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青菏街道办事处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焦禄平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综合性发展的主要任务。农业机械化是现阶段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农业机械化与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紧密相连的。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帮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村的生产力,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以及农村很难实现现代化。农业机械发展是推动农业规模生产的关键。
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先进的农业设备来实现,各种机械设备取代了旧的人工工具和畜牧工具。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效益。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减轻农民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林业中,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用于农业、播种、清洁和运输,而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电能而不是人力资源。农业机械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半机械阶段。半机械化阶段主要是在19 世纪末,其主要特点是轴向重力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第二是机械化的主要应用阶段。机械化的主要阶段从20 世纪20 年代初发展到50 年代,主要是在农业方面,其中拖拉机主要用作牵引式农业机械。第三综合机械化阶段。该阶段从20世纪中叶开始,综合机械化阶段的特点是广泛使用更先进的农业机械,主要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生产的衔接。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在农业中应用的增加,农业机械化逐步实现自动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而发展的,我国农业机械化一开始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一些地形非常复杂、自然资源差异很大的地区,农作物的分布和种植系统差异很大。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区域生产的不平衡性越来越严重,导致区域内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的基本素质和文化差异也很大。
农机供给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需求,不同作物的农业机械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其中,小麦、玉米以及水稻等农作物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在棉花以及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
国内机械工业发展缓慢,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很少进入农机生产过程,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水平低,生产过程创新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研发和检测手段创新程度有待提高,设计制造流程较为复杂,售后人员管理流程不规范,对农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较大。最后农业机械与生产技术的融合程度不高,对机械化的适应性低,为了扩大种植规模和丰富种植种类,要提高机械生产技术的标准化和有序化,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在农业生产中积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将现代智能技术融入生产发展过程,减轻农民负担和压力,提高生活便利度,促进其他产业与农业共同发展,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在基层牢固树立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和意识,统筹规划机械化发展进程,扩大机械化生产发展规模,提高农场生产效率。通过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标准化,加快变革,将农村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主体。农机替代人工生产的趋势正在加快,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态水平。例如,农村现行机械化设备可用于改善传统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改善土壤资源质量,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促进生态文明快速发展。
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高各产业融合程度,实现农业强国目标,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可以加大先进生产文明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民接触到现代科技,加快农村发展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为加快生产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各类农产品的持续供应具有重要作用。机械化程度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机械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农村劳动力正在向其他行业转移,机械化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机器代替劳动力的背景下,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需要注意调整机器生产经营方式,扩大价值链范围。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适应现代科技的进步,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局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为了改善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农业生产力低下的状况,必须思考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等,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我国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靠蓄力和劳动力,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导致土壤质量恶化,因而农业生产力也得不到提高。机械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速度和效率,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从而解放劳动力,提升科技水平,更好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来实现的。除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率外,还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经济结构的适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机械化所提供的后备支持。首先,农业机械化能够完成许多农业生产中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规模。此外,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步扩大以及标准化,更加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并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最后,有效的农业机械化显著解放了农民劳动力,转移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了更多人力资源。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对农业以及农村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的劳作强度明显降低,农民的精神文化得到丰富。这将使更多的农民开始从事机械化农业生产,掌握机器操作技能,成为新的高技能工人。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资源利用明显扩大,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污染也减少了,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在基层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着力提高农民意识,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地认识到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农民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视,才能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发展。因此,在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时,要突出农民主体作用,从而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帮助农民获得机械化技术效益。基层农业管理部门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推广农机化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和宣传活动,了解农民如何利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耕作产量的重要性,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基层的普及,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低碳理念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创新,要普及低碳理念,就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人了解低碳理念。面对农业机械化的群体是农民,而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因此在推广低碳理念时应采用简单易懂的解释方式。同时,要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如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通过运用太阳能电池板对光能进行收集,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可用的新能源,对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弃物,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对废弃物做好分解工作,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可以替代传统方法,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对抗病虫害问题,利用土壤检测和正规技术减少土壤污染,实现绿色农业和低碳农业的发展。
农机售后保修直接影响农民更换新机的意愿,全面完善和落实农机售后保修制度,设置三种不同的保修政策。有效服务农民,收集信息并进行反馈,可以为后续农机改造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增加有效供给,鼓励发展高效、低成本的绿色智能机械,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农村农业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农民作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开拓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和应用先进思想和新技术,紧跟时代步伐,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以精耕细作、苗木种植、育种、作物护理、收获、秸秆护理、干燥、组织耕作等方面实现精准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农机信息化与现代化进行充分的融合,积极研发智能农机装备,有效地提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提高国际的总体竞争力。
要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效果,必须结合具体要求建立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在论证的基础上,优先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机械,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优势,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在农业技术应用和管理领域建立农机化监测机制,必须注意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分工,落实奖惩管理制度,增强技术引进责任感。此外,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应邀请农民参观示范基地,为了切实提高农民的认识,充分利用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基地。
为了有效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要增加机械设备的总量,还需要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效益,机械化生产,解决“耕地”问题。从农田绿化、道路建设和机械灌溉方面着手。有效地促进农业活动的开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改革必须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改善土地生产。大规模的耕地可以促进土地、金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逐步把一部分农民培育成具有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与时俱进的“新农人”。
随着全球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的不断增长,有必要以结构科学为重点,使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达到国际标准。建立科学评价的量化指标体系,反映规模经济的机械化和社会服务的机械化;符合机械化发展水平并能真正反映当前发展情况。根据农业机械化、农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可以充分体现共同的系统功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传播,更是对农民生产需求的深入了解,充分认识农村的资源优势,可以提高简化效率、便利性和技术活力。
实施农业机械化,需要培养精通农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并相应地配置人力和农业资本。目前,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和机械资本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农业机械的使用有利于维护社会服务,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农业资本。因此,必须科学规划和配置人力资本和农业资本,开展创新投资和人力资源综合开发,重视人才振兴战略,全面搭建农村技术框架。
总的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是为了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时间,而且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发展是衡量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