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演唱方法与情感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
——以《阳关三叠》为例

2022-11-19 12:46杨敏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唱者友人气息

杨敏(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核心概念阐释

(一)声乐演唱方法的内涵

所谓声乐演唱方法,泛指在歌唱对声音的训练,声音是技术保障,声音方法的训练则需要正确运用头腔共鸣、喉咙打开和气息的运用方式等。娴熟的演唱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呈献总是离不开好听的声音,好的声音总是需要一个方法的训练方法。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歌唱中常常谈及到声情并茂,有声才有情的歌唱才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当然,唱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声音问题,演唱方法其实就是声音的运用方法方式。因此,演唱方法就包括气息的正确运用、喉咙的正确打开、共鸣腔体等的正确运用,才能更好地为声乐艺术的表达打好第一步基础。

(二)演唱情感的内涵

所谓情感,是指人内心世界对外界的一种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都是情感的表现。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动人的音乐,离不开情感的融入。每一部艺术作品都赋有它的思想内涵在其中,而打动人的声乐作品,最重要的是演唱者用心去挖掘歌曲思想的内涵,借助自己所掌握的演唱方法,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入声乐表演中,融入歌声中,才能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达到声情并容的理想境界。

二、演唱方法与情感的关系

(一)娴熟的发声方法是思想感情的生动阐释

娴熟正确的发声方法是思想感情的生动阐释,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更好地去表达情感的需求。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要求:首先是气息的运用,它在歌唱当中是最基础也是歌曲情感传达的重要环节。呼吸的方式主要有缓呼缓吸和快呼快吸。缓呼缓吸要求身体自然放松,胸腔自然挺直,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地吸入肺叶的下部,小腹稍微内收,平稳柔和的进行,可用闻花香的方式去体验。快呼快吸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的吸入肺叶下部,保持气息并按照缓呼缓吸的要求呼出;其次是正确打开喉咙,自然打开喉咙和稳定喉头是基本功训练的核心,正确打开喉咙的方法就是打哈欠的状态,在喉结的位置进行发音,然后把喉咙两边肌肉进行下拉。只有喉咙打开唱,才能促使声音通畅舒适。再次,完美的共鸣腔体。共鸣腔体分为胸腹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共鸣腔体是使声音具有饱满感和穿透力,演唱者需要把口腔、胸腹腔、头腔运用于歌唱当中,才能使声音更加有圆润。娴熟的发声方法是思想感情的生动阐释,演唱者只有真正掌握扎实的发音方法,才能对作品情感加以准确表达。

(二)真挚的情感表达是作品方法的终极阐述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声乐作品是由词曲作家创作出来的,而词曲作家他是现实的人,那么他就有生活背景和个人的情感世界。有声无情的表现是机械的、缺乏生命力的,更没有艺术感染力,也违背了声乐艺术的本意。声音方法的运用是情感表现的手段,掌握良好的演唱方法,是表达情感的必要手段。情感的表现需要挖掘作品的内涵,也就是词曲作者所创造这首作品的背景是什么,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才能有感情的去诠释歌曲,才能打动观众,展现它的艺术魅力。所谓声情并茂,以情动人,是指把自己的真切感情融入其中方能打动人,动听的作品总会让人流连忘返,正是真挚的情感才能触碰人的心灵之处。真正的艺术作品具有的魅力和艺术性,情感是关键。

(三)方法与情感的表达是相互依存、相互推动

通过前面对方法和情感的表述,声乐作品演唱中,技术和情感表达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演唱中要求做到声情并茂,方法与情感是相互依存关系,相互推动。只有方法而没有情感的声乐演唱,只会给人空洞苍白而缺乏生命力;反之只有丰富情感而没有娴熟的演唱方法也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为声乐作品的演唱者首先要拥有娴熟正确的演唱方法后,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情感表达,离开了情感表达的歌唱也会变得生涩无味。只有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才能真正带给听众艺术的熏陶。声乐演唱者必须以提升自己的歌唱方法为前提,完美地传达情感,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的丰富性能推动方法的完美呈现,方法的娴熟性并能推动情感的表达。

