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2022-11-18 04:16李先裴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丁二磺酸蛋氨酸

李先裴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肝内胆汁淤积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合并症,发生率约为3%,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特点,且极易发展为肝衰竭,降低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1]。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清除淤积等作为基础治疗手段,其中恩替卡韦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能抑制乙肝病毒(HBV)多聚酶,阻止繁殖复制,缓解乙肝病情;门冬氨酸钾镁是钾盐与镁盐等量混合物,对磷酸化合物、磷酸酯具有一定催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但整体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2]。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促进机体肝细胞膜流动性,增强钠钾ATP酶活性,协助肝细胞分泌胆汁,缓解肝功能损伤情况[3]。但临床相关研究中对肝炎病情进一步发展及肝纤维化情况研究鲜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6例,从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等多方面分析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联合组,各68例。其中常规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31~65岁,平均(48.59±8.14)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57±1.07)年;体质量指数(BMI)18.2~25.5kg/m2,平均(22.41±1.48)kg/m2。联合组男34例,女34例;年龄31~65岁,平均(49.59±7.01)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40±1.23)年;BMI 18.4~25.8kg/m2,平均(22.50±1.53)kg/m2。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选例标准 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20)》中相关诊断标准[4];乙肝病毒-DNA(HBV-DNA)实验室检查为阳性;均伴有黄疸及皮肤瘙痒,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等确诊为肝内胆汁淤积。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依从性较高;可准确描述主诉;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病;伴有肝细胞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合并严重心肺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消化性溃疡、胆管完全梗阻;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方法 两组均给予保肝治疗,常规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陕西顿斯同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540)、恩替卡韦(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407)治疗,30ml门冬氨酸钾镁+250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次/d;恩替卡韦口服,0.5mg/次,1次/d。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110)治疗,取1.5g+250ml 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观察指标 计数资料均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计量资料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皮肤瘙痒、乏力、恶心、厌食等临床症状消失,TBIL水平降低>50%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BIL水平降低30%~50%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TBIL水平降低<30%为无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BIL、ALP,采集空腹静脉血3ml,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分离得到血清,采用思科诺思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中ALT、AST正常参考值为0~40U/L;TBIL正常参考值为3.4~17.1μmol/L;ALP正常参考值为40~160U/L。

凝血功能,采集肘静脉血3ml,采用半自动血凝仪(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吉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400073号)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其中PT正常参考值为11~13s;APTT正常参考值为25.1~35.0s;TT正常参考值为16~18s,FIB正常参考值为2~4g/L。

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采集方法同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试剂盒购自武汉益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试剂盒购自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析治疗1个月后凝血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

2 结果

2.1疗效 联合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常规组83.82%(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肝功能 治疗1个月后两组ALT、AST、TBIL、ALP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比较

2.3凝血功能 治疗1个月后两组PT、APTT、TT短于治疗前,FIB大于治疗前,且联合组PT、APTT、TT短于常规组,FIB大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2.4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清TGF-β1、CT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5凝血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PT、APTT、TT与TGF-β1、CTGF呈正相关,FIB与TGF-β1、CTGF呈负相关(P<0.05)。见表5。

表5 相关性分析

2.6不良反应发生率 联合组2例恶心、2例呕吐、2例腹泻、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9%(7/68),常规组2例恶心、1例呕吐、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4/6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0,P=0.345)。

3 讨论

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HBV感染所致肝细胞、毛细胆管胆汁分泌异常,胆汁量异常减少,且胆汁会回流至血液,从而出现黄疸,且与乙肝病情形成恶性循环,病情更加复杂,临床选择高效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5]。

临床常规基础治疗多采用抗HBV药物治疗,恩替卡韦具有明显抑制病毒复制转录作用,能促进其转阴,改善乙肝临床症状[6];而门冬氨酸钾镁中钾离子能显著提高磷酸化合物合成,并分解催化剂,而镁离子能促进糖原及高能磷酸盐生成,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肝功能,控制病情进展[7]。二者联合能有效改善乙肝症状,但对于胆汁淤积症状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王东风[8]学者研究表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病毒性肝炎淤积疗效可高达97.67%,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97.06%高于常规组83.82%,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ALT、AST、TBIL、ALP低于常规组(P<0.05)。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肝脏内经转甲基产生甲基化合物,能增强肝细胞膜流动性,保护细胞膜功能及细胞骨架[9];且具有转硫基作用,可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发挥抗氧化、抗病毒作用,并降低HBV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减少脂质过氧化及脂肪堆积,预防胆汁进一步淤积[10];另外其转丙氨基作用能促进聚胺合成,有助于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炎引起的氧化应激状态及炎症反应。因此,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肝功能。

同时,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重要脏器,肝功能损伤患者会降低凝血因子合成能力,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出现出血倾向;且随着病情加重,肝纤维化程度会逐渐升高,病情恶化,可作为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的新颖指标进行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从凝血功能、肝纤维化方面入手进一步对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PT、APTT、TT短于常规组,FIB大于常规组,血清TGF-β1、CTGF水平低于常规组,且凝血功能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TGF-β1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细胞外基质沉积、降解平衡中的重要调节因子;而CTGF能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参与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与积聚[11]。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通过提升细胞膜流动性及功能,提升其抗氧化及抗纤维化功能,并通过改善肝功能,促进机体凝血因子合成,改善凝血功能[12]。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仅对治疗期间效果进行评估,临床应延长随访时间,全面性评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恩替卡韦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能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预防肝纤维化形成,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丁二磺酸蛋氨酸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还鬼债
工程队里的水鬼
2016年第一季度蛋氨酸、赖氨酸市场走势分析
败家子和他的憨大哥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肉鸡蛋氨酸的营养研究进展
2013年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4年趋势展望
甲苯-4-磺酸催化高效合成尼泊金正丁酯防腐剂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