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控及心理健康疏导的策略研究

2022-11-19 13:46张树花陶发禄
名师在线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农村孩子

文 /张树花 陶发禄

引 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农村中空巢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留守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留守学生教育和心理问题日益突显,这些学生有的和自己的祖辈住在一起,有的被托付给亲朋好友,更甚者自己一个人居住。相较于同父母住在一起或者跟随父母去城市上学的孩子,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成长道路上得不到正常孩子该有的关心和爱护,内心容易失落及自卑,而其自制力远不及成人,因此在教师疏于管教的情况下,往往无所适从[1]。本文就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

首先是教师对留守学生的认知问题。现阶段,部分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现状未能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往往将留守学生与大部分学生同等对待,认为孩子的成长是教师与父母共同努力的成果。这种想法固然正确,但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缺失家庭教育,很少有机会与父母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在学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获得书本上的知识,而在家里应该获得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待人接物等知识无人教导,导致其认知出现断层。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疏忽不仅导致其在知识获得方面出现缺失,还会使其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心理问题会导致留守学生的教育受到影响。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大部分留守学生对世界有自己的思考,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自卑或者产生逆反心理。由于教师未能在开始便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未能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留守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而当教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弥补时,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关爱而产生逆反心理,往往不会听取教师的建议,而是一意孤行,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更有极端者,不仅会伤害自己,更有可能威胁到其他同学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现状形成明确的认知,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够影响学生的未来。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质量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交流方式,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农村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学好课本的内容,以保障教师的教学评分。在此情况下,留守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提升十分有限。此外,传统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很少对留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引导与教育。长此以往,这也会导致留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出现一些问题。

(二)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

部分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有甚者,会危害到其他同学的身心健康。而心理问题的成因之一往往是与父母的沟通过少。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留守学生的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地打工,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对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当出现烦恼时,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不愿意主动和父母交谈,而由于地域的限制,父母也无法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的问题。得不到父母的解答,又无法求助他人时,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心理问题。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的行为有所不当时,父母无法及时制止;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不顺利时,父母也无法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长此以往,留守学生的心理会越来越封闭,进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2]。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如下。

一是焦虑和自卑倾向。大多留守学生的经济条件相较于农村普通家庭来说是相对宽裕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在外打工,经济实力相对较好;另一方面是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无法陪在他们身边,会选择在经济方面进行补偿。而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当留守学生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托时,他们往往会沉迷于网络世界,企图通过网络游戏或者线上聊天等方式去逃避现实,摆脱自己内心的烦恼。同样,该年龄段的学生正是依赖父母的时候,当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们往往会缺乏安全感,这种问题倘若在萌芽时便放任其日益滋生,极易使孩子内心变得焦虑,甚至越来越敏感、脆弱。这种情况反映在学校生活中,便是融入一个新的班级或者面对教师的提问时,他们往往会紧张、恐惧。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如唱歌比赛、竞技比赛等,留守学生大多由于自卑而选择逃避,不去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再加上得不到教师的关注,留守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

二是嫉妒、憎恨、仇视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刚开始也仅限于羡慕那些可以和父母一起住的朋友、同学。但是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留守学生的心理会变得扭曲,慢慢地由羡慕对方转为嫉妒,这种情况往往表现为肢体冲突。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留守学生会变得脾气暴躁,嘲讽自己嫉妒的人群,以平息内心的不平衡,更有甚者会拳脚相加,用暴力排解自己内心的愤懑与不满。

三是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大多数学生在青春期短暂的叛逆后便听从父母教育进而变得更加成熟,但是留守学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当叛逆心理出现时,除了父母,身边的人说的任何话都难以制止他们的叛逆。而他们的叛逆具体体现为如逃学、迟到、小偷小摸、不服管教、打架斗殴等行为。留守学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是由表达方式的错误导致的,他们因为孤独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因此做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去博得大家的关注。另外,他们缺乏安全感,这导致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会产生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是充满了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放在现实中经常表现为“没礼貌”“骄傲自大”等。而前期教师对他们疏于管教也会导致后期想要管教时遭到极大排斥,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不论是高压政策还是放任自流,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效果。

二、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一) 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控的改进方法

首先,教师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客观认知,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爱护。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教师都需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注程度[3]。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调查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基本信息,其中,可以将监护人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作为重点调查内容,去粗取精,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管教;二是调查留守学生父母的基本情况,同样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状况、与子女之间的联系情况、对子女的要求等信息,这一步主要是确定管教孩子应该要达到的目标,争取往家长希望的方向靠拢,以此拉进双方之间的关系;三是调查留守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监护人的融洽程度、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等,全方位建立学生档案,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知道他们现在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改进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

其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由于现阶段,农村绝大部分教育是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而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自进入新时代以来尤为凸显。因此,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由传统教育模式转向素质教育模式,不仅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进行教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待留守学生,教师不仅要有一颗公平的心,还要去理解与体谅他们。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批评教育,要明确为什么遇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表现出这种态度,明确原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而且,为了更好地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升自我教育意识,通过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管控、心理疏导,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知识素养和道德素养。

最后,班级需要针对留守学生组织相应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针对留守学生的主题班会,在让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不易的同时,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留守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或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活动,要求全员参与,通过游戏互动让留守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二) 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方法

第一,教师要客观认清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用宽容的心感化他们[4]。教师对待学生应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更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教师要经常和留守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发现他们心里的烦恼,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烦恼。另外,教师也可以与留守学生家长交流学生的近况,双方互相配合,线上线下解决问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他们知道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学校也可以成为他们的避风港。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教育活动或者讲座。针对留守学生自卑、孤独等心理,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讲座或者组织心理咨询活动等方式,纠正他们的心理缺陷和行为偏差,使他们能够正确认知自我,进行自我调节。同样,学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对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并一对一地开展心理咨询,通过专业的方式深入他们的内心,找到心理问题的源头,并积极用爱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5]。

第三,成立“留守学生之家”。教师可以“留守学生之家”为媒介拉近留守学生和家长的距离,开展如亲情电话服务、写信等活动让学生与家长直接联系。每月进行一次亲情电话服务,每月开展一次“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不仅可以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更能够让他们知道即使父母不在自己身边,他们也一直牵挂着自己。这样不仅能弥补留守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亲情缺失,还能够为他们的心灵建设提供莫大的帮助。

结 语

虽然我国现在民工潮依然大量存在,留守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管控及心理健康疏导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智能化设备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留守学生问题虽然严重,但是通过教师、家长、学校的不断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心理农村孩子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