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锦萍,樊 迪,王雨辰,吴秀怡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高职英语作为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学时长、学分多、覆盖面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天然地具有思想教育的属性,是实施思政教育的肥沃土壤。将思政内容自然融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教学之中,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职场应用技能的同时,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地看,正确、积极的“三观”也能促进英语学习。利用英语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由此,本文尝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如何设计适合高职层次学生的混合式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何挖掘提炼混合教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元素,在混合式英语教学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与课程思政元素密不可分的英语教学模式?基于前期的一些工作以及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深度思考,本文提出“DESIGN”教学模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
英语课程思政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数量尚显不足,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的数量更为缺乏。以中国知网为例,检索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结果显示有2058篇相关文章和报告(截至2022年5月23日),检索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结果有931篇,只有3篇见刊于核心期刊(截至2022年5月23日)。研究成果的质量不高使高职课堂课程思政的实际实施缺乏理论借鉴和科学参照。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亟待加强和深入。
国内许多学者和英语教师从不同角度对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思考与探索,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例如张敬源、王娜从外语课程的特殊性的角度入手,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外来思想、外来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因此需要深入挖掘外语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坚持文化自信,能客观、辩证地审视外国思想和文化,才能做好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1]。黄国文从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设计角度,提出课程思政任务设计的目标需明晰,从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导向、任务驱动三原则,切实提高育人成效[2]。肖琼、黄国文从思政的角度对英语教科书进行语篇分析,指出外语课程践行课程思政并不是必须使用中国人写的内容或者描述中国的文章,而是应该教会学生采用“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ed)视角,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会学生从语言的角度考虑问题,引领学生从意识形态、价值观视角去处理听到和读到的内容,帮助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3]。
综上所述,国内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的课程思政研究较多,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从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部分进行阐述和研究,研究方法以思辨、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探究。虽也有谈及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但大多仅凭老师主观观察而缺乏量化分析和数据支持。
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混合式教学理论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为“DESIGN”教学模式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3年,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STD)将混合式学习列为知识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何克抗最早将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引入中国,指出混合式学习是围绕学习目标,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策略、信息技术等综合运用来进行高效的教与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传统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4]。
教育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文件中也多次提到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建设和教改中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何克抗认为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优势[5]:(1)可以对学情做出准确预判: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线上的优势,协助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对教材和线上资源的情况进行调研预判;可以利用线上问卷方式预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水平、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等。(2)可以汇集丰富的教学资源:混合式教学能让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状况,在课前准备好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线上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根据教材制作的慕课、微课,还可以充分利用公开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准备好用于听说训练的丰富的音视频资料。(3)可以及时收集教学数据:混合式教学方式可以方便教师及时收集教学数据并进行分析,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高职英语课程一般持续十几周,每次课前、课中、课后都会产生大量动态的教学数据,以“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为例,在课前会记录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教师的备课情况;在课中会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学习的实时反馈、随堂知识测试的结果、难点和易错点等数据;在课后会产生难点的反馈报告、课后作业的完成率等。教学平台还具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量化、对课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等功能。(4)可以多维度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混合式教学可以采用过程性分析和终结性分析两种方式对教学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过程性分析是指根据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从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终结性分析指通过线上测试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手段获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数据。通过对上述考核情况的分析,可以更为客观、实时、准确地反映教学和学习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并不是新的教学思想,在国外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实践。关于任务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各自的解读。丰玉芳、唐晓岩概括为,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学习与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学习者的学习是作为一系列完成特定的目标指导下任务的过程,这些过程需要与课程目标结合。学习者的活动是为了理解与传递信息以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学习者是有意义地使用语言的。任务型教学理论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理论,更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6]。龚亚夫、罗少茜指出“任务型”语言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7]:(1)任务前: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新语言材料的引入,词汇的学习,语法结构的呈现,提供任务的示范,仿作与演练,准备; (2)任务中:活动方式的选择,进入任务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学生能一直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激发学生完成任务;(3)任务后:语法教学,学生重新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反思、分析自己再完成任务时的错误、问题。
混合式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都强调在合作中学习,为能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应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在学习共同体内共享知识与观点,信守承诺,建立和谐的小组人际关系,达到共同进步、完成任务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的“DESIGN”教学模式旨在建立一个有机的思政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特定情境中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提出课程四目标:“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语言思维提升目标”和“自主学习完善目标”,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表述明确了高职英语教学的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价值观的塑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
如图1所示,“DESIGN”教学模式中D为Diagnose(诊学情)、 E为E-learning(线上学)、S为Situation(设情境)、 I 为Interactive(交互学)、 G为Generate(创与扬)、 N为Narration(多元述)。该模式把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思政启化、思政融合、思政内化和思政升华,每个阶段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先从启化阶段递进到课堂融入阶段,再内化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思辨能力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的目的。最后,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价值观教育在总结和反思中得到升华。
图1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DESIGN”教学模式
以下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第一学期的第三单元“Traveling”为例(教材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程英语I》[9],网络教学平台为“雨课堂”“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展示“DESIGN”模式教学的全过程。
