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莲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淮南 232200)
寿县是农业大县,东南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原,沿淮乡镇为残丘地貌,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14.9℃,主要气候要素变化均呈单峰型[1],易旱易涝。
全县可耕地面积283 万亩,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75 万亩,遍布全县25 个乡镇,推广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对于小麦高产稳产具体重要意义。近年来,寿县结合本地实际,常态化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各类农业项目开展小麦新品种对比试验,推行良种与良法结合、农机与农艺融合,着力解决小麦高产的技术性难题。针对秋季多变天气,围绕安徽省“两强一增”专项行动,开展了农机补短板、强弱项行动,聚焦小麦机械化种植。研发推广的小麦高畦防渍播种开沟一体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开沟等多道工序,在适墒、干旱和连阴雨等多种天气条件下均可作业,是寿县今后小麦机械化种植的主推机型。
寿县实行水稻小麦轮作生产模式,小麦种植主要以稻茬麦居多,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0%左右[2]。小麦品种以半冬性和春性品种为主,主要有扬麦15、宁麦13、宁麦26、苏麦188、扬麦21、皖垦076、扬辐麦5 号、皖麦606、扬麦20、宁麦18 等。受水源较远、提水不便、地形复杂狭小和农民进城务工等因素影响,东南部乡镇和沿淮残丘地貌的乡镇,小麦采用手工撒播方式,中部平原采用机械化播种。近年来,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手工撒播面积逐年扩大,严重阻碍了小麦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
小麦播种机械化技术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栽培品种的农艺要求,将小麦种子在适当播期按照适宜播量、播深、株距播入土壤,达到高产稳产的技术。针对农业县情和不同区域生产条件,主要推广浅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小麦机条播技术和深翻旋耕施肥机条播技术,以后者为主。
(1)旋耕整地作业技术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作业,旋耕深度一般为15 cm,耕辐一致,耕地到边到角,无漏耕、重耕,地头整齐,耕深稳定性在85%以上,秸秆覆盖率在70%以上,碎土率在50%以上,耕后地表平整度不超过5 cm,机插田块不超过3 cm,至少旋耕2 次。
(2)犁耕深翻作业技术
大中型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翻转犁作业,犁耕深度在20 cm 以上,晒垡后旋耕施肥播种,碎土率≥80%,秸秆覆盖率≥80%。
(3)耕整地要求
每隔2 年深翻1 次。抢收水稻后排出田面积水,土壤含水率保持在30%左右。做到“三沟配套”,畦沟深度0.2 m,腰沟深度0.25 m,田边沟深度0.35 m,田外大沟深0.6~0.8 m,沟沟相通,主沟通渠,达到雨停田干,减轻渍涝危害。
综合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东南部乡镇优先发展优质弱筋小麦,重点推广扬麦15、宁麦13、宁麦26 等弱筋春性小麦品种;中部乡镇主推南农0686、苏麦9号、苏麦188、扬麦21、皖垦076、扬辐麦5 号、皖麦606、扬麦20、宁麦18 等小麦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的优质中筋春性品种;沿淮乡镇推广西农979、淮麦29、淮麦43 等硬质小麦品种。要求种子纯度≥99%,净度≥98%。
以亩产400~450 kg 计算,每亩施纯氮13~15 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8~10 kg、硫酸锌1~1.5 kg。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有机肥、磷钾肥、锌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总量的60%~70%作基肥,30%~40%作追肥。
播前用迈舒平50~75 mL、或适麦丹75~100 mL+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05 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90 mL+70%吡虫啉种子处理,加水3 kg,可拌麦种50 kg,晾干后播种。
(1)播种期与播种量
播期选择好后,还要严把播量关[3]。半冬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 月上中旬,每亩播种量为12.5~15 kg;春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播种量15 kg。播期推迟,播种量增加,播种期每推迟3 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 kg。
(2)播种方式
推广深翻旋耕施肥机条播技术,使用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翻转犁完成深翻埋茬,再用拖拉机配套旋耕施肥播种机作业,一次性完成旋耕碎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最后用开沟机开沟。
3 月是小麦生长关键期,是籽粒形成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期,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对增粒、增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要严格把控出苗质量,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4]。
(1)出苗要求
争取全苗、匀苗、壮苗、早发多分蘖。壮苗标准为:12 月20 日左右小麦进入越冬期时,主茎5 叶1 心至6 叶1 心,单株2~3个分蘖,次生根4~6 条,每亩总茎蘖数50~60 万,叶色葱绿。
(2)化学除草
麦田杂草主要包括荠菜等阔叶杂草和坎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不同杂草应使用不同除草剂。春季除草可以选择苯磺隆除草剂,此药剂适用期较长,用量为每亩1g,兑水30 kg。清除双子叶杂草可以使用72%2,4-D 丁酯乳油除草剂,此药剂对小麦影响较低,用量为每亩50 mL,兑水30 kg。寿县秋季多雨,药物喷洒尽可能选择晴朗、无风天气。
(1)小麦赤霉病
小麦齐穗至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效性较好且对白粉病、锈病有兼治作用的复配药剂,如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咪铜·氟环唑等,或选择氰烯菌酯单剂与戊唑醇等混用,兑水喷雾预防,优先选用适用于统防统治作业的悬浮剂或悬乳剂等液态环保型药剂。花期多雨或多雾露,应在第1 次用药后5 天左右再喷施防治1 次,然后根据气候情况开展第3 次防治,首次防治应足量用药。
(2)小麦纹枯病
以秋播期药剂拌种防治为主。小麦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药防治,防治指标为病株率10%,可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A、丙环唑等药剂。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植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 天左右再喷施1 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小麦锈病、白粉病
结合预防小麦赤霉病,开展对小麦锈病、白粉病的兼治。早期出现发病中心要立即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腈菌唑、醚菌酯、氟环唑等药剂喷雾防治,重病田块在前次喷药7~10 天后再防治1 次。
(4)小麦蚜虫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草蛉等优势种天敌。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300 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不必施药防治。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300 头/百株,穗期500 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后期穗蚜发生量大时可选用高氯氟·噻虫、联苯·噻虫胺、联苯·噻虫嗪等药剂防治。
(5)小麦红蜘蛛
秋苗期每市尺行长50 头(或撒播麦田每平方尺有虫75 头)以上、小麦返青期每市尺行长200 头(或撒播麦田每平方尺有虫350 头)以上的麦田,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小麦红蜘蛛登记药剂品种少,生产上也可适当选用其他作物登记的杀螨剂。
寿县小麦机条播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连续实施,购置使用小麦旋播一体机、小麦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和高畦降渍小麦播种机,为小麦机条播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