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坤(湖北美术学院)
自20 世纪90 年代LED 技术飞速发展开始,灯光在商业空间中所占的比重便越来越大。除了更好地表现商品、强化购物体验之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空间的氛围和格调,因而灯光艺术在商业空间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品牌方的关注和重视。随着需求端的提升,灯光艺术的呈现方式和成果也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当今社会,线上购物平台的激烈竞争使得实体商业更加注重空间的现场体验感。从视觉感受出发,通过灯光的艺术来取悦观者的视觉需求,进而影响其心理和情感,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怎样将灯光的艺术用一种相对隐晦的方式融合到商业空间中?怎样通过灯光的设计来激发空间的独特魅力,用灯光来取悦视觉和情感?怎样将灯光的艺术运用到极致,从而使空间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对光的艺术的探索和创新或许会为当前的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消费已成为一个系统。”他在著作《消费社会》中说:“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因而产生了变化;他不会再从特别用途上看这个物,而是从他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基于这一观点,当下的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商业空间中,光的艺术不再基于光本身,而是与空间中的一切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光在空间中的渗透而愈加复杂和深刻,灯光艺术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对这种联系的探究。
本文将通过对商业照明艺术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对灯光艺术在时尚品牌零售终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论述,探索灯光艺术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和干预,寻求灯光艺术的发展和应用会为商业空间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和契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着大环境的飞速发展,传统商业模式也在快速的变革与转型,从而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的革新。当前大众对于消费的需求已不仅仅是购买,更多的是精神和感官层面的体验。真实的体验感或许会成为实体店铺对抗线上销售的最重要的法宝,从而对实体店铺的服务及装修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需求端的进阶,倒逼整体商业的消费升级,零售终端开始注重体验式消费,并基于此进行积极的转型。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伊始,大众生活模式发生较大变革,人们对购物有了新的认识,但可供选择的商店及种类还很少,灯光仅仅只有照明的作用。20 世纪90 年代后装饰行业的发展开启了商业照明艺术的萌芽,但灯光艺术并未受到重视。直到2000 年后,随着商业综合体等大型购物中心的崛起,才带动了商业照明的繁荣与发展,灯光艺术作用于商业空间的功能因而得以施展。
当下,随着商场中各种高端时尚品牌的入驻,消费者的眼光更加挑剔,于是出现了动线规划、视觉陈列、照明等细分专业,灯光艺术的魅力也得以被挖掘。灯光艺术所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商品,而更注重商业空间与精神层面的引导。使得灯光更具有引导性、焦点性,同时又兼顾与建筑装饰的融合、空间与动线的规划、品牌文化的凸显。如今,终端店铺越来越注重通过灯光来营造零售体验中的视觉效果与整体氛围,从而更好地吸引目标人群,提高客流量。
灯光在商业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幕后的舵手,它不是主角却无处不在,怎样让灯光更好地为我们的商业空间服务?怎样用灯光演绎不同的风格和氛围?怎样用灯光凸显商品的品质,增加商品吸引力?怎样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驻留?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光浪费,做到节约能耗?这一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灯光作为当下零售终端店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即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技术。灯光艺术效果和商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与辅助,从技术的层面来讲灯光的艺术或许比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有具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在商业空间中,灯光照度的规划及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空间的照明层次关系,甚至决定了其在明亮度上的视觉感受。很多时候空间的明亮感不是由空间中水平面的亮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垂直立面的亮度所决定的。因为人类对整个空间亮度的感知,取决于人的视线自然的前行所碰到的垂直面的亮度。而物体表面亮度的差异来自于两个因素,一方面,取决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如颜色、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效率等;另一方面,取决于物体表面所接受到的光的强度,即物体表面的照度值。所以对于空间来说,增加建筑立面照度有利于提高空间明亮度。
