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班“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2-11-18 08:29郭洪波
职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郭洪波

摘 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为满足企业对员工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能力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高精尖”的技能人才,技工院校大多采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中将其优化为更有效的校企“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就如何创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班“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 双师型学徒制 订单式培养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班“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笔者通过企业调研、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企业進行调研,了解到当前机电行业的现状以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掌握企业发展动态,进而确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为建设相应的专业岗位群提供方向,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笔者通过前期调研,得知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同时要求人才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为满足社会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主要针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校企一体化合作“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以社会发展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科学、完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功能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结构、功能、原理、检修等知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采用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教学的层次性、整体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毕业时就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二、校企一体化合作“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在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前提下,与企业在学生培养与新入职员工培训、技术创新与专业服务、资源整合与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的一种新型学徒制模式。实施校企双师带徒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一体化教学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实行“入学即入企、入企可上岗、校企名师共同培养”的校企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形成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新型学徒制具有多重培训内涵与价值。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工学一体化办学多年,与蒂德精机、经典重工、天意机械、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很多企业签约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和完善了“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汇总了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经验。

笔者所在学校机械工程系与蒂德精机基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初心,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推广订单式培养,成立双师型学徒制冠名班级——“蒂德班”。冠名班是指企业与学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采用企业用人模式,根据学徒自愿的原则,通过面试选出学生组成一个定向班级,并冠以企业名称的班级。针对班级教学、管理,校企双方编写了专业课程标准,制订了教学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可利用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前期制定培养目标、后期由企业按照协议安排学生入职的目的。

学生对校企双师型学徒制冠名班人才培养模式感兴趣。采取这样的培养模式,学生既知晓企业的情况,又熟悉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工艺流程,促进了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笔者所在学校与其他技工院校、兖州开发区和济宁工业园区的多个机电企业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形成政、企、学院紧密合作的“多种类、多层次、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模式,组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共同培养、完善就业、共同发展。笔者所在学校为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先后与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经典股份、蒂德精机等多家当地企业签署了订单式培养协议。现笔者所在学校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数量突破600名,占实习学生总数的99%,完成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1 200人次。

采用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笔者所在学校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生获得了入职企业的基本能力,结合学校理论知识学习与运用,提高了职业适应能力。企业获得了所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根据近年来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笔者所在学校不断完善“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经验,推广成果。通过各种校级、校校之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将总结出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传播出去,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院校共同发展。对于某些院校专业设置重叠现象严重、招生难等问题,加强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院校之间错位发展、共同提高。进行资源整合,打破院校间专业流动的障碍,强化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在企业实行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技师、高级技师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校企一体化合作“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不紧密

实施校企一体办学“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解决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让用人单位全程参与教学,在学生培养方面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管理,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精尖”的技能人才。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企业专家作为外聘教师直接进行专业教学。校企双方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将生产需求带入基地,学生在基地内进行车床的加工生产,基地就是课堂、上课即工作,使理论学习与生产实际实现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可直接上岗。

校企一体化合作“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不顺畅、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人才培养过程没有相应的执行标准与监督措施、校企关系定位不准确、培养成果不明显等各类问题。

(二)实训场地拥挤、设备先进性差

实训场地拥挤,教学设施设备数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学生实践操作不多、熟练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设备的先进程度与行业、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学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从事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水平有待提高,企业锻炼时间短、实际生产操作经验少、学习调研不典型、企业调研论证不具体等问题普遍存在。就目前来看,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操作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五、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一)不斷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应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争取多多引进企业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企业管理模式,以此满足学生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上岗就业的需求及教师轮岗实训、提升技能的要求。校企双方健全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有序、健康开展。

1.运行机制建设

学校要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完善合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效果。

2.保障机制建设

完善组织框架,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完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力争满足学校和企业共同的需求。

二是学校要加强校外实习学生反馈机制建设,根据企业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三)统筹发展机制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与各地区技工院校、兖州经济开发区及济宁高新区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在合作企业内建立校外实训场所,在校内建设专门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学习的重点,使学生毕业时即能就业。

笔者所在学校总结多年与企业合作的经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下一步努力和前进的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行业新技术培训

近年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也越来越多,笔者所在学院与很多企业共同研讨、交流,并最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使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

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班“双师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学习了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整合,能获得企业急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学生毕业即可就业,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这种模式也促使笔者所在学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随着校企合作成果的日益显现,相信有更多的企业将参与进来,共同为实现校企合作共赢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丽娜.现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证与培育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2(3).

[2]温馨.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

[3]韦婷.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现代交际, 2021(23).

(作者单位: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课程工学一体化教学实践
东营某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浅谈“工学一体化”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