诊学情,即是对学生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知识与能力方面: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和听说能力进行了解,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职场英语时间能力进行分析;(2)思政教育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已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在上课前,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情的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果:学生的英语写作和口语等英语实际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希望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契合,能对日后的工作有用;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活跃,对旅行、美食等新鲜事物感兴趣;学生愿意对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但是苦于难以表达。因此,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并将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结合课程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旅行、美食等入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习俗等中国元素,在讲授中国语言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坚持文化自信,并能用英语宣传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线上学是指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由一线英语教师团队根据教材要求、学生情况开发、拍摄、制作的线上课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学情分析、有教师辅助、有学时要求、有考核标准的线上自学课程体系。线上学也是个性化学习,是利用手机等便携式设备,通过每日推送英语文字、视频等多模态学习资料,使学生完成碎片化学习。学生线上先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高职英语面向全校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该依据各个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在教材和线上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重组,设计相关教学情境。高职英语教学情境的营造需要遵循的原则有:(1)设置的教学专题应与职场情境相关或相似。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依赖心理比较强,习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与他们未来工作环境和内容相似的情境,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2)采用多种模态并存的情境,比如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渲染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图文并茂、人机互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3)在教学实践中,每个单元可以根据教材主题意义设置一个情境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情境主线再设置若干个分支语境,各个教学环节能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的设计。(4)积极探索、挖掘思政元素和中国元素,并融合于情境的创建中。
混合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中不能按照既定的教案按部就班,而是应该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以学定教。混合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人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人机之间的合理互动,应该以人际互动为主,教学技术为辅,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使教学屈从于教学技术。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分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的组织方式。例如教师在“诊学情”阶段发现学生对于介绍中华美食的英语词汇、相关英文句型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课中讲授知识的部分,教师应重点讲授中餐相关词汇、句型等语言基础知识,并让学生尝试用所学句型介绍中国的不同菜系。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巩固所学,教师设置子情境等训练,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教学重点,并在实践中学习到了中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辨能力。教师通过混合式教学,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稍微有难度、能开发学生智力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基础的任务和知识学习,鼓励用手机辅助学习、查找答案,引导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动手动脑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AI学习助手“微软小英”,让学生自主跟读练习在餐厅点餐的英语对话,学生不仅可以在跟读中学习实用句型,还可以根据微软小英的发音指导在课后反复练习个人的薄弱发音,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大部分学生兴趣盎然且收效显著。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商务会餐的子情境,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用英语介绍中华美食,在品菜、品文化的同时,品出家国情怀,身体力行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DESIGN”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包括互评、自述和评价,即学生小组作品展示、作品介绍,学生之间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度、参与度进行互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前线上学习以及作品质量进行评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集中点评纠错,并在点评中融入思政内容。
本研究的实验假设为:(1)在“DESIGN”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实验班更愿意开口用英语讲述中国和中国文化;(2)随着“DESIGN”教学模式的推广,实验班的英语水平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班;(3)学生的思政意识与英语测评成绩呈正相关。
实验对象是学校一年级新生的两个平行班,属非英语专业学生。实验班为39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16人。对照班为42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31人。实验班有效试卷样本为39,对照班的有效试卷样本为42,符合社会科学统计关于最少样本的规定(不少于30)。
实验班和对照班所用教材均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程英语I》[10],学时相同,为每周4学时,均为一个学期共14周的教学时长。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学生均未被告知自己在参加一项实验。
本实验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用三种量具:(1)测试。采用的是在两套雅思G类模拟题基础上编写的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阅卷由ITEST智能测试平台和教师共同阅卷。(2)学生态度与认识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调查问卷,问卷的问题编著分为三步:首先,笔者从英语课程思政相关论文和文献中收集、整理出研究问题的主题和维度,接着按照李克量表(Likert Scale)编制纲要进行提炼和梳理,编制完问题后用问卷星的方式发给学生填写,问题的选项从“非常好(A)”到“差(E)”,或“非常明确(A)”到“不明确(E)”。(3)课后访谈。课后访谈主要由三种问句提问:“怎样?”“如何?”“为什么?”;访谈的目的为追溯、了解实验班学生对“DESIGN”教学模式的感受、意见和建议等;访谈内容包括对混合英语教学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接受度、学生“DESIGN”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和认识。
本实验持续一个学期。实验步骤分为四步,具体为:(1)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水平分别进行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思政状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前者相对来说容易测试得出,从学期初的摸底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两个对比班的英语水平没有明显差异;后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经对学生对于英语课程中课程思政的了解来看,两个班的思政认知均较为模糊,无显著差异。(2)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实施实验。实验班采用“DESIGN”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3)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利用调查问卷对两个班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和思政教学效果评估。(4)使用ITEST智能测试平台进行期末机考,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测试,对实验前以及实验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学生学年初、末的测试成绩,验证思政教育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利用期初ITEST智能测试平台进行机考摸底,利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意识调查问卷(1)》对学生的英语课程思政意识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实验前,实验班期初英语测试成绩平均分为63.31,对照班为63.19,两个班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程度相当。两个班的思政意识也无显著差异。
期末考试使用ITEST智能测试平台机考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发现,与期初测试结果相比较,实验班学生的期末测试英语成绩平均分为76.31,对照班的平均分为70.62,实验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班,一定程度表明混合式“DESIGN”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期末前一周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学习情况调查问卷(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通过混合式“DESIGN”教学模式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概况的教学,一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陌生的二语学习中能接触到熟悉的中国内容,使得他们不再畏惧学习英语,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中西方对比的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想要使用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热情。
作为一种混合式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DESIGN”模式把价值观引领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每个教学阶段制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思政启化、思政融合、思政内化和思政升华四阶段,实现以英语知识内容为基础进行思政教育渗透式教学的目的。该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政修养,引导学生立足中国文化,理解和欣赏世界多元文化,并学会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