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赛教融合”养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2-11-18 03:44李耀坤刘德武孙宝丽柳广斌郭勇庆
草业科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养牛课程教学

李耀坤,刘德武,孙宝丽,柳广斌,郭勇庆,邓 铭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育人先育德,高校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充分做好课程、实践、文化、心理等育人工作,不断完善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校教师应坚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研究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且专业理论扎实、技能出众的德才兼备型高素质人才[2]。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民生大计。我国是一个养牛大国,养牛业在促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助推畜牧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发展养牛业也符合广东省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方针与政策。养牛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重要基础专业课,内容密切联系生产,紧扣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肉牛、奶牛产业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因此,积极开展养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加强养牛业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意义重大[3]。

近年来,为了适应中国奶牛和肉牛产业在转型升级时期对大量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避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钩的问题,加强新型畜牧业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中美奶牛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支持创立了“牛精英计划”,并于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21 年连续举行4 届全国“牛精英挑战赛”,有效促进了全国各高校的交流,为培养中国未来养牛业的“大国工匠”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借助学科比赛和专业竞赛等途径高效培养高素质牛业精英值得进一步探索[4]。

21 世纪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在“互联网+”新畜牧业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先后被应用于教育教学,这给养牛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科技与教育产业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教育向智能化、数据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宏观管理能力,可为社会输送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企业人才缺失问题,满足新型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5]。

因此,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主抓手,以学科比赛或专业竞赛为重要载体,创新养牛学课程知识体系、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基于思政的“互联网 +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热爱畜牧业,具有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具备牛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可在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服务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和实践型复合高素质优秀人才。

1 养牛学教学目标与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养牛学是动物科学专业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涉及面广,包括遗传育种、繁殖、营养、饲料、饲养管理、环境控制以及产品加工等多门学科内容,并以提高牛奶和牛肉的数量和质量为前提,是研究奶牛、肉牛的育种与繁殖、饲养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控制等理论和实践的科学[3]。该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学习结合我国养牛业发展策略,使学生对奶牛及肉牛生产有一定的认识,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提升现代肉牛及奶牛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养殖效益,课程旨在为培养符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基础[6]。

1.2 课程教学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系统阐述养牛学课程的整体设计及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探知学生所思所想所求,有针对性地归纳分析和总结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及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应用。另外,在授课过程中系统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增强自身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起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理念与目标,从而为高素质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3]。

2 养牛学课程教学改革核心思路

当前,多数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课堂仍以“灌输”为主,忽视学生情感激发;教学课件经常依附单一教材,授课内容更新不及时显得较为陈旧,极度缺乏前沿性和先进性,与生产实际脱节严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弱;课程成绩评定仍采用传统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核不够全面系统,影响了对学生知识掌握及运用程度的检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7-8]。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养牛学课程教学改革应严格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思政”元素全面系统融入课程教学,全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专业综合知识;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赛教融合”和创新课程考核机制,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引入“互联网 + ”教育理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畜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育提供助力(图1)。

图1 养牛学课程教学改革核心思路Figure 1 Core ideas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in cattle science

3 养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3.1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3.1.1 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全面融入养牛学课程教学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结合课程知识点,将与科学养殖、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和合作共享精神培养,尊法、懂法、守法,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生态文明等“思政”元素全面系统融入课程教学。

3.1.2 结合网络、不同教材、专业文献等相关资料和素材,更新和补充完善授课内容

当前养牛学课程主要包括昝林森老师主编的《牛生产学》、王根林老师主编的《养牛学》以及莫放老师主编的《养牛生产学》3 本主要教材,除此之外,关于牛生产的教材还包括邱怀主编的《牛生产学》、陈幼春主编的《现代肉牛生产》、孟庆翔主编的《奶牛营养需要》及梁学武主编的《现代奶牛生产》等,这些教材各有特色,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制作授课课件时,应综合汲取以上教材的精华,优化教学大纲,提升授课内容的质量[3];另外,针对每个知识点就某些新理论、新现象、新热点进行有效的图文及视频补充,充实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较多有用知识,促进学生专业与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均衡发展(图2)。

