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斌 常学军 孙洋杰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 北京 朝阳 100124)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现代化和生产自动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人类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使得人们从以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脑力劳动为主。丰富的物质生活方式与现代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导致人们营养过剩,体育锻炼不足,再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娱乐消遣,致使他们活动量很低,身体机能普遍下降。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就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从近几年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来看,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增高,患肥胖症和超重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而身体素质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学生耐力、爆发力、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现状。现在很多女大学生为了保持好的体型,采用少餐减肥,造成营养失衡;而多数男生非学习时间闷在宿舍玩电脑打游戏,生活没有规律,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少之又少,运动量很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逐年降低,体育考核成绩一年比一年差。最为明显的是大学生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睡眠质量不高,身体主要关节和重点部位常感疲劳酸痛,活力减退、适应能力差等,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1 大学生运动意识淡薄。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到高中阶段高考升学的压力很大,为了不影响高考成绩,几乎所有的体育锻炼都被按下“暂停键”,致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升入大学后,高考的压力虽然得到了释放,但学生一下子处于放松状态,聊天、聚会、玩电脑、打游戏、逛街购物等娱乐活动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大多数大学生放松了身心,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甚至把体育锻炼看成是枯燥无味、辛苦劳累的事情。
2.2 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被家人宠着,甚至娇生惯养,缺乏刻苦锻炼的意识,更没有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课多敷衍了事。
2.3 受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影响。学生从紧张的中学进入大学后,生活自由散漫没有了规律,许多大学生熬夜不睡,早晨不起,生物钟被打乱,暴饮暴食,饮食缺乏规律。课余时间迷恋网络,小说、手机和电脑成为大学生的“三件宝”,甚至有的大学生沾染抽烟、喝酒等不良恶习。当进入大三大四的时候,由于忙着实习、就业、考研、写毕业论文等,更挤不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2.4 高校自身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监管缺失。一是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表现为重视竞技运动,轻视体育健康运动。二是有的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场地设施与器材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或体育场地和器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三是学校体育考核缺乏严格完善的评价机制,如学生上体育课敷衍、偷懒,请假制度松懈,体育测试、考核和补考走形式等。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健康活动的关键一环。一是学校要重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健康活动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三是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如可以用手机APP上跑步的公里数兑换学分、餐票或诊费,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逐渐使学生形成锻炼的好习惯。
3.2 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实施问责机制。社会要做好宣传,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学校要加大投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对于场馆、设施和器材的需求;改革体育课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提高体育师资水平,下大力气做好学生生活方式的引导、干预和管理工作,促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全身心的参与到体育健康锻炼中来。学生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和监督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