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李敬东
2022年的“三夏”小麦收获已经结束,河北省在有效克服了去年秋季的异常雨涝,播种受阻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然获得了小麦丰收,连年增产。除了前期的合理种植,科学管理外,在最后关键的收获环节中,多措并举,积极抓好机收减损工作。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的通知》(农办机〔2021〕10号)和《河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小麦机收减损工作的通知》(冀农机管发〔2022〕19号)要求,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的理念,利用各级各地网站发布信息300余条,广播电视宣传30余次,发放明白纸20000多份。通过向广大农机手赠送小麦机收减损技术手册、开展田间课堂等形式,大力宣传机收减损重要性,提高机收减损意识。确保“三夏”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其次,为了推广落实小麦机收减损的技术手段,降低小麦机收损失。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利用农业专家、农机推广人员、农机骨干企业的专业化知识以及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密切配合,为广大机手提供机收减损技术培训,讲解机收作业注意事项和节粮减损技术要点,分析机收过程中出现损失的原因。向机手传授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前的检查调试方法、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作业路线和选择收割时间的要点、调整作业辐宽参数,保持适合的作业速度,如何降低割台损失、如何减少脱粒损失等减少机收环节损失措施等知识,让参与培训的每一位农机手真正掌握安全驾驶技能和机收减损技术,使他们学有所获,增长技能,全省共培训专业机手5000余名,在机收减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广泛开展大比武活动。麦收期间,先后在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等地设立赛场,组织大比武活动。参赛机手在条件基本一致的指定地块内作业,一次性完成收割、调头等环节,展现了农机手精湛的机收技术水平。专家评定组通过适时监测、抽样测量相关数据、捡拾麦粒,对参赛机手作业效率、收获损失率、留茬高度等进行了综合评判。评定组成员按照预定的活动方案对收割后的减损监测点进行测量,计算损失小麦颗粒,通过千粒重、亩产相关数据公式,精确完成小麦损失率的评审,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反映大赛小麦机收损失情况。最终,通过评定组测算,参赛农机手的成绩全部小于2.0%的国家小麦机损标准,参赛选手机收损失率最低为0.6%,最高为1.2%。
据统计,如果在“三夏”小麦机收过程中,重视减损环节,有效减低机收损失率,就可为我国夏粮生产挽回数十亿公斤粮食,相当于扩大了数百万亩的种植面积。目前,我国小麦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机收普及率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占比是最高的,但受机具性能调试、机手操作水平等因素影响,小麦机收损失率仍然较高。近年来,国家通过新闻报道、专题电视片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机收减损知识、展示机收减损效果、树立机收减损典型,使广大农民的减损意识正在逐年提高,小麦机收减损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国粮食目前基本满足自给,已经告别了暂时短缺,即使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爱粮节粮意识也在淡化。所以轻视减损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农民既是机收减损的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抓好机收减损,必须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的理念。首先,在夏收、秋收的关键时节,各级农业农村和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大力推进机收减损指导工作,建立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生产企业研发创新,不断改进收获机械装备质量,提高机具的使用性能。大力推广安全性、可靠性较好的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逐步淘汰老旧设备,有效降低机收损失率。再次,要不断提高农机手的作业水平,督促收割机生产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对机手进行岗前作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在特殊天气以及作物成熟度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如何调整机具参数,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机收损失。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实现习主席“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在即将开始的秋季粮食收获中,继续坚持抓好机收减损工作,确保粮食丰产丰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