在商业空间中,我们发现有些品牌的零售店铺空间会让人感觉明亮通透,而另一些品牌则完全相反,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视觉明亮度上的差异呢?通过对这两类品牌的店铺进行照度测量及分析我们发现,第一类店铺对光的艺术的应用倾向于用较高的照度营造出柔和而均匀的基础照明,并将基础照明和重点照明的照度比控制在1:2 到1:3之间,这种较小的照度差异使空间的光线显得均匀而明亮,同时更多地把光投射在空间环境和立面,不仅增加店铺空间明亮度和通透感,也可以更早、更快地捕捉到目标人群的视线。店铺中大量陈列着高大的板墙货架使得立面在接收了大量光线的同时,提高了立面整体照度和明亮感,且有利于商品细节的展示。而第二类店铺在用光的思路上更倾向于营造丰富而细腻的空间层次感,刻意强化的明暗对比易给顾客留下生动的印象。他们将环境照度和商品表面照度的比例控制在1:10,甚至更高。经过反复的测试,我们发现当同一空间内照度比高于1:3 时,人类的视觉开始明显感觉到这种差异,并对较高照度区域给予更多视觉上的关注。这类品牌正是利用了人类视觉的这一特性,将灯光更多地投射到商品表面,利用光的艺术来强化商品的表现力,弱化辅助空间。从道具的角度来看,店内高大的货柜较少,而与成年人视觉高度相近的挂通、展台等道具则较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店内灯光的分布规划。针对不同的道具及货品组合,设置不同的照度范围,从而使商品表面灯光层次更加丰富且细腻,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服装的细节。
在光的艺术领域,从照度的层面出发,灯光不仅要考虑光的总量,更重要的是光的分布,利用光的分布对商业空间进行二次规划和调整,从而使空间更具秩序感。
光的显色性通常不易被普通消费者所察觉,但它对商品色彩的表现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灯光对于商品色彩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商品质感、品质等信息的判断,从而对他们的购买意愿和行为起到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因而在灯光的艺术领域中,设计师们对光的显色性往往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从灯光的角度来看,具有较高CRI 值的光带来更优质的视觉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对CRI 中R1-R15 值的设定使其对特定的效果显色。比如,在演播厅、摄影棚等场所,需要真实地再现皮肤的颜色,因此需要选用R15 指数较高的光源。在画廊、美术馆及博物馆等场所,需要对内部所有展品的颜色都能高度真实的还原,因此其光源对CRI 中R1-R15 指数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对于超市及商店内肉制品货柜的照明,商家会通过选用色温较低R9 值较高的光源,这样可以让肉制品看起来更加红润新鲜,凸显其新鲜程度。同样地,想让烘焙品及水果、蔬菜等食品表现出更好的色彩和质感,也可以通过提高相应的CRI 指数来加强货品的表现力,用新鲜的细节去吸引消费者驻留,通过刺激顾客的食欲来促进冲动性购买。
合理利用光源的显色性,通过加强商品色彩的表现力来提升产品质感和档次,强化消费者视觉感官刺激,促进消费,是当下品牌零售店照明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光的色温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光的温度,不同温度的光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视觉感受。光的色温的高低与其对应的光谱的波长成反比。当今社会,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提升与商业照明得越来越专业化,在品牌店铺中我们开始逐渐接触到不同色温的照明环境,从而感受到不同的品牌文化和空间氛围。色温在品牌零售终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环境的塑造,对空间冷暖氛围的辅助等方面。正确合理地选用光源的色温对品牌零售来说非常重要。
