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述评

2022-11-18 10:49冯正斌李培宁
关键词:资本论译本马克思主义

冯正斌, 李培宁

(1.西安科技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600;2.长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资本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穷尽毕生精力创作的科学巨著,被赞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1]16,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体制的系统批判。《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出版距今已有150多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传播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加拿大著名学者马塞罗·默斯托(Marcello Musto)在谈到《资本论》全球接受史时提到,《资本论》的翻译、传播和接受辐射全球60多个国家、70余种语言[2]2,涵盖经济、政治、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20世纪初,《资本论》中文首译本正式出版,极大地推动了《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3]163,“无论作为社会思潮,抑或理论体系,还是社会问题改革方案,或是所谓意识形态工具”[4]63,《资本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其译本的研究价值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彰显。鉴于此,本文对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高质量学术成果进行梳理,采用计量分析法剖析该领域研究现状,明晰研究热点及不足,以期为后续《资本论》译介传播研究提供参考。

一、 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

本文以中国知网CSSCI和北大核心来源期刊为检索对象(检索时间范围为1994年1月—2021年10月),分别以“资本论”并含“翻译”“译介”“传播”“翻译传播”为检索词,以主题、关键词、篇名、摘要、被引文献、全文为检索条件进行高级检索,并人工删除会议综述、访谈录等无效数据,共获得有效论文56篇。下文将通过数据统计与内容分析,从年度发文量、载文期刊、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厘清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基本概况。

(一)年度发文量

论文发表数量易于检索统计,常被视为衡量科研成果、绩效评价等的重要指标之一[5]480。梳理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年度发文量可直观呈现成果产出情况的动态变化,映射该领域整体发展态势。如图1所示,1994年1月至2021年10月,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大致呈现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94年—2007年),缓慢发展阶段(2008年—2015年),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2021年)。

图1 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

1994年—2007年是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此时《资本论》传入中国已久,虽引起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但一直未受到译界高度重视,仅有零星成果发表,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2008年—2015年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略有升温,发文量出现小幅增长。因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金融业及实体经济遭受重创,而《资本论》对于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6]10,是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危机的有效纲领[7]62,此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同样离不开《资本论》的科学指导,改革实践呼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论》的翻译与传播研究逐渐被学界提上日程,研究热度逐渐上升。

2016年—2021年是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增长明显,表明《资本论》翻译传播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该阶段研究成果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近73%,且在2017年出现发文量的一个高峰。一方面,重大周年纪念活动是引发相关研究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201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20年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等,由上述活动引发的翻译研究热度不可小觑;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要求赋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的时代内涵[8]102,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各大院校研讨会等促进了学术交流,使该著作的重要影响价值不断被强化。《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学者重视,研究热度及发文量不断上升。

(二)期刊分布

研究期刊文献分布情况,可反映该期刊载文总量、论文发表率等,尤其高质量期刊论文,亦可为学科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更高参考价值[5]480。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高质量成果主要分布于31种期刊,包括27种CSSCI期刊和4种北大核心期刊。受篇幅所限,下文仅列出发文量≥2篇的期刊,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据表1可知,该领域研究期刊发文数量不均,研究成果分布零散。其中,《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0篇)、《国外理论动态》(7篇)、《当代经济研究》(4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4篇)、《现代哲学》(3篇)以及《出版发行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各2篇)是国内相关研究者高水平成果发表的主要研究平台。《经济纵横》《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因刊文较少,未被详列,可见其对《资本论》翻译传播研究的关注略显被动。此外,论文刊发多集中于马列主义理论及哲学经济等领域,《上海翻译》和《外语电化教学》等外语类期刊反而刊文较少,翻译学、语言学等领域学者对《资本论》翻译传播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

表1 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发文期刊分布

要而言之,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研究热度不断走高。结合发文作者二级单位信息发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特色的相关研究院或高校院系的成果较多,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分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经贸学院、哲学院等,外语语言类高校则处于研究边缘,在《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并未发挥其学科优势。因而,如何组建稳定、专业的研究团队进行跨语言、跨学科的深层次高质量研究,无疑是今后译界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 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跨越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诚如前文所述,《资本论》的翻译、传播和接受辐射多个国家,涉及多种语言,包括中文、法文、俄文、日文、英文、韩文等。下文将按照译本语种分为中文版与非中文版两大类别,分述其研究主题,以期较为详尽地概括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情况。

