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生
跨栏项目所具备的锻炼价值较高,对训练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提升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因跨栏跑中所涉及的运动技术较为繁杂且具备一定难度,因此,此项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跨栏跑时,部分学生对此运动项目多会产生一定恐惧心理,这无疑对跨栏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会造成不利影响致使跨栏运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身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将学生心理恐惧障碍的缓解作为重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运动动机,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中。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跨栏心理恐惧成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首先是学生针对动作的完成,并未具备充足信心。跨栏运动项目中要求学生需确保步伐准确、动作流畅、节奏感强且各身体部位间可协调配合[1]。此种高水准的动作要求下,使得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针对在跨栏实践中动作犹豫,不敢向前,致使动作技术变形,学生难以跨过栏架。学生在此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将会对自身技术动作的发挥产生压制,对学习训练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致使学生跨栏技术水平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次是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而产生的恐惧感。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较差,在跨栏运动中,因动作难以完成,将会产生恐惧感。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存在不敢跨越栏架及无节奏感等问题,学生屡屡跨栏,屡屡失败,使得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胆怯躲避的状态。此无疑对学生跨栏技术水平的提升造成严重影响[2]。
最后为体育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不科学,致使学生针对跨栏运动产生恐惧心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体育教学方式需具备差异性,结合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学生跨栏技术能力的逐步提升。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于教学进度考虑,并未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足够重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部分学生对此项运动难以形成正确认知,在跨栏运动时产生恐惧心理,对自身跨栏技术的提升形成阻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突破心理恐惧障碍,需重视科学教学方式的选择。
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树立的学习动机是否正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高效展开学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学习目的加以明确,推动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从思想意识层面引导学生将数学内容同日常生活加以结合,实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思维的活跃,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自觉性加以调动,实现学生参与意识的深化[3]。课堂教学活动中,还应为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感知成功的喜悦提供更多机会。
教师在跨栏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身体素质为依据,设计分层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能力不同,设置高度各异的栏架,促使处于各运动层次的学生均可对跨栏运动乐趣加以感知。教师借助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除可帮助学生对跨栏运动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加以消除外,还有助于学生跨栏运动兴趣的培养,实现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提高学生跨栏能力。
在小学体育课堂带领学生消除跨栏恐惧心理障碍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巧妙利用现代化技术,以优化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可借助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将动作技术标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技术学习针对性的强化[4]。
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技术实则为激发学生感知系统及强化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将一段教学视频向学生多次播放,此时,学生将会自发地在潜意识中研究视频中的动作要点,调动自身发散思维,对动作中的规律加以探寻,促使学生将此种运动技巧应用至实践活动中。
当针对所掌握的某一技巧或技术动作展开实际演练时,学生面对跨栏的态度与心理都将会产生变化,从而有助于消除跨栏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效果。以往体育课堂中开展跨栏教学活动时,小学体育教师并未对技术的实践演练加以重视,针对学生研究技术动作的变换也并未提供充足时间,致使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5]。
为此,面对此状况,教师需要灵活转变教学模式,学会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在现代化技术的辅助下帮助学生尽快克服跨栏时的恐惧心理,并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与质量。
由前文所述可知,学生针对跨栏运动产生心理恐惧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教师所选择教学方式不正确。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帮助学生突破心理恐惧障碍,需重视教学方式的科学选择,促使学生对跨栏运动的魅力加以感知,从而积极参与跨栏练习活动中。
跨栏教学活动中,教师所示范的跨栏动作应轻松且规范,对学生视觉形成良性刺激,调动学生跨栏参与积极性,对自身心理恐惧加以缓解,实现感性认知的强化,推动健全技术表象的构建。
因跨栏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对练习者身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对练习者而言,掌握此项技术具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可有意识踢倒栏架,再以既定节奏跨栏,对学生也可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教师借助此种示范方式,除可让学生明白栏架并不坚固,无需很大力气便可碰倒,通常不会绊倒人。同时,还可让学生形成认知,即使栏架碰倒也并不可怕。跨栏过程中即便栏架被碰倒,后续动作仍可完成。
教师借助此种教学策略的采取,可有效缓解学生针对跨栏所产生的心理恐惧感。因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等条件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予以差异性对待。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难度加以适当调整,合理调整技术动作标准,待学生熟练掌握动作后,以循序渐进作为原则,逐渐增加难度。教师针对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予以细致讲解,借助动作的反复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技术难点,可对学生加以积极鼓励,促使学生勇于参与跨栏活动中[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为学生展开跨栏运动提供安全的运动环境。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良好榜样的树立,推动学生自信心的增强。教师可让技术水平高且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向班级学生示范如何规范跨栏。随后,教师针对此部分学生加以表扬。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同伴也可顺利完成跨栏运动后,自信心得以增强,实现自身跨栏心理障碍的有效缓解。
部分学生在跨栏活动开始初期,多会因紧张等因素,使得自身在跨栏过程中产生失误。针对此现象,教师需针对学生加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积极参与至跨栏运动中,推动学生跨栏技术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跨栏运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该项目的难度,同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挑战。所以,体育教师需要深入地立足学生本体,来考虑跨栏这项运动存在的危险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紧密地遵循教学规划,严格按照技术要领来科学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这项竞技运动中,从而促使小学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有序开展。然而由于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项目中,并不是对所有的体育项目都会有强烈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还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运动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从而促使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形成鲜明且活泼的个性,促使学生全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