图2 养牛学课程知识内容补充和完善思路Figure 2 Sup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thoughts in cattle science

3.1.3 结合当代生产经验和实际,引入案例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紧跟形势,充分借助网络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认知,将当前养牛业发展中先进的养殖技术、模式、理念、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前沿基础理论研究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全方面、多维度拓展授课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专业知识理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图3)。

图3 养牛学课程引入案例教学Figure 3 Introduc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ode in cattle science

3.2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

3.2.1 构建教授引领,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创新型教学团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打破养牛学课程长期以来固定教师负责制模式,构建养牛学课程“创新型”教师团队,以教授为引领,建立年轻老师为主的养牛学教学队伍,从理论基础、生产实践、创新思维和科技前沿等层面考虑,组建模块负责制《养牛学》授课教师团队(图4),实现教师队伍的有机整合,建立教师协同授课与指导模式,开展协同制订教学方案、协同实施教学、协同指导实习和协同评价教学效果,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图4 养牛学课程教学团队构建思路Figure 4 Development of concept for teaching group in cattle science

3.2.2 邀请一线专家参与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邀请养牛行业企业家、公司高管或技术人员等为学生就某个专题授课,不仅能从新的视角为学生输送新颖知识,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欲,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和行业的发展,更加清晰地认识学习的重点方向与内容[9],这对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图5)。

图5 邀请生产一线专家开展课程授课Figure 5 Invitation of production line specialists to give lectures

3.3 构建“互联网 + 赛教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3.3.1 引入“互联网 + ”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模式

养牛学授课过程中要避免仅采用传统的单向传递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摒弃“灌输”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0],充分利用“互联网 + ”教学渠道,主要包括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等,可通过慕课、雨课堂、腾讯课堂、钉钉、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中国大学MOOC”及“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推送优质的最新知识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外,也可多运用动画和动态模拟等手段,来进行抽象知识的讲解。另外,授课过程还可融入计算机科学、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基础知识,将现代半智能化转盘式挤奶设备、挤奶机器人、清扫机器人、投料机器人,畜舍温度、湿度、通风等信息智能收集、分析和调控融入课程教学,培养适应现代化、集约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畜牧业高素质专业人才(图6)。

图6 创新“互联网 + ”教学模式Figure 6 Innovation of “Internet Plus” teaching mode

3.3.2 “赛教融合”,增强学生专业思维,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

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检验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1]。“以赛促学,赛教融合”通过学生参加比赛,将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融合并应用于比赛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诊断与解决,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12-13]。养牛学相关的专业技能比赛主要包括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中国国际“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作为比赛的主体,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生产实践训练,主要包括饲料原料的鉴别与质量评定,青贮质量感官评定,TMR 质量评定(制作流程、感官评定和宾州筛操作等),初乳质量检测与灌服(初乳仪和灌服器操作),体况评分与体尺测量,挤奶、人工授精操作操作及过程分析,粪便观察、粪便评分及粪筛操作,热应激评估,DHI 报告解读与分析,牧场规划设计分析等养牛学专业培训,指导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磨炼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认知,增强专业思维,经比赛现场答辩评委专家的提问、互动与点评,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开阔视野,增强对产业、行业发展方向的理解[14],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图7)。

图7 “赛教融合”教学理念Figure 7 The teaching idea of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3.4 创新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应予以充分重视,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5-16],不再采用传统单一的笔试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创新构建“线上 + 线下”注重过程评价的课程成绩评定模式;新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全面考核,成绩评定要贯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思政学习讨论与反馈(共计10%,其中思政问答3%,思政讨论2%,思政反思5%)、线上的在线签到(2%)、线上测试及在线讨论(10%)、线下的随课测试(8%)、课堂问答(3%)、课后作业(7%)、实践报告(10%) 及期末笔试闭卷考试(50%)等方面,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最终根据各部分所占权重计算课程总分;评价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图8)。

图8 注重过程考核,创新成绩评定新形式Figure 8 Emphasis on process assessment and innovation of methods of merit rating

4 结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乎未来”,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昌盛的进程中,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身立教、以德树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担当教书育人使命”,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养牛课程教学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怀揣百万转行养牛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