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晓红
德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至关重要,它在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由此来看,德育工作的合理开展非常有必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仍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埋下更大的隐患。正因如此,此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德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可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宝贵品质和崇高精神传承下去。
其次,小学生可塑性较强,抓住这一时期开展德育,可以让育人效率事半功倍。小学是学生关键的成长阶段,对性格养成、习惯养成、价值观形成等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德育会让小学生受益匪浅,也必然会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再次,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自然需要重点培养。德育可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现实需求接轨,让学生在无形中肩负起必要的责任。
最后,德育是打造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小学生只有接受德育,才有希望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生只有学会做人、做事并用道德立世,才可以更好地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进步。
值得肯定的是,近些年的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德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没有问题。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同小学、不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部分问题具有较大的共性,可将其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当前,仍有较多教师、家长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学生的行为建设、思想引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正因为对成绩过于看重,班主任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对学生成绩的总结与分析上,无暇顾及对学生各项品质的培养,使学生丧失了价值观培养的宝贵时机。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不够,也就意味着德育工作的落实不尽如人意、停留在表面。
由于德育是一类全新的教育,部分班主任没有开展德育工作的成熟经验和娴熟技巧,工作方式较为单一,说教的教育方式依旧普遍存在,其他教育方法也大多“换汤不换药”。此外,班主任一般情况下会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并未在其他学科中进行渗透,这也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当前,仍有较多小学班主任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德育工作深入落实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也就丧失了环境育人的最佳时机。部分班主任即使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也多有局限性。除了日常的学习环境之外,学生还会接触到网络环境。班主任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环境进行塑造,但部分不良网络环境对学生心灵的荼毒也会影响德育成果,继而引发不良风气。
针对上述问题,班主任需恰当应对,制订严密且周全的应对策略,保证德育工作效果。
学校当前的紧要任务是竭尽所能提高小学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如果小学班主任不能转变对德育工作的固有态度、刻板观念,后续一系列工作都将无法顺利、高效进行。因此,学校应将提升小学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当成重点任务,通过校园宣传及教育两个途径达成目标[2]。
在校园宣传方面,学校可以利用的宣传渠道有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校园演讲活动、校园网站等。学校可以加大推送德育相关内容的力度,让小学班主任了解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学生接受德育的必要性等,使小学班主任可以重新认识德育工作并将其视为重点教育目标,彻底改变对德育的固有看法、错误看法和保守看法。
在教育方面,学校可以结合小学班主任落实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展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使小学班主任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进而弥补自身在德育中的不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要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开座谈会,与班主任面对面交流、互动,使班主任可以借此机会拓宽眼界、提升思维、学到宝贵的教育经验,从而完善自身、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小学班主任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改变只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渗透德育思想、开展德育工作、实现育人目标的现状,协助其他学科教师,积极渗透德育工作。班主任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特点,挖掘更多德育工作开展的可能,确保学生接受的德育更全面。
在完成德育工作全面渗透任务后,班主任要着手解决德育方式单一化的问题。班主任可尝试采用以下多种方法促成德育方式多样化。
其一,说服法。这种方法较为普遍和简单,就是对学生进行说教,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观点,主要利用的是语言的渲染、感染能力,确保学生最终认同班主任的观点。
其二,榜样示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榜样的作用和号召力,促使全体学生向其学习,借助外在模仿向榜样看齐并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属于一种常见的激励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3]。班主任可以借助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正确的行为、说话方式。此外,班主任也可以为学生树立各式各样的榜样,如乐于助人的榜样、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知错就改的榜样、不怕苦不怕累的榜样等。班主任可以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树立德行标杆,影响和感化其他学生,确保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其三,实际锻炼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品行、品性磨炼,最终形成良好的节操、个性。这里的锻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常规训练,包括卫生常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另一种是实践锻炼,如清明节扫墓活动、植树节的植树活动等。通过种种训练,学生必然会由内到外脱胎换骨,更好地成长。
其四,品德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加深对外在德行的思考及认知,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良好德行的正确认知,并将其作为做人、做事的标准。
为确保学生受德育工作影响,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小学班主任还需积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室内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外环境等。
在室内环境中,除了要体现出课堂中的“民主”之风,还要突出“公正”“公平”之风。班主任要为学生德行素养的提升做好准备。在校园环境中,除了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美观,还要突出育人属性。学校可将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得当,包括文化宣传栏设计,不仅要宣传好人好事,更要对做出好事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时,学校还可以引进德育方面的图书,让学生进行阅览、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校外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必要的时候,班主任可携手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让学生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很显然,在德育过程中,只依靠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为进一步助力学生德行素养的提升,班主任还需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对错、善恶忠奸。同时,学生也要在负面环境中历练自己,面对负面新闻和负面事件要勇于说“不”,助力自身的德育品质不断提升。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时,只有遵循以下原则,才可确保对学生产生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
其一,趣味性原则。德育方式、德育内容要具备趣味性。因为小学生只对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教育方式或教育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只会让学生丧失参与教育和接受教育的热情。这样无疑会削弱德育效果,甚至会让德育无效。这就意味着小学班主任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提高德育方式、德育内容的趣味性。
其二,长期性原则。小学班主任不能因为一时在德育中取得可喜成果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德育没有继续开展的必要,从而省去接下来的德育计划及安排。小学班主任要坚定地长期落实和推进德育,让学生边成长、边受到教育的指导,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毋庸置疑的是,德育工作依旧是小学班主任日后紧抓的重点,需要小学班主任做好心理准备[4]。鉴于德育工作的艰巨性,笔者就小学德育班主任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小学班主任在完成德育工作时能够得心应手。
其一,德育工作完成的效率与小学班主任的个人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小学班主任除了积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之外,还要不断学习并实现进步,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具体来说,班主任不仅要积极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等,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培训活动、外出历练活动、教师研讨活动等,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其二,德育工作需要合情合理,不可只凭借班主任的主观意识盲目落实。德育工作要以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提高德育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与其他教师探讨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认知,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兴趣、优点及薄弱点等相关状况。班主任结合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制订完善且妥帖的教育方案,可以实现教育成效、意义的最大化,也可避免学生对德育工作的各项安排产生排斥、抵触心理。
其三,德育工作需要长期落实与推进。这对每位小学班主任而言都是严峻的挑战,想要圆满完成该项任务,显然存在较大的压力和阻力。小学班主任可以尝试寻求学生家长的帮助,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在确定一致的教育目标后,班主任可将部分德育职责交于学生家长,确保德育实施全面化,为学生良好德行的养成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班主任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可以成为推动德育工作的动力。班主任要有意识地追溯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确保之后开展的德育工作方向准确、目标准确、行之有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相信在小学班主任的不懈努力下,德育工作将完成得愈加顺利与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