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宁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行为的发展严重依赖于教师,很少有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会在学习能力的发展上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和倦怠心理,更会错误地将数学学习的价值理解为对考试的“应付”。由此可见,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与培养,并采取具体手段切实落实高效课堂的长期建设,已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新课程改革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深度吸收是完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前提。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态势和革新方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应遵循下列总体思路:
小学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一定阶段的身心发育,再加上其先天条件、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经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认知思维、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既难以通过人为手段而完全消除,又会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产生多方位、深层次的影响。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之前,首先要以了解学生学情为先导,通过多种手段掌握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能力和态度,其次以这些内容作为开展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各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符合自己能力的教学引导,既不会让学生感到课程的索然无趣,也不会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丧失进步的动力。
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评判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志,更是引导学习者调整自我状态、挖掘内部资源的有效激励。小学数学虽然在整体上以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作为基本教学内容,但它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数学学科知识内容丰富、要点庞杂和知识点作用形式多样的特征。如果没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那么对于系统思维尚未成形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很难真正学会、学懂数学的。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和课程建设时,一定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不要单纯地以串讲完一个课时的内容为教学任务完成的标准,而要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考查频率来为每个课时指定一个具体的重点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该环节的知识组成、应用模式和常见的考查思路为基本要求,同时要引入一定规模的例题对重点内容做突出强化,从而使每堂课的教学都能取得一定的成果,继而实现“聚沙成塔”的长期功效[1]。
科技的发展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更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和新鲜的思路。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往往抱有非常强的接触和了解兴趣,同时又喜欢借助直观、生动且富有动态的形式去理解知识内容。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信息呈现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能够以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感官作用效应的形式来呈现知识内容,让静态的数字和概念能够“活跃”起来,这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取向。
基于这一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在建设高效课堂时务必要充分重视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多利用相关软件制作或下载一些幻灯片或者视频资料,用图像、动画和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从视听角度助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让学生在感到新鲜的同时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客观地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学习潜能,进而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完成单位时间内教学知识数量和质量的双量提高。
小学阶段的高效数学教学必须以尊重并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为开展基础。而这一基础的构建也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正确的教学思路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建设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真正按照“培养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去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关于新课程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方面的专业著述和典型课例,实现自身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升,积极树立起“服务学生需求,满足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自立”的教学意识,并且在不断地学习与进步中时刻优化自身对于“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素质”的主观理解。
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对本班的基本学情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调阅学生在历次考试和课堂检测中的试卷,分析每个学生在不同题型、不同难度和不同考查方向板块中的作答情况和失分原因,判断出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短板分布;而后参考学生们的日常课堂表现,大体推断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后,小学数学教师要依据上述成果为每个学生划分学习档位,并根据不同档位的综合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方式和评价体系。面对数学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基础提升层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最为常见的考查题型;而如果是成绩较好且一直有着不错表现的学生,教师则可在完成基础巩固的同时,更多地引入一些具有综合考查性和思维创新性的知识内容与例题,锻炼他们深度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同时可以更多地组织一些自主探究活动,让这一批学生能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快速提升。[2]
小学数学教师要摆脱教条主义对自身教学工作的不良影响,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符合学生生活经历、趣味取向和认知能力的生活元素,以学生们关心和好奇的生活现象与问题作为讲解知识点的情景与载体,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形成的生活经验来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和巨大作用,从而使学生更有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说对于简单的数字加减教学,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回忆自己跟随父母去超市购物的经历,并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一些材料试着计算一下同一商品在不同超市中价格的差价,或者算一算结账时自己应该付出的总金额等等。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时,一定要具备多元化的眼光,不要“唯以成绩论英雄”,要在重视成绩和分数的同时,更多地发现学生在单项模块中的长处和在运算过程中的细节性优势,充分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作为鼓励学生保持优势、弥补劣势的依据。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将学生也纳入评价主体的范围之内,让学生们开展同桌互评和自我评价,从更多角度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为自己树立良好的改进方向。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充分尊重家长的参与权利和知悉权利,发动学生家长将孩子们居家学习的情况告知自己,也把学生的在校学习表现透露给家长,为家校双方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互动合作氛围。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务必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立足点,切实尊重并积极优化学生的学习条件和认知思维。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小学数学教师还要主动对生活元素和师生互动进行的有效利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所拥有的独立地位和强大能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