色温的选择不仅对产品和商业空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消费者心理影响方面的作用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出来。一个已被大众所认可的事实是,光源的色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及情绪。尽管不同年龄、性别和经历的人群对光的色温和照度的感受会有些许差异,但我们仍能从中总结出一些共通点和一些内在的规律。比如,我们将色温在3300K 以下的光源称为暖色光,暖色光可以营造一种温馨的基调,使人放松,让人产生安逸、温暖、慵懒、舒适的感觉。研究表明,较低色温的光环境有利于维持退黑素的分泌,使人身心放松带给人们优质的睡眠,因此,在住宅、宾馆、宿舍等场所宜选用较低色温的光源。色温在3300K 到5000K 之间的光源可以称之为中性光,中性光相对柔和,能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受,可以应用于服饰、普通餐饮、超市等大多数行业的零售店铺中。光源色温在5000K 以上,则被称之为冷色光,冷色光清冷明亮,可以使人思维清晰,精神更加集中,适用于电子产品、珠宝饰品、办公用品等相关行业和场所。在灯光艺术的应用中,利用色温和照度的有序组合,在空间环境中进行合理的分布,有利于营造舒适且恰当的光环境。
灯光在品牌店铺的实际应用中,灯具的配光对空间照度的分配和控制起着直接的作用。灯具光束角的宽窄结合可以使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和细腻,使明暗对比更富有节奏感,从而使商品形象更加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一般来说,较宽的配光,光线相对柔和均匀,适用于为空间或者大型货柜提供基础照明。而窄光束的配光,其光线更加锐利且富有穿透力,适用于为商品提供重点照明,或与宽光束配合,塑造商品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好地凸显商品的质感和特色,同时制造视觉焦点,吸引客流驻足。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对称配光和非常规配光的灯具也开始应用于品牌商业照明领域。非对称配光及非常规配光除了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光之外,还可以减少光投射到不必要的区域的概率,节约能耗,因而更受品牌方及设计师们的欢迎。
众所周知,人类从心理上来说具有一定的趋光性,灯光艺术不仅作用于视觉,更是对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当今品牌零售店铺灯光的设置已不再以取悦视觉为唯一目的,甚至视觉感官的刺激已不再是最重要的目的。灯光艺术在当下,更注重对消费心理的暗示和引导,以较强的体验感刺激感官,从而影响情绪和心理,起到吸引与暗示的作用。在这一前提下,对商业空间和商品表面的灯光进行布局和规划,使灯光艺术产生视觉吸引之外的作用,通过灯光和情境的结合,促使顾客与商品之间产生某种联系与互动,影响消费者的心绪,促使其产生购买冲动,并产生购买行为。
在零售终端,销售人员都认可一个规律,那就是消费者在店内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他产生购买行为的概率就越高。因此,为了使客流停驻,灯光需要辅助零售店铺完成三个步骤:客流的吸引,客流的进入,客流的驻留。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灯光的艺术,对光源的照度、显色性与色温进行合理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品牌文化和产品特色营造不同的商业情境,实现灯光对客流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在橱窗、门头以及店铺入口,使用面光源或者层次鲜明的照明风格凸显品牌标识和特色,吸引人流目光,使消费者快速定位到想要进入的店铺,实现店铺引流;在店铺入口和店内第一视角设置重点照明,强化商品信息,激起顾客兴趣点,从而吸引客流进入;店铺内部空间是商业空间的核心部分,也是灯光艺术进行演绎和表达的主要场所。光环境要与店铺商品陈列和动线体系完美结合,营造条理、舒适、富有秩序而恰如其分的选购环境,从而使消费者尽可能长时间地停留在店内。
事实上当下的灯光艺术在空间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照明范畴,人们对于灯光艺术的期待亦不再从单一的视觉角度出发,而是从一种更高维度的全方位的,包含了整体体验感及心理需求的层面来衡量它。
随着LED 技术的不断发展,灯光艺术与当下流行的智能控制系统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结合。通过后台对灯光进行编组和编程,可以实现灯光在不同的模式下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和氛围,甚至根据人类在不同的季节对光线的冷暖、强弱等心理需求的不同,使灯光迎合消费人群的喜好,提升商品对潜在消费者的吸引力,通过灯光的艺术和技术从而实现商业空间、商品及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情感的互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人类的视觉和心理对空间环境中不同照度分布、显色性、色温的光的感知有着程序化反应,这种反应在光的艺术的应用中被不断地挖掘和延伸,从而对光的艺术的应用和发展形成一定指导作用。
在网络销售高速发展的当下,线下商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能否利用实体店铺体验感的优势,打造舒适的购物环境,促进线下销售,光的艺术在其中所起作用尤为值得关注和重视。通过对灯光照度、色温、显色性、配光的设计,使商品从商业空间中被凸显和强调,使其更具吸引力。好的灯光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示商品,提升品牌形象,塑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提升消费体验。根据品牌的形象和定位,通过对灯光的合理运用,打造更加精准的购物环境,从而有助于锁定目标人群,增强品牌黏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