方式,使局部生态效益有效提升,同时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有利于种植产量提高,也使生态效益更加显著。其中通过红柳的大面积人工种植,能够在风沙的区域性危害遏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尤其是能够切实保障附近的农田种植及居民日常生活。另外通过大面积红柳灌木林种植和灌溉,能够使大面积沙荒地的植被覆盖率增加,风沙危害程度减少,土壤沙漠化问题有效缓解,切实保障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4]。
通过大面积种植红柳灌木林,能够使森林覆盖率加大,同时提高薪材产量,缓解农牧民烧材原料匮乏的问题,并使天然林人为破坏现象最大程度减少。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加工企业的出现和涌入,提高了管花肉苁蓉收购及销售力度,对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促进和加速作用。现阶段通过对接种方法的不断创新,以及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使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技术得以研究和推广应用,使其能够在农牧民脱贫致富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了种植地区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通过种子纸上撒播种子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单一使用种子纸接种技术中存在的局限性,大幅度提高了管花肉苁蓉产量。基于红柳根系的抛物线向下生长的生长习性,利用配方接种纸的诱导作用,使根系能够朝着接种纸位置生长,并通过种子纸附近撒播种子的方式,使寄生作用更加显著。利用刨根涂营养诱导液后撒种的接种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的先进性,使寄生关系更快产生,并促进更多毛细根的生长,使寄生概率大幅度提升。创新常规造林模式,运用0.5 m×1 m×3 m的造林模式,与常规造林模式相比,每0.067 hm2红柳定植数量更多,使单位面积的定植株数增加,实现管花肉苁蓉高产,也有利于后期接种及采挖操作。通过 “一次性接种法” ,能够使红柳定植与管花肉苁蓉接种同步进行,使接种效果能够及时呈现,同时红柳的正常生长不造成任何影响。通过多菌灵与草木灰的合理应用,能够使管花肉苁蓉的断面愈合能力有效增强。
在管花肉苁蓉栽培过程中,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随着种子颜色的加深,其成熟度和活性也不断提高,并且种子直径与寄生后的芦头体积成正比,随着芦芽的增多,产量也不断提高。栽培种植最适宜的土壤为沙荒地,采用种子纸接种上撒播种子的方式,接种效果最佳。由于红柳侧根通常分布范围在30~40 cm,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地或一年一茬的种植模式,适宜采用刨根涂营养诱导摸种接种技术,同时可在低产田中通过补接种的方式,促进高产目标的实现。制成种子纸后应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接种生产,使种子纸的诱导性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0.5 m×1 m×3 m宽窄行带状造林模式的运用,能够使种植密度有效提升的同时,使产量切实提高。采收宜早不宜晚,并利用多菌灵和草木灰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断面,提高愈合质量。虽然单一撒播种子接种法种子使用率高,但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为了有效解决现阶段管花肉苁蓉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田间接种率较低、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加大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力度,提高技术规范性。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采用营养诱导法能够显著提高接种效果及产量,并且具有省力、省时、易操作、寄生点多、接种率高等优势,易于推广应用。另外,需要结合过冬要求,控制实际接种深度,并保证红柳基部与接种区域的水平距离,重视最佳接种期及最适宜温度范围,确保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