三、演唱方法与情感在歌曲《阳关三叠》中的应用

(一)歌曲《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的这首诗是描写与友人离别的诗,表达了自己与友人难舍难分和对友人远行的忧愁,并借此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与煎熬。《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是唐代著名的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曲的歌词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歌词要反复咏唱三遍,所以又称作《阳关三叠》。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第一叠用的是王维原诗句《送元二使安西》,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不尽相同。从音乐角度说,后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古诗词歌曲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阐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阳关三叠》除了写作为歌曲演唱外,也经常写作器乐演奏,其中以琴曲、筝曲、二胡曲均较有影响。

(二)演唱方法在《阳关三叠》中的应用

第一步是气息的运用。先从气息开始,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在演唱中至关重要的。演唱者在演唱《阳关三叠》时需具有强有力的气息来进行支撑,要使用较深的气息与平稳的呼吸,需要深呼深吸,把一句歌词一气呵成的唱完。对于演唱者,唱《阳关三叠》这首歌曲时,声音上也有严格的要求,音域要求宽广而连绵,因此在练习时需做严格的呼吸训练,吸气与呼气要充分锻炼,形成条件反射,做到想唱就唱,一张口,气息就已做好准备,并能控制自如。例如,在《阳关三叠》的每一叠中都有八度的跳进连续两个歌词的情绪表达,如第一叠的“揣行、揣行”;第二叠的“感怀、感怀”;第三叠的“旨酒、旨酒”等,虽然这几句歌词短而重叠,但这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撑,一口气唱完不能换气,才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在演唱《阳关三叠》第一叠时,在声音与气息的运用上,一定要协调平希,无论是声多气少还是声少气多都是不可取的。第一叠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述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时间地点和气候,是一种陈述性的表达。因此,气息和声音的运用上就要根据歌词的意境来合理调整气息和声音,气息就要呼吸很深,声音上要唱出来表述清楚。在演唱《阳关三叠》里面的八度跳进高音时,气息需要下沉;在唱重低音时,气息略提,声音强则气要沉,要均匀,声音弱则气要稳,要柔和呼出。但在演唱不同情绪中,还要根据歌词情绪的要求,将气息方法结合,才能把演唱效果展现得更好。气息的常规训练方式有:打嘟、闻花香等。

第二步是发声练习。对于声乐艺术,声音是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要把歌曲唱的有艺术性,那么在声音的训练上就有更高要求了。所以在演唱《阳关三叠》前,发声训练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是训练声乐方法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者乐句提炼出来,在做适当的上行或者下行移动来进行连音发声训练。歌唱者在练声前,要使自己的心情愉悦,换种说法就是状态比较放松,心情愉悦,并借助歌曲的曲调旋律,抒发心中的情绪,把动听的声音展现出来,才能使练声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可以带词练声,一定要发音准确、字正腔圆、吐字清晰、有意境有感情有画面感,这样才有可能向大型的声乐作品过渡,慢慢与之相适应。

第三步是腔体共鸣。声乐歌唱方法中,腔体共鸣是必不可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演唱者在演唱《阳关三叠》时,只有声音而没有共鸣,就好像唱歌时只有一只话筒传声,而没有音响传出的混声效果,会使声音变得小而没有混声的穿透力。共鸣腔体在声乐演唱当中是相当重要的。人体的共鸣腔体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头腔、口腔、胸腔。而在歌唱中,这些共鸣腔体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头腔共鸣,在声音中是最具有魅力色彩的部分,它使声音高亢明亮而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特别是在高音声部显得尤为突出。在练习头腔共鸣的时候,需要使口腔内空旷,眼鼻腔打开,气息下沉,眉心上扬,感觉声音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向上激发,从而发出明亮集中的声音来。从《阳关三叠》歌曲演唱中我们可以看出,演唱者正是非常灵巧地将头腔、口腔、胸腔的发声训练综合在了一起,才达到共鸣的效果。

(三)演唱情感在《阳关三叠》中的应用

歌曲《阳关三叠》是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一段的开始部都是以王维的原诗《送元二使安西》作为基调,每一叠的后段都有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演唱者要融入作者当时那种处境的情感去眼神饱含离别和不舍,情绪上要悲情而又无奈的状态投入地演唱歌曲。

