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拨动绵长琴弦更“悠扬”

2022-11-19 11:43孙丹丹
小学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味意境古诗词

☉孙丹丹

近年来,谷建芬老师的名字时常被音乐教学界提起,主要是她为优秀的古诗词谱曲,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成为学生喜欢的音乐学习方式。正如谷建芬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们想要天上的月亮,父母都会满足他们,但是,孩子们想唱属于自己的歌曲,却少得可怜。”是的,反思当前的音乐教学,缺少意境与韵味,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大弊端。其实,让音乐成为经久不衰的学习课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参与演唱中获得深层次认知。谷建芬老师创作了30多首《新学堂歌》,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从结合诗词的对仗美、节奏美、音律美,多从诗歌表达的内涵意境出发,引导学生在深入尝试中有针对性探知,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认知[1]。

一、登台吟唱展示,展示才艺

“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其实,诗歌的最初来源是用来吟唱的,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登台吟唱便是学生学习吟唱诗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从诗歌的表达形式来分析,教师不妨多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吟唱机会,引领学生在主动展示自己才艺的过程中释放潜能,定能使得诗歌富有内涵意义。学生在登台吟唱中获得的认知感悟远比依赖教师的教学更有意义,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这点出发,教师不妨通过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展示,让他们在主动融入诗歌吟唱中体味音乐给诗词带来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谷建芬老师在72岁的时候完成了《春晓》《明日歌》《相思》《咏鹅》《长歌行》《静夜思》等20首古诗词歌曲。这些诗词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利于学生在主动吟唱中产生多样化构思认知。教师可结合诗词内容,像在学习《春晓》《明日歌》等诗词的时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引导学生通晓诗词内容,针对《春晓》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引导学生反复品味,鼓励他们通过诗词来把握其中表达内涵意志。其次输入背景音乐:针对《春晓》中应该珍惜时间的表达主题,不妨以轻快、明朗的节奏来体味“一日之计在于晨”;对《明日歌》则是应该以低沉、严肃的心态去品味,让学生从中深刻感受其中的主题。最后多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登台演唱,多给他们足够的自我酝酿和主动体味的机会,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理解发现深入体味其中的内涵,给他们更多的品味和解读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融入诗词中深入探知其中的内涵。

教师可在学生吟唱的时候,多注意引导学生从诗词表达内容出发,多建议他们针对自己的认知尝试运用不同的吟唱方式方法予以表现,鼓励他们结合各自的理解感知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观点,让他们在轻松学唱中深化理解。

教师多建议学生针对自己的不同认知,按照诗词的停顿做好衔接,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的整体理解想法,多提出相应的划分,从而让学生掌握特有的音乐旋律。在对古诗词的读音上,尽量遵循原来诗词的发音原则,根据音律的规律吟唱。教师要多参与学生的吟唱,多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的理解体味其中的内涵意境。

二、融入意境品味,深度探知

从诗词的内涵意境的角度捕捉相应内涵,不仅为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奠定了基础,更能促进学生在主动参与品读解释的过程中形成多样化独特认知,助推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中强化识记运用,激活他们参与探知的内驱动力与激情,让诗词更有深度和广度[2]。

诗词是作者借助一定物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意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其中有针对性探知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的角度出发,多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整体理解感知深入探知,从而使得诗词富有情境趣味。

孟郊的《游子吟》将伟大母爱刻画得如此细腻,诗中对母爱的描写只字未提,却将抽象的母爱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细节展现得惟妙惟肖。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妨针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内容,多建议学生深入品味,鼓励他们结合各自的理解感知来体味其中的内容。教师可通过播放与表现母爱相关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自我品读中找出其中的内涵,让他们在融入意境中深入体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深度揣摩,作者运用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引导学生从“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角度来深入体味其中的内涵意义,给他们更多的自我品读机会。教师在学生主动解答的基础上不妨引导他们结合各自的理解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体味其中特有的内涵意义,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整体认知来知晓感恩与报恩的道理。一方面,很多同学在知晓了诗词内涵意义后,能够主动从诗词中摘录和圈划出相应的信息,针对诗词内容进行主动拓展延伸,能够有针对性表达自己的认知感思,形成一定的整体认知感触;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诗词表达内涵,多从拓展延伸的角度来深入品味和解读语篇,从仔细解读中获得有效感触,给学生更多的自我研读机会。很多同学在跟唱中能够随着诗词的内容调整演唱的节奏。

教师多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深入解读,多建议他们针对自己的整体理解感思深入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结合各自的感知进行解读;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多鼓励他们结合各自的发现进行研究,让他们在深入品味中提出自己的认知想法,让他们在深入思考中丰富内涵意义。

三、创设角色试唱,拓宽认知

诗词中的人物角色往往都是作者表达的一种寄托,都是作者想要通过一定的人物来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样的表达特征,多引导学生从扮演人物角色的角度出发,多引导他们针对自己的理解感知来深入试唱,给他们更多自我拓展延伸的机会,让他们在真正参与诗歌理解中奠定坚实基础。

教师可结合诗歌内容,多鼓励学生从人物角色的表现方法中仔细体味。教师可针对诗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理解,像在学习男女生对唱的时候,不妨建议学生针对《村居》《小儿垂钓》的内容,可鼓励他们针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句进行自己的不同理解,引导他们针对各自的发现进行解读。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各自的感思,建议他们运用分句演唱的方法,鼓励他们针对各自的认知进行演唱。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的时候,一方面,多鼓励他们针对各自的认知想法,多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解读中形成多样化感触体验,让他们主动融入诗歌内涵意境中深入体味;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各自的探知发现,多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诗词中的角色中深入体味。很多同学在演唱的时候,能够根据诗歌的节奏,从相应的停顿和体味中找到与之相应的方法,有针对性进行深入探知。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的时候,不妨多参与他们互动,多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演唱体味,引导他们在融入意境中深入思考,给他们更多的拓展运用机会,帮助他们深化感知体验[3]。

教师可针对诗词的表达主题,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教师多建议学生结合诗词内容,从描写的人物角色内心情感世界的变化角度深入探知,给学生更多自我深入体味机会。教师多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不同认知想法,多建议他们结合自己在扮演人物角色演唱体味拓宽认知,能使得课堂富有深度。

由此可见,将诗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品读和深入构思的机会,引导他们在主动融入情境中获得深层认知,让他们在主动吟唱中获得音律感,给他们更多尝试与运用机会。教师多结合诗歌内容和内涵,多鼓励学生在反复试唱中深入体味感知,能够让音乐变得更有文化底蕴,让音乐深受学生喜爱和青睐。

猜你喜欢
体味意境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我爱古诗词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怕“体味骚扰”,日男人大买止汗剂
体味预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