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的策略

2022-11-19 12:31
读与写 2022年26期
关键词:习作教材情境

张 莉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五实验小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教材编排的习作板块,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教材习作板块注重系统性和趣味性,遵循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老师对于习作教学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有明晰的习作要素,多维度渗透读写结合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说真话、表真情。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具有重要意义,而用好这一板块,需要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编排的基础上,探索恰当的教学策略。

1.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的现状

1.1 习作缺乏真实素材。很多教师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看到布置下去的习作题目会面露难色、难以下笔,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没有习作的素材,只能根据习作题目随意捏造。例如,布置一篇名为《我最难忘的旅游经历》的习作时,很多学生没有旅游经历或者对有过的旅游经历印象不深,就只能通过看过的电视节目或者其他习作中的素材进行习作,这必定导致内容脱离实际。习作的内容应该从生活中积累,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写出的东西也会显得乏味。

1.2 教师只注重课本中的要求。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也只是布置任务、讲解例文和检查作业,没有认识到应该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多老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语文课上没有贴合小学生的心理习惯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习作有着严重的抗拒心理,写出的东西质量也不高。

2.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的意义

2.1 对接生活体验,呵护真话意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学生习作最好的素材。离开了生活,习作也就失去了源泉。统编教材的习作板块紧贴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通过图片、导语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融入具有时代特点的元素,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兴趣。无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状物,还是应用类的习作,教材在编排时都注重对接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习作时再现生活,敢于表达最为真实的情感。学生一旦愿意说真话,习作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习作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融入了不少当下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话题,映照了学生的生活。教材中各种类型的习作,都指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完成相应的训练。例如,在习作练习《小小“动物园”》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成员,分析他们的长相、性格等,寻找与之匹配的小动物,以动物来表现人物特点。习作内容指向学生熟悉的人物,并搭设了习作的支架,增加了趣味性,引导学生写真话,表真情。习作板块的生活性还体现在具体的要求上,往往引导学习联系生活经验来展开习作。例如,习作练习《___让生活更美好》也直接对接学生生活,明确提出“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完成这次习作”的要求。这样的编排旨在呵护学生的真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2 突破小学习作教学的传统模式。传统的小学习作教学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仅仅是单一的概念总结以及知识整理,对于学生来说习作的学习过于复杂,偏重于理论化的教条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培养目标,不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而在生活化理念下,小学习作教学拥有了更高的自由度与可调控性。丰富小学习作教学的教育载体,生活化学习提供了有效补充与拓展延伸。由于课堂上的传统教育方式是老师讲述知识,而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模式较为单一,没有生动的例子可以进行说明,而习作教学本身来源于生活,举一个例子,在本地区一所小学习作教学中首先引入了教学融入生活元素的概念,老师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然后在下一次课堂中使学生进行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从而复习上次课堂中的知识内容,而且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对于习作的知识存在深刻的印象。

2.3 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力量。习作教学主要考验学生的交流技巧,在生活之中运用越来越多,学生对于生活中基本的交流应该有基本认识,同时对于遇到的问题也应该有一定认识,语文习作的发展也随时代变化,其发展前景更加乐观,更多的学生也希望可以继续对其进行深造,但是教育大环境的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不够灵活多变,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具体。习作教学既然来源于生活,自然与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为推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持续发展,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与其有关的活动,通过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案件来提高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拥有全面思考,多方位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4 营造生活情境,激发读者意识。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是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展示自我;“与人交流”是要求学生有读者意识,能够实现公众言说。习作板块十分重视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把习作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明确习作目的,预设读者对象,并调动自己的情感与思维积极完成相应主题的习作。在交际情境中,学生习作有对象感,读者意识就会被激发,从而愿意把心中所思所想尽可能完美地呈现出来,达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的。例如,习作中《学写倡议书》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交际属性——书信是对特定对象的言说,倡议书是面向公众的表达,都属于交际性文体。教材编排习作板块的导语时也很注意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明确读者对象,将习作带入真实的交际现场。这样的要求,体现了习作板块对习作交际功能的重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的具体方法

3.1 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在语文课上设置合理的情境模拟,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平时注意不到的习作素材,也有助于学生习作思维的提高。一般设置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模拟,引导学生积极扮演各种角色,并在模拟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例如,在《我是家中小助手》为题的习作中,就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家中的情境,让学生提前和自己父母沟通,在课堂上设计学生帮助家长的情节,并在角色扮演之后组织回忆自己在家中做出的贡献,集体分析讨论。这样一来既可以促进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习作思维的认识,达到双赢。

