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阳市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1—8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亿元,可比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用电量15亿度,增长12.2%;实际使用外资7759万美元,增长28%;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100.4亿元,增长28.9%。
航空航天產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海阳市坚持以海上运载火箭发射为牵引,大力发展“星、箭、弹、船、器”航空航天产业。今年以来,海阳市相继签约东方慧眼、火箭派、宇航装备、深蓝航天、液体推进剂实验室等5个项目,累计签约落地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256亿元;正在全力推进山东长征火箭二期、东方空间、九天行歌、卫星数据应用中心等12个航空航天在建项目,积极推动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将东方航天港打造成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
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壮大。目前海阳市已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核、风、光、氢一体化产业集群,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高达427万千瓦、约占烟台的43.8%、全省的7%;年发电量220亿千瓦时、约占全省清洁能源发电的20%。
总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的丁字湾“双碳”智谷,按照东、中、西三大片区进行布局,已启动起步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配套建设,年底完成投资13.44亿元;与国电投、中核集团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零碳、绿电、蒸汽等资源要素正加速汇集,项目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包括总投资400亿元海阳核电二期3、4号工程和投资11亿元的海阳华润25万千瓦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依托海阳核电站,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城区45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正加快推进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建设,新建约120公里的长距离输热骨干管网,计划于2023年投运,可满足约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7月14日,海阳核电二期工程暨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代表烟台市,接受了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另外,海阳还是江北最大的毛衫加工基地,年加工毛衫4.5亿件,年产值180亿元,吸纳就业12万人。
今年以来,海阳市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招才引智取得新突破。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36个,引进过10亿元项目10个,引进重点产业链项目9个。积极实施人才汇海工程、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推荐8人申报国家级海外重点人才工程、3人申报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引进海外留学人员7名、外国高端人才7名;开展人才对接活动29场次,引进各类青年人才1600余人。
9月27日,莱荣高铁海阳站主体封顶。目前,莱荣高铁海阳段桥梁已全部贯通,项目全面进入轨道施工阶段。23项市政工程扎实推进,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民健身综合馆等项目快速推进。城镇管道燃气新增配套3380户,惠及2100户居民的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正在快速推进。拆除违法建设640处、面积9.7万平方米,规范设立樱桃市场、滨河夜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聚焦城乡协调发展,海阳市的农村面貌持续得到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四座水厂主体工程已如期完工;48公里“四好”农村路预计10月全部完工;积极推进清洁取暖、危房改造等工程,农村群众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完成老旧果园更新改造5.6万亩,新建“新时代烟台苹果产业旗舰园”656亩。完成烟台美丽乡村示范片110个,建成美丽庭院约2.5万户。
58件惠民实事,件件办到百姓心里。
1—8月完成民生支出约19.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约73.3%。截至8月底,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1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新纳入低保对象320人、特困人员257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84万元。
发挥“三个探头”,防住“四个源头”,今年以来,海阳未出现本土病例,安全生产也持续稳定。在本质安全提升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海阳市全面彻底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46万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75万处,隐患整改完成率99.8%。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突出重点、精准发力,1—8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6天,PM2.5和PM10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大幅改善,重点河流和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