(一)中文版《资本论》译本翻译与传播研究

该领域研究论文共39篇,所占文献检索总数比重最大,是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微观文本研究和出版传播研究。

1.微观文本研究

微观文本研究论文共18篇,相关研究对《资本论》翻译内容进行了细化分析,研究主要集中于术语翻译、误译辨析、译文答疑。例如韩许高等学者从词源学与语用学角度探讨了“Fetischismus”是拜物教还是物神化的难题,并借助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等批判理论提出新的翻译方式[9];管新潮、王金波以“aufheben”(1)德语词汇aufheben(名词aufhebung)具有肯定和否定双重含义的哲学范畴,《新德汉词典》对其解释为扬弃(哲学);取消、废除;保留,保存等,故马克思主义著作德译汉过程中将其译为“扬弃”“消灭”或“保留”,都可能使读者对著作的理解产生截然不同的认知结果。的历时演变为例,通过图示词汇使用频次、词组搭配探究《资本论》四个中译本中该词的翻译情况[10],上述研究均指出术语翻译必须结合时代政治与文本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搭配才能真实反映《资本论》的思想内涵。奚兆永考证《资本论》第3卷中译本第10章中“Produktionsmittel”一词的单复数意义,澄清复数意义为“生产资金”、单数意义为“生产资料”[11];王成稼探析“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误译,借助生产资料、劳动力关系进行误译辨析[12]。研究中,学者们注重从经济学角度对《资本论》中文翻译进行纠正,确保正确传达原著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使译文更贴近实际。例如,段忠桥与李其庆就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资本论》第3卷中关于正义思想的论述展开辩论,提出重译方案,互相答疑解惑[13-14]。针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收录的《资本论》,鲁克俭列举大量实例阐述该版本处理 MEGA2(2)MEGA:德文全称“Marx-Engels-Gesamteausgabe”,中文一般翻译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该版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文献、手稿和往来书信最为完整的、历史考证性的版本。第二部分第10卷中六大类“注释”的细节,主要强调翻译注释对《资本论》编译质量的重要性[15]。

2.出版传播研究

涉及中文版《资本论》出版传播的研究论文共21篇,该领域是国内《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热点。学者们着重以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探讨《资本论》在中国早期的翻译、传播及产生的影响。例如刘吕红等学者从《资本论》接受主体出发展开研究,认为随着《资本论》在中国被不同译者翻译,其早期传播呈现出接受主体多元化、接受客体多样化、接受内容集中化的特点[16];王燕与付文军皆立足《资本论》在中的百年传播历程,指出《资本论》的翻译传播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进程;徐洋等学者将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一时期划分为四个时间段,系统梳理了各个时间段《资本论》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接受历程,总结《资本论》在中国百年传播的特点和经验,指出《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密相关[18]。此外,刘诗白、白晓宁、周鑫等学者从译本史实考证的角度,以早期革命家翻译《资本论》的幕后故事为切入点,比如陈启修(后改名陈豹隐)、郭大力、侯外庐等革命家的求学经历、翻译契机、翻译过程等,阐述早期《资本论》中文版的诞生历程及产生的影响[19-21]。

综上所述,中文版《资本论》译本研究从微观文本、译介传播视角,结合语用学、经济学等学科综合探讨《资本论》词句翻译、译本编辑及其出版传播历程。上述学术成果彰显了《资本论》中文版的研究意义与传播价值,但大多囿于正文之内的方寸之地,对序言、跋等辅文信息的研究仍待发掘,如何融合翻译学、传播学等学科促进《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纵深发展值得深思。

(二)非中文版《资本论》译本翻译与传播研究

该部分研究论文共17篇,涉及的《资本论》译本有法文版、俄文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韩文版。研究内容多关注各译本的出版传播过程,兼以少许关于马克思致《资本论》法文版出版人的书信研究。

