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瑞如 袁嘉仪 刘 禧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特色园本课程的开发力度,落实幼儿教育的优化改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并且,《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此种环境下,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积极做出改革,以期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学成效。本文基于“竹文化”,探究特色园本课程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幼儿教育贡献力量,深化幼儿教育改革。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园本课程是园所个性化的体现。对于一所新建幼儿园来说,建设符合本园幼儿发展需求的园本课程至关重要。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2]。这为园本课程的建设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指南》和《东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年)》,推进我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杜绝幼儿园“小学化”教学现象,促进我市学前教育课程特色发展,我市于2018年组织开展东莞市《指南》实验园课程游戏化研究项目。在一系列引领下,园本课程的建设也有了雄厚的力量支持。
我市于2018年组织开展东莞市《指南》实验园课程游戏化研究项目。常青幼儿园作为常平镇的《指南》实验园之一,在市教育局的引领和指导下,依托“‘竹文化’特色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研究”项目的有序开展,园本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研究园本课程的开发和优化,彰显了幼儿园的品牌特色,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研“竹”之精神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竹石》把竹子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子“高风亮节”的形象,正如教师般令人尊敬。在竹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寻求“竹”之精神,挖掘“竹”之精神,更好地理解“竹文化”园本课程建设的来源。
2.造“竹”之环境
为营造竹文化的育人环境,我们将竹子的形象映射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从空间、设施和活动材料等方面对“竹”之环境进行精心打造,为幼儿提供感受和发现美的条件,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以此接受竹文化的熏陶。
3.行“竹”之行为
笋儿——竹子的初始阶段,扎根蓄力,破土而出,拔节生长。幼儿正如笋儿,蕴藏无限力量,汲取养分,绽放无穷新鲜活力,茁壮成长。而教师潜心深研,无私奉献,扎根教育为未来,正如竹之高风亮节。
1.制订计划,明确目标
我们利用常青幼儿园丰富的生态资源,尝试开发园本课程,创设有“竹文化”特色的教育氛围,从而形成幼儿园特色。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我们制订了与竹文化相关的三年教学研究计划,具体到每个学期的教研工作和培训计划。
2.美化校园,营造润雅
经过三年的打造,幼儿园形成了浓厚的“竹文化”氛围。我们不断将竹子的形象扩散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楼梯拐角设立休闲竹凳子;把走廊管道包装成竹子模样;把美术室围绕“四季”主题布置,其中“春天”以竹子为主要的装饰;一楼走廊以竹编为吊饰,供幼儿观赏;二楼有师生的竹编装饰画和竹筒吊饰,竹筒经过教师的绘画点缀,包装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品。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有些“小家庭”也以竹子为主题和素材,如小班有以“竹林与熊猫宝宝”为主题,中班有以“食尖上的竹美食”为主题,大班有以“竹的本领强”为主题。此外,每一个班级都有竹文化主题板。形成园所特色,打造有独特风格的幼儿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在幼儿园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设出一所充满“竹文化”气息的幼儿园。
3.区域户外,五域联动
根据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我们为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设计了竹类教玩具,策划不同的游戏,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机会,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1)区域活动
在准备材料时,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的竹材料,师生一起利用竹材料的特性完成各种游戏活动和作品,对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教师创编的竹类教玩活动。
①数学领域。“竹筒套圈”游戏的道具制作需要一块木板,然后取10 厘米长、直径4~6 厘米的竹筒,用胶枪将底部固定在木板上,然后裁剪数节大约3 厘米高的竹筒,上面标写数字1~9,以及加号、减号和等于号。学生套圈,将圈到的数字和符号组合进行运算。
②科学领域。“传话筒”游戏需要一些5~10 厘米长、直径为5~10 厘米的竹筒,竹筒一边有竹节,另外一边没有竹节,也就是一边是开口的,一边是封闭的,类似水杯样子。然后在“水杯”底部扎一个孔,用绳子连接两个竹筒,让两个幼儿各执一边,一个对着竹筒发出声音,另一个对着竹筒去听,轮番尝试,感受传话筒的神奇作用,体验和探究声音从哪里来。
(2)户外活动
充分的游戏锻炼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走、跑、跳、钻、攀、爬等技能。我们在户外选择一个开阔的天地,划分了不同的活动区,如走跑区、跨跳区、钻爬区、平衡区等。
