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2022-11-19 12:48鲍晓旭
小学生 2022年9期
关键词:算式思维能力思维

☉鲍晓旭

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学科,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思维解决。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课堂注意力难以持续较长时间,各项能力均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方面,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差异较大,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以有效引导,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切实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拥有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过程也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数学教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数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比如文化教育、科技以及生产建设等。社会的实际需求,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抓住数学学科的本质,深挖问题的根源,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建立最佳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让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发展,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获得协同进步。但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数学公式和解题指导,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把控教学问题的难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如果仅用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会给学生带来压力,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基于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重视应用问题来引导教学,但是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先从基础且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开始,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还可以围绕已经学过的知识点提出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后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和问题难度都需要教师以渐进的方式展开。

例如这道题目:“学校组织扫除活动,二年级一共有8 个同学扫地,擦桌子人数是扫地人数的2 倍,擦玻璃的比擦桌子的少3 个。那么有多少人在擦玻璃呢?”在这一问题中,大部分学生起初都会感到一头雾水,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以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题目分为几个部分,再逐步提问学生。教师询问学生:“擦桌子人数是扫地人数的2 倍,那么如何得出擦桌子人数呢,是多少?”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路:“我们已经知道了擦桌子人数,可不可以求出擦玻璃的人数呢?”教师分解问题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解题步骤,最后得出正确结论。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逐步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疏导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障碍,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获得进一步提升。

(二)应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数学的抽象概念和数量关系,通过图像或者模型的形式直观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轻松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教师在教学难以理解的问题时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道具来进行演示,也可以带领学生建立数学图像。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教具来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量角器如何测量角,从而体会角的大小仅与两条边岔开的角度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制作角的过程,准备两根木条,各取一端订合在一起,转动其中一根木条,角的大小发生变化,由此学生也可以了解到一条射线以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就可以得出大小不同的角。这样演示形式的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具象化简单化,让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和总结能力得到强化。

最后为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提前准备好的工具自己动手操作,以动态化角度分析角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更具难度的角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发展性思维都起到积极作用。

(三)新旧知识相联系

教师在教学全新的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对比学习,这种对比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都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性,教材中的内容也是由浅入深地进行设置,所以大部分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作为基础,经过延展得出全新的结论[3]。

例如在《长颈鹿与小鸟》的教学中主要讲述除法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6 ~9 的口诀求商。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已经学过的乘法相关知识展开复习,比如结合问题列算式、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运算方式等。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动物园组织演唱会,来了54 个观众,如果每6 个人坐一排,一共需要坐多少排?”教师应用乘法方式列出算式“6×?=54”,借助对算式进行变形得出“54÷6=9”。在教师在引导下,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除法算式中的结果就是乘法算式中的未知因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出总结,“被除数÷除数=商”。教师在教学全新的内容时,将旧知识引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起到知识巩固的作用,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顺利解决时,可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力。为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义,从而学会灵活应用数学思维[4]。

例如在《方向与位置》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概念,然后带领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感受,辨别方向:比如确认校门在教学楼的哪个位置,教师可以安排两名学生分别站在校门口和教学楼两个位置,这样学生就能在真实情境中对位置和方向的概念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将知识有效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进行《测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来完成知识学习。比如分别测量铅笔、板凳、课桌、窗台和黑板的长度,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引出,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了解各个长度单位的进率和具体的换算方式,让学生在大量实践和解题中获得思维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后续数学逻辑推理与论证学习打好基础,让小学数学思维能够顺利衔接初高中阶段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算式思维能力思维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