《资本论》法文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版本,与德文版不同的是法文版将法国工人群众作为主要交流对象,且由马克思本人亲自审读和校订,内容及措辞都进行了改动,其翻译和出版有着不同寻常的历程,在当时法国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推动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法国的广泛传播[22]22,关于该译本的研究涵盖译本出版传播、马克思致出版人的书信、传播影响等三方面。例如薛睿从传入期、发展期、转型期三个阶段系统梳理了《资本论》及其手稿在法国的传播轨迹,总结出其在法国的出版传播具有随法国社会主义思想曲折发展,存在诸多术语翻译争论及深受吕贝尔范式影响等诸多特征[23];鲁路等学者以马克思致《资本论》法文版出版人的书信手稿为基础,结合相关史料信息,还原马克思为法文版的翻译出版而同出版社、印刷厂、译者等沟通合作的历史场景[24];周思成的研究则强调日本学界深受法文版《资本论》的影响,在法文版基础上深入分析形成《资本论》日文全译本,并获得一系列综合性研究成果[25]。上述研究揭示《资本论》法文版与德文版的差异、出版传播的历程以及书信在该版本中的重要性,充分佐证了《资本论》法文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研究价值。

关于《资本论》俄文版、日文版、英文版、韩文版,国内译界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现有研究成果仅涉及各译本的出版传播。如张静研究论述俄国经历了《资本论》的辩论、论战到形成列宁资本主义观的传播历程[26]。其他几个译本的研究角度具有共性,学者们均从时间维度划分历史节点,“分阶段”探讨《资本论》在不同国家的翻译研究及接受历程,分析归纳其传播轨迹,均包含早期传播、持续推进到研究热潮三大时期[27-29]。如商紫君以1890年—2000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变化、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史为背景,详细考察《资本论》在日本的翻译、传播、接受情况[27];张秀琴等学者探讨1860年—1990年以来《资本论》在英美从被“冷落”到逐渐走到“台前”的出版传播过程[28];而张忠朴则是集中介绍了《资本论》法文版、俄文版、英文版、德文版中部分内容的修改情况,概括了各个译本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30]。上述研究中,学者们对于《资本论》在多国翻译传播情况的讨论详尽细致,同时总结出资本主义经济现实与原著的思想交锋,出版商的助力以及MEGA2的诞生等因素,均在《资本论》翻译传播历程中起到了积极助推之用。

概而言之,非中文版《资本论》译本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相关书信对法文版《资本论》翻译研究的影响及《资本论》其他译本的出版传播历程两方面。此类研究有助于呈现《资本论》不同译本的翻译传播特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微观文本及译本间的对比研究,各译本的研究深度及研究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 研究趋势与展望

回顾《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整体情况,国内学者对该著作的研究日益重视,成果日臻丰富,研究价值持续凸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译界对《资本论》的关注度有增无减,但该领域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质量研究成果相对缺乏,研究范围较窄,研究视角局限等等,为进一步推动《资本论》译介传播研究持续向好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

第一,加强《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力度,拓宽研究范围。一方面需加大《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投入,当前研究趋势虽较为乐观,但仍处于上升阶段,实际成果产出与该著作的历史价值不相匹配,对《资本论》进行持续性的研究是时代所需;另一方面需细化对《资本论》文本的翻译传播研究,比如序言、跋等部分辅文内容往往被视为作品的“边角料”,相关研究者往往忽视了其对正文的补充说明作用,由此,《资本论》译本辅文的翻译研究应引起重视,该领域的研究可弥补《资本论》翻译研究领域的空缺,丰富对《资本论》思想内涵的研究。

第二,创新研究视角,以跨学科视角有效融合并拓宽《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的研究维度。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正从“被动现代化走向主动现代化”[31]16。时代在变迁、认识在发展,意味着《资本论》所要诠释的时代主题的内涵愈加丰富多样,如何从多维角度探讨《资本论》翻译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以现有的历史学、传播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视角的学术成果为支撑,结合翻译学、语言学及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可拓宽《资本论》翻译研究视野,充分体现其理论思想的丰富价值。跨学科研究能够从不同视角度挖掘《资本论》的文本优势、理论精髓,使该著作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路引航。

第三,重视《资本论》不同译本的科学价值,加大译本对比研究。目前,《资本论》翻译与传播研究高质量成果不断显现,研究者们重在探析各译本出版传播的历程。然不同语言的译本具有鲜明的国别特色、风格,各译本阐释的理论思想也与其国家发展道路相一致,译界深入展开非中文版《资本论》的微观研究,则可深入发掘《资本论》对不同国家、政体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升《资本论》译本的研究价值;同时还应加大译本间的对比研究,如微观层面的字词句翻译对比、宏观层面的译介模式对比等等。不同译本的《资本论》均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华,深度挖掘各译本的翻译传播价值,能助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纵深发展。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综合理论,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理论,其理论意义与历史地位毋庸置疑,是丰富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相关学者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资本论译本马克思主义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