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与推进路径

2022-11-18 14:59李继刚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西藏高质量发展

李继刚

(西藏民族大学 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70多年来西藏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社会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短短几十年实现了跨越上千年,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1],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到2020年,西藏农牧民收入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保持全国增速第一。202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 598元,是有史料记载的1965年的135倍[2]。2015―2020年,西藏整合涉农资金753.9亿元,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6.6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顺利入住,11.1万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到2019年底,西藏全区74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实现贫困人口内源式发展,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3]。在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西藏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找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以及着力点,在新发展阶级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发展格局。

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认识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先后七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西藏发展问题,西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经济从休养生息、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再到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为西藏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加速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西藏领先全国一年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4]。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全方位、多角度对我国高质量发展进行精辟论断,使我们对开展西藏工作,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一,西藏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积极应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之前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新时期我国发展方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9年西藏比其他省区提前一年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山高沟深,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其发展水平与内地其他省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同时西藏国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八分之一,所辖七个地市之间差异化明显,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缩小西藏与其他省区的发展差距,平衡西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满足西藏居民特别是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强西藏七个地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升西藏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第二,西藏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提升沿边开放的重要条件。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国境线达4 000公里,自古就有连接我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蕃尼古道”“南方丝绸之路”“高原丝绸之路”,是我国面向南亚的主要开放通道。相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我国沿边地区整体还比较落后,特别是西藏对外贸易口岸不管是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还是发展规模等都还比较滞后,在客观上不利于西藏对外贸易作用的发挥。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5]下,西藏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中还有巨大的潜力与优势。通过加快西藏口岸建设,加大开放力度,建设吸引国内国际资本的营商环境和外向型经济新体制,可以有效促进西藏在构建环喜马拉雅经济带以及南亚大通道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实现全国一盘棋,系统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第三,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共产党人履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70。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幸福,就是要增进所有民族的民生福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7]。西藏在建成小康社会后,也要同全国一道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西藏而不断努力。

二、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保障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8]。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六次、第七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也是新时代习近平治藏方略的突出体现。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以及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新发展理念的体现,是以创新为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现象、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同时,结合我们党在西藏工作7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积累的丰富经验,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以下四个方面既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色也是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一,民族团结是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藏族占自治区总人口的95%以上,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是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命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压倒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9]。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10]284同年10月,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西藏问题,会议指出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西藏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意义更为重要”[11]。胡锦涛同志在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年大会强调:“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直接关系到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实现西藏的繁荣进步,保持西藏的安定团结,是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责任。”[12]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幸福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13]。因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亲密无间的民族关系就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就是高质量发展,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第二,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支援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也是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社会各界对西藏的无私支援是西藏人民之福,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时指出:“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不要压迫、剥削你们,而是要帮助你们,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14]89-901987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西藏是人口很稀少的地区,地方大得很,单靠二百万藏族同胞去建设是不够的,汉族去帮助他们没有什么坏处”[10]246。第二、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先后确立了43项、62项、117项援藏工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采取内地两三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一个地市的方法。1995―2020年,17个省市、17个中央企业对口援藏上万个项目,投入400亿元资金,派出1 000多人参与对口援藏工作[15]。党的十八大以来,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部委、全国相关省份对口援藏精准发力,效果显著,特别是“组团式”援藏模式创新,使援藏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系统性。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推进下,西藏建成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1.1岁,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3.1年[1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关键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要多办一些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一些各族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17]

西藏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法宝”[18]。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西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下,汇聚各方面的力量,上下一条心,为西藏人民解决一件件大事,就是要给西藏人民“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9]。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

第三,守护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点,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生存保障。守护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是人民之福。青藏高原以其典型的气候特征和生境的脆弱敏感而被称为“地球第三极”,该地区又因孕育了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等七条亚洲重要河流,被称为“亚洲水塔”。重视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21]。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6]164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要保护住这一块‘净土’,让我们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22]。

“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3]。对于像西藏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而言,更能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伟大论断。1999年,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注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把它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11]。“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6]165。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24]。西藏现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西藏高质量发展就是守护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这不仅是西藏人民之福,中国人民之福,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所在。

第四,强边固土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是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障。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同境内外敌对势力斗争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写道“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25]。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西藏边境县形成了“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是执勤、放牧是巡逻、处处有防范的守边护边铜墙铁壁”[25]。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鲜活体现,也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安全保障。