3.2 加强课堂中的游戏环节。适当的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在高年级的习作教学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用游戏的方式消除学生对于习作的应付心理,促进他们找到习作的乐趣。通过提前的课程设计,可以让课堂上的游戏环节变成学生的习作内容,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习作当中。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投票选出最喜欢的课间小游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在结束后布置一篇《课堂上的游戏》的习作,让学生记录自己刚才的游戏流程,由于刚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素材丰富,习作的速度和效率也会很高,让学生意识到习作是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使习作真实而又情感丰富。

3.3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观察活动。习作作为以生活自然为主的教学,主要来源于生活之中,适当的开展一定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学习乐趣,从而全面学习习作知识,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解释生活中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照习作内容和能力训练要求有序安排。以习作教学中“写人”为例,写人离不开写事,通过写事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品质和情感。教师光研读教材各板块内容,教会学生习作方法还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写这样的习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鲜活的习作素材,写事时的举例都是陈旧的。写母爱还是生病送医院,下雨送雨伞之类。这时候,老师就要研读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我在教学这篇习作前半个月,就给家长下任务,利用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翻看家庭照片,并聊聊照片背后的故事。这许许多多故事就串出了一大串母爱,再从故事中精选最打动人心的写出来,习作就鲜活了。这是把生活和习作结合起来。教师做个有心人,多动脑筋想办法,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学语文。每次习作都有明晰的语文要素以确定单元习作的训练要点,并与单元课文紧密结合,呈现由读到写得顺序。各年级教材的习作板块注重关联,习作要求从低到高排列,形成了比较分明的习作训练体系,旨在通过持续的、进阶式地练习,螺旋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学生课后实践观察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对生活现象有更多观察,积累学习经验,这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得到培养,从而进行全面发展。例如,习作《我的“自画像”》则要求学生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人物)的特点。学生不仅要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还要融入自己真挚的感情。显然,同样是写人,随着年级的升高,习作训练的要求也是逐渐提升的。因此学生要学会在生活中多观察生活化元素。

3.4 设置交流环节,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教材习作板块的内容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有效的习作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应理解并尊重习作板块的内容选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对生活葆有敏感力,善于以作者的眼光去审视生活,记录发生在身边的故事,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教师可围绕习作主题,设置正式习作前的交流环节,调动学生潜藏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找到乐于表达的内容,写出最为真实的想法。例如,在习作《有你,真好》,为了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笔者在学生习作前设置了一个交流环节,课上以问题导入:生活中有没有最打动你的人呢?随后,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维度交流生活中的人物。学生在交流之后,思路慢慢打开了,选材也变得丰富起来。最后把讨论聚焦,请学生回忆生活中深受感动的场景,酝酿好情感选出最想写的那个“你”。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习作的素材也便充实了起来。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立足习作板块的生活性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分享生活经验,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学生有了源源不断的习作材料,习作时便更有可能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3.5 设计交际任务,激发学生习作动机。如果学生把习习作当作一项作业,没有明确表达的目的,只是草草应付,学生的习作能力便不容易得到持续发展。统编教材习作板块在编排时注重交际性,营造了真实的交际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好习作板块的交际性特点,依托教材情境设计相应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的表达动力,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习作状态。并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习作能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学生在表达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这样,学生的习作具有情境性和开放性,改变了学生“习作只是作业”的心态,调动了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例如,习作《学写倡议书》,笔者结合正在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以环卫工人的苦恼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垃圾房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随后,笔者布置交际任务,请学生给学校老师、同学和小区居民写一份倡议书,告知他们垃圾分类的知识,呼吁大家从自身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带着这样的任务,学生习作热情高涨,纷纷出谋划策,解决环卫工人的烦恼。学生完成倡议书后,笔者选择部分佳作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展示,请家长在朋友圈转发,并将部分作品打印出来,请学生张贴在校园和小区的醒目位置。有了真实的情境,有了任务驱动,有了展示的平台,学生不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习作,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向读者传递信息而习作,这样的习作,也就不枯燥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学工作者要结合生活实际,借用生活用品,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在对习作教学中学生对“年、月、日”月亮与地球的运转方式在写作中存在许多偏差,对太阳绕行一周为1年,月亮绕地球一周为1个月,地球自转为1日的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之后教学工作者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挂历或者台历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日期。

结束语

习作教师作为小学生的交流成长引导者,应贯彻新课标的崭新教学理念,利用生活元素引入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技法的自主研究学习,从而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通过引入式教学、创设情境、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让学生在习作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到学习的乐趣,还能提高自我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习作展示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