第一叠:歌词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舍新”这两句点明了送别时的时间和环境,体现在了当时的环境下,在送友人的情形下,春天春雨绵绵,就好似绵绵不断的离别愁绪,增添行人路途的艰辛,更增添送行人的无穷惆怅。在中国的古诗词里的文字里面,“柳”就是“留”的意思,以前古人在送别时,常折柳枝赠与将要远行的友人,表达出自己对友人的难舍留恋之情。中国人从古至今无表达情感都是一种含蓄的,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是在当时那个离别忧伤的环境下,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要说的千言万语都在酒里,把心里的千思万绪都涌上心头,想到友人将要离开去往遥远的地方又不知何日才相见,只能频频举杯,来表达这别离的痛苦。歌曲开始的第一句就要求力度强才能体现依依不舍之情,因此,这种离别愁绪的情感,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一定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深刻理解当时当地的离别思绪,在声音方法的把握下,融入真诚的情感,能让听众从音乐中得到艺术上的熏陶,与当时的古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歌词中的“揣行,揣行,长途越度关津。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这两句是原诗中所没有的部分,属于音乐副歌的部分。演唱者在情感的表达上需要抓住每个音乐符号的意义,情绪上表现得更加惆怅,开始是八度的跳进,后又渐强到减弱的音乐情感符号来表述作者当时那种的思绪万千和又担心又无奈的心情,让人忧郁惆怅。

第二叠:稍做变化,与第一叠相比,主歌部分是完全相同的,副歌部分稍作旋律和歌词的变化。但是主歌部分在演唱时情绪上要依次递进。主歌和副歌的部分在感情表达上要比第一叠更加的深沉和惆怅。第二叠的副歌部分的歌词是“依依顾念不忍离,泪滴沾巾”,在音乐情绪上是一个“弱”,从歌词与音乐上表现了作者无尽的悲伤与不舍之情。歌词是“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这是友人离开后,作者内心那种无限的感伤怀念,每天思念君很长很长的时间啊,想到以后自己还能与谁相互依赖呢,想到这些,心里是无尽的难过悲伤,无尽思念,作者的心早已飞到友人的身边去了,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从而体现了作者与友人的友谊之深。而音乐情绪上从是中强到强到渐强再到中强最后到减弱的一种变化,体现作者对友人的离开是多么不舍与难过,想到友人离开以后,自己从此变得孤独无依的日子,悲伤的情绪让作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根据歌词和音乐情绪符号的不断变化,深入了解作者当时那种与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无依的心情,才能真正诠释第二叠所要表达的情感。离别之情充分表达和进一步延伸与第一叠在情感上形成了一定的对比,进一步提升声乐艺术作品的魅力。

第三叠:情感达到激动人心的高潮。主歌部分融合了第一叠和第二叠,主歌部分的歌词与第一叠、第二叠完全相同,但是副歌部分作了较大的变动处理,而歌词也随之有所变化。副歌的歌词是“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作者的离别情绪想用酒来表述,酒未饮心早已伤心久矣。两个八度音程的“旨酒”在情感上体现了渐强到减弱,演唱者在演唱此部分时应该平缓地一口气唱完。让听众能从演唱者的歌声中听出作者当时的那种千思万绪,像是在诉说着什么。“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这几句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根据音区、力度、速度节奏的紧凑变化,突出情绪情感的变化,从歌词和音乐要素上的变化来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情绪宣泄,强力地推动了情感发展,像是作者内心的呐喊,将不舍、忧伤推到了高潮,通过“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的倾诉和对友人的想念,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期待之情。最后“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如梦频,鸿雁来宾。”此时全曲正式迈入高潮,情绪已经达到了顶峰,特别是一个“噫”字,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其中的情绪却极为深沉复杂,饱含了前面三叠表达的所有情绪的同时,又无限延长了诗人的留恋不舍之情。

四、结语

情感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声音方法是技术的保证和基础。有声有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才能更好地体现声乐艺术的目的,才能真正地去展现声乐艺术作品的意蕴与魅力,使听众能从心灵上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猜你喜欢
演唱者友人气息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致友人(组诗)
蕾丝气息
《戏答友人》
《七律·答友人》书法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春的气息”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