①走跑区。“走迷宫”游戏需要教师设置由竹竿搭建的迷宫,首先用大约30 根一米长的竹竿在地面摆放成不规则的通道,设置入口和出口。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选择最快走出迷宫的路线。这是一个训练幼儿逻辑思维和方向感的游戏,大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挑战这个游戏。“接力赛”也是幼儿经常玩的一种游戏,根据距离设立起点和终点,然后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发一根10~20 厘米长的小竹竿作为接力棒就可以进行比赛了。
②平衡区。“挑竹担子”就是把一根长竹竿锯成1 米左右的长度,然后准备一些竹箩筐和不同重量及大小的物品,让幼儿体验挑担的游戏,训练全身的平衡能力。“挑竹水桶”和挑担类似。为了体验不同的挑水难度,幼儿可以进行曲线挑担、上坡挑担、下坡挑担、过独木桥挑担,全方位训练感统知觉。
4.家园互动,和谐发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我们将以竹为主题的亲子手工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的大厅供家长和幼儿欣赏,让家长和幼儿在制作和欣赏中共同感受竹文化的熏陶。在竹文化课程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邀请家长共同探讨竹文化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碰撞思想,达成共识。这样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竹文化品牌打造的参与意识,让家长成为我们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促进了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1.“竹之神”在园本课程的构建框架和体现
通过一系列基础探索,围绕“竹文化环境”“竹文化特色活动”和“竹文化精神”三个主题,我们开展了有关“常青竹林”“常青竹语”等活动,把“竹文化”与五大领域活动有效融合,形成了园本教材。如小班感受竹的外形特征和竹的生长过程,中班深入了解和学习竹文化,大班主要是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感受竹的精神品质。“竹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为寓教于乐,让师生在实践中感受竹的文化底蕴,并在生活中展现竹之精神。
2.“竹之韵”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实施
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活动中,我们借助一系列“竹游戏”和竹道具辅助的舞台表演,让幼儿在感受竹的乐趣中缓解分离焦虑。我们开展的故事比赛、竹文化主题诵读等大型竹文化艺术节活动,实现了家园参与、师生互动。可以说,竹文化拉近了家园距离,逐步形成了幼儿园的品牌特色。
1.“竹文化”滋养的儿童成长
通过竹文化的生活渗透,幼儿渐渐体悟到了竹的精神,并能通过语言和动作在情景剧中生动地展现出来。以“竹竿夹物”这个游戏为例,它是由幼儿自主创编,教师引导而成的。记得在一个早晨,幼儿园的文老师组织幼儿玩“抛沙包”的游戏,玩了两轮之后,在休息的间隙,有两个男孩子开始“开发”竹竿的新玩法。只见他们一前一后地站在两根竹竿的中间,两手共同挽着这对竹竿,试着用手臂的力量和两个人的协调能力把地上的沙包夹起来,然后放到目的地。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既吸引了旁边休息的同伴,也吸引了办公室里的园长和教师。一群幼儿围在四周助威吆喝,教师在一旁观察,时不时给他们提供策略支持。他们感受到同伴和教师的参与,玩得更加开心起劲。后来这个游戏就由双人一组扩展到双人两组、双人三组、师生组合,由小组竞赛发展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拼,甚至到全园师生互动。
2.“竹文化”滋润中成长的幼师
竹类游戏的开发,激发出了教师对游戏组织与探究的满腔热情。现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不再像以前那么平淡无味,取而代之的是热情高涨、滔滔不绝、欢笑不断。尤其是幼儿在分享个人看法和小组看法的时候,不再像以往那样选择沉默与逃避,而是争先恐后,各抒己见,体现出“竹类游戏”带来的勃勃生机。为发挥基层教师的聪明才干,体现共同进步,各年级的竹类游戏设计都是出自助教之手,这项工作的进步来之不易。以前开展活动都需要园里的领导班子来组织,而今各年级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就可以踊跃大胆地开展活动,不需要园领导额外费心。教师可以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各年级可以积极地开展宣传报道,制作年级的活动美篇和视频,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在优质课例评比活动中,行政班子还在思考如何组织分配时,大班级便有两位教师主动申请承担这项任务,自行挖掘生活活动案例,准备素材,拍摄视频。可见,在“竹”课题的带领下,教师也得到了成长。
3.“竹文化”浸润的园所
从园区环境到课程设计,都能看到竹的影子——“竹文化”已经成为常青幼儿园的园本特色。课程研究的成果更为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竹类游戏为幼儿所爱,竹类活动也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竹文化”特色课程成了教师研讨所熟悉的主题。这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竹文化”的深入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指南》实验园的成员,我们将“竹文化”与五大领域相结合,贴合幼儿实际发展情况,开发“竹文化”特色课程,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姊妹园,共同研课,促进发展。
新时期环境下,幼儿园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育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路径。基于寻“竹”之本源、探“竹”之路径、传“竹”之神韵、绘“竹”之愿景的理念,我们在不断探索特色园本课程,着力打造“竹文化”品牌特色,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