三、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保障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发展来推进高质量社会的形成,这就必须开发和利用资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西藏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突出特色优势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无论是一国还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其速度的快与慢、质量的好与坏均取决于产业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关怀下,在兄弟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变革、发展。当前,西藏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升级放到重要位置,为西藏经济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西藏在高质量发展中将高原生物、旅游文化、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等七大产业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在“特”和“优”上构建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突出西藏产业与内地的不同,避免同质化竞争。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战略定位,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优化。二是协调处理好“十三对关系”①,这“十三对关系”是基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统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统一、内因和外因的统一、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积极和稳慎的统一[26],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藏的创造性实践,对于西藏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是处理好西藏七个地市之间产业的协调发展、互补发展,形成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促进产业链的高级化、现代化,避免孤立、分散,单兵作战,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同时发挥有效政府作用,积极引导产业升级,通过完善产业链、升级产业链、拓展产业链等,为西藏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结合西藏农牧区实际,创造性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西藏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区人口比重接近70%,农牧业依然是广大农牧民主要的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同时西藏农牧业靠天吃饭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还很有限,因此,加快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对于西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西藏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等发展实际,不拘一格创造性地推进西藏乡村振兴。一是针对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有限问题,进一步加快基础道路、通讯网络、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牧民参与市场、促进资源合理流动提供便捷,充分结合西藏农牧区的实际情况,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为市场交易创造条件,进而达到提高农牧区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变自然优势为竞争优势,推进农牧区发展。

二是创造条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由于西藏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城市规模均为中小城市,辐射带动效应有限,吸纳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不足。结合西藏发展实际,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精神指导下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全面保障、推进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7]。推进“边境小康示范村”,强化农牧区劳动力技能培训,推进农牧民非农牧业就业。同时积极促进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利用草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激活农牧区经济增长点,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西藏以工代赈等扶助机制。“以工代赈”一直以来都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和参与式扶贫的重要手段,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通过易地搬迁、生态移民、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兴边富民等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帮扶、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建设,激发、激活群众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避免脆弱人群返贫。同时提升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农牧区的发展与稳定。

四是提高西藏农牧区各类补偿水平,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如进一步完善边民补贴、健全生态岗位建设,在草补、林补等政策上进行制度创新,真正发挥政策制度的设计初衷。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战略高度巩固西藏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构建“两屏两区五地一通道一前沿”②发展格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央政府依据西藏独特的地理区位、特殊的自然生态等,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15年,中央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西藏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西藏发挥连接中国内地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2021年国务院新闻办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西藏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将建设成为国家清洁能源接续基地。2015年到2020年,西藏累计外送清洁电力65亿千瓦时,截至2020年,西藏清洁能源已达到发电装机容量的89.09%[28]。

国家对西藏的科学定位,为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紧紧围绕“两屏两区五地一通道”构建发展格局,形成经济合力,进而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拉萨、日喀则、山南等七地市的核心辐射、经济引领作用。一是构建公开、透明、开放的市场体制机制,全方位吸引区内外、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进藏投资。创造更加优惠政策、更加便捷服务,平等对待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市场主体参与西藏经济社会建设。二是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西藏既有和其他省区相同的一般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就需要推进西藏创新发展,构建“五位一体”发展格局,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营销服务等方面加快创新,推进西藏在全国市场乃至对外贸易等领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打西藏生态牌,提升高质量供给能力。从西藏品牌培育、建设、提升上下功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技术研发、生产模式、品牌运作等方面,扩大西藏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市场提供绿色、生态、高端、有品质的商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充分利用援藏资源,强化开放合作。开放合作过程就是资源有效配置,分工细化、市场扩展、经济效应提升过程。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导致西藏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且西藏七地市之间合作联动密切程度也不够。因此需要加强七地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利用其与周边省市的地理优势,增加区内外交流,带动西藏整体发展。同时借助全国援藏单位在人、财、物、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提升西藏产业化发展水平,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第四,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者。高质量发展依靠高素质的经济建设者,而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应是“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坚持者和践行者,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一是“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4]。铸牢“五个认同”,即“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二是培育市场意识,树立诚信意识、契约精神、法律观念。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没有良好的诚信意识、法律观念,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法制,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可以挖掘藏族传统文化为市场经济服务,如“五戒”“十六净法”中的不偷盗财物;不邪见不违因果;不贪欲;追认旧恩,及时偿债;称斗无欺;慎戒嫉妒;担当重任,度量宽宏等[29]9。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市场经济发展中,节约交易费用,促进市场有序进行。三是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29]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科研人员的巨大奉献。这是爱国主义在西藏的突出表现,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与狭隘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有了老西藏精神,不仅可以克服高寒缺氧,畏缩不前,而且可以严于律己、秉公办事。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西藏广大党员干部、科研技术人才应保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

注释:

①“十三对关系”指国家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关系,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的关系,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央企在藏资源开发和解决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关系,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城市发展和提高农牧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关系,高校毕业生政府就业和市场就业的关系,简政放权和地方承接的关系,企业增产提效和改善企业职工福利待遇、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关系,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

②“两屏两区五地一通道一前沿”指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和民族团结模范区;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我国同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斗争的前沿。

③老西藏精神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猜你喜欢
西藏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天上的西藏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神奇瑰丽的西藏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