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

2022-11-18 21:25□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高辅导员院校

□王 洋 刁 帅

辅导员制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在1950~1966年间,1951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的指示,可以说辅导员从设立之初“本位”职责就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同年,教育部下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文),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一系列文件制度的出台,进一步指明了按照“专业化”方向建设辅导员队伍的依据。现今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存在人岗不匹配、工作流动性大、师生比不足的现象,甚至少量辅导员从入职时就有转岗的想法,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双高”院校的总体目标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辅导员与大学生日常接触较多兼具示范性,因此需要在“双高”建设阶段重新审视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定位来探究专业化提升途径,以期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现状

造成辅导员工作现状的原因已日益受到各高校重视,有学者从辅导员承担的角色出发来分析工作倦怠[2]。部分高校也通过限制辅导员岗位聘用时间、专业类别、专项招聘等方式加强团队的稳定性,笔者认为只有从专职辅导员个人成长入手,抓住当前“双高”建设发展契机,提升个人能力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只要这支队伍在学生工作中有更多获得感、成就感,就能改善目前的工作现状。

二、“双高”建设视角下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

(一)探究学生工作规律,强化科学性。工作定位是专业化要考虑的首要因素。辅导员的工作虽然相对角色较多,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两大类,即日常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两项工作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内在固有的性质,即规律性[3]。

1.把握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规律,形成规范可行的制度。辅导员需要处理大量日常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这也往往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困境之一。常规事务和个性化事务是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常规事务大体上分为党建、团学建设、班级建设、资助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复杂个性化事务大体上分为心理健康、危机处理、素质培养、学习辅导等方面。

常规事务的特点是制度化管理,即将内在规律制度化,比如学生手册和教育部制定的相应指导意见。即不论是谁从事该项工作的管理,常规事务都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双高”建设对“加强劳动教育”有明确要求,随着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双高”院校应及时补充进本校的“十四五”规划,调整现行的制度文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管理。辅导员应主动将学生志愿服务、校园生活与劳动教育结合,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个性化事务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双高”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要求中包含培养学生“工匠精神”[4]。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条件上有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优势,但是由于辅导员往往不接触专业课程而往往感到“有心无力”,面对这类问题辅导员可以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比如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可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守正创新等“工匠精神”的评价指标量化,通过学院、班级、学生三个层面去实施改进螺旋,通过发展目标、标准、计划、诊断措施、效果等项目化管理特点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双高”建设改革任务要求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要求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思想工作的重复性、反复性的特点往往让辅导员感觉工作成效不明显,这时需要帮助辅导员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及重要性,在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过程中更有方法。比如目前有少量的高职毕业生受到享乐主义的影响,不愿意投身生产一线工作岗位中,频繁离职跳槽,如果仅仅通过说教往往达不到效果。“虚功一定要实做”,面对此类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大一、大二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工匠”大师进校讲学,让其切身感受到现代科技魅力,感悟到实体经济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毕业季的就业就会更加稳固。

(二)转化学生工作资源,突出优势性。资源掌握情况往往决定专业发展的高度,辅导员日常工作主要是和学生交流,往往会感觉社会资源掌握不多,随着“双高”建设的深入,辅导员必须将个人目标与“双高”建设目标相结合,寻求更多的专业培训、同行交流,主动将“一线”资源转换成无限的成果的意识与能力。

1.利用团队优势,形成交叉领域成果。目前辅导员队伍整体趋于年轻,因为流动性较大,故而队伍整体职称偏低,辅导员关于未来最大的担忧应该就是职称晋升问题。辅导员招聘岗专业往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因此辅导员专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多样性的专业从事同一份工作,较容易产生多元化的思想碰撞,往往能产生新的工作思路。由此可见,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多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天然优势。“双高”院校可采用辅导员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室的形式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进程,将一部分热爱学生、善于教育的教师树立典型,给予政策扶持。

2.利用一线数据,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辅导员是思想政治研究资源的掌握者,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统一体。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可以全面了解目前大学生现状,同时对于研究成果可以直接通过日常工作得以实践,实践后及时提炼即产生了科研成果。因此,辅导员理应高度重视科研实践,多参加“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等科研立项来积累成果。

(三)强化学生工作信息化意识,提能增效。“双高”建设目标对利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有明确要求,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强学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共识。辅导员需要强化学生工作信息化意识,提高管理效能。

1.准确利用信息化开展学生精准化服务管理。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工作信息化的开展主要集中在自助式服务、采集数据等方面,确实可以减少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层层传递,实现“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的目的,比如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晨午晚”检、返校前健康打卡等相关的任务都极大的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量。但笔者认为信息化只是工具,辅导员更应借助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加强各类学生数据的分析,最终通过“面对面”交流提高育人成效。

2.通过新媒体增加辅导员工作的“成果”。“双高”建设要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目前网络上充斥着的负面舆论,很多观点迎合了目前大学生的猎奇、冲动、盲从心态。与其事后补救,不如防范于未然,要鼓励辅导员敢于发声,要抢在恶意炒作前发出自己的声音,鼓励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多写一些正面的、接地气的网文,这些网文可以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面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持之以恒,甚至有一定影响力后发表。

三、结语

辅导员队伍是推动“双高”院校建设的重要师资力量,通过个人专业化发展,必能促进个人育人与科研成效,进而全面助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双高辅导员院校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