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鲁长 杨鹏 张海华
长根菇商品名黑皮鸡枞菌,是近年来我省发展最快、生产量最大的高端珍稀菇种,其菇品和菌包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深受市场欢迎,是工厂化菌类高效生产的后起之秀,但随着长根菇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霉菌重度污染及病虫危害逐年上升,导致其低产低质甚至绝产绝收,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笔者经调查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特提出长根菇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一要不断引进、筛选、选育抗霉抗杂性强的优良品种和新菌株,做好出菇品比试验;二要在扩繁过程中对长根菇母种经常进行纯化优选和均一性、稳定性检测维护,保持其遗传特性和栽培性状稳定一致;三要采用拮抗、抗温培养、组织分离、尖端菌丝和更换培养基等多种方法对生产用种定期复壮,防止菌株种性退化;四要通过对其液体菌种培养参数的筛选优化,杜绝各种杂菌,保障菌种活力,增强抗霉性。
长根菇菌丝生长适温范围为20~26℃,发菌室温应调控在22~24℃,菌包料温控制在24~25℃,一般不宜超过26℃;菌包后熟培养阶段菌料适温范围应降至21~23℃,后熟室温可调控在20~22℃,后熟期一般不少于28天。总培菌时间应在65~70天,保持菌丝健壮活力。菌包成熟合格的标志:菌丝体满袋健壮、黄白色,菌棒有一定的弹性,菌料表面局部出现褐色菌被、黑褐色微凸斑块或密集的白色菌丝束,无任何杂菌着生。如菌包培养后熟完成后未及时脱袋覆土栽培,应将长根菇菌包储放于12~15℃、阴凉干燥的环境场所,储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
长根菇菌包脱袋前,在运送过程及前后储存期间一定要采取冷藏措施,应建立标准化储运操作流程,避免菌料生热“烧菌”。尤其在高温季节,如运输时间超过2小时,应实行冷链物流方式运送,包装采用网袋或透气周转筐,菌包过夜采取冷藏15~18℃库存。较长时间的储运应控制环境温度在12~15℃,保持其稳定抗性,预防霉菌感染。储运环境要求消毒、干燥、无杂菌源。
在菌床底部土壤上撒一层生石灰粉,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800倍液全面喷洒消毒设施地面环境和走道。老菇房换茬处理可用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剂3~4g/m3熏蒸消毒空间。脱袋菌棒及时于消毒液中进行全面浸沾处理,注意接种穴内部也要经过消毒,随即取出,接种口向下,竖放于菌床上。覆土材料选用不沙不黏、颗粒均匀、质地疏松、持水性好的肥沃壤土,用低毒无残留药液均匀调配处理,覆土后雾化喷施适量石灰水上清液,保持覆土层湿润,预防霉菌、黏菌、土传病菌及其他有害生物侵袭。
长根菇大棚地栽冬季菌床应高出地面走道,呈“凸”型阳畦,菌棒间隙2~3cm,表面覆土层厚2.5~3cm,夏季菌床应低于走道,呈“凹”型阴畦,菌棒间隙3~5cm,覆土层厚3~3.5cm;控温棚层架立体栽培低温季菌棒底部覆土层厚度应不少于5cm,菌棒间隙不小于2.5cm,表面覆土层厚3cm,高温季菌棒底部覆土层应加厚至6~8cm,菌棒间隙加大至4~5cm,表面覆土层厚3~3.5cm。脱袋菌棒覆土栽培时,可根据菌床条件采取接种穴口向下竖放、菌棒切段断面向下立放或菌棒切段断面相间(2.5cm左右)横排等方式排放。在覆土前应将菌棒及覆土材料全面、均匀、彻底消毒处理,以防霉菌污染。
覆土培育期控制菇房温度23~29℃,昼夜温差不超过8℃,覆土及菌料温度21~24℃;当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出现时,适量喷水并加大通风,控制菇房空气温度24~28℃,昼夜温差不超过5℃,覆土及菌料温度保持在22~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并保持一定的光照,以促进健康出菇。勿要高温闷棚、光照太强和通风不良,控制覆土及菌料温度不能过高,切忌“拔苗助长”。大棚地栽覆土培育期如土壤温度长期处于18℃以下,出菇期可延迟25~40天,期间须预防积水浸泡菌棒或覆土层过于干燥,以防霉菌和虫、螨滋生蔓延。
在适宜条件下覆土培育25~30天,长根菇进入原基分化阶段,应保持菇房内温度、湿度相对稳定,缩小温差和湿差,降低通风强度,控制光照强度在200~500lx,光照时长6~10小时/天;待菇蕾在土层中陆续形成时,初期适度增加通风,至幼菇生长期逐渐减少通风,菇房内CO2浓度控制在0.2%以内即可。大量出菇期菇房温度保持在25~28℃,最高不超过29℃,覆土及菌料温度保持在23~25℃,最高不超过2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下层菌床表面CO2控制在0.3%以下,菇房内光照强度保持在100~300lx即可。
大棚地栽长根菇夏季高温出菇阶段,可在菌畦中定期、均匀、适量喷灌大水以降温保湿;层架立体栽培要注意菇房温度和菌床温度之间的温差管理,防止高温季节覆土菌料温度高于菇房空间温度,切勿强制菇房快速、大幅降温,以免造成菌床温度和菇体表面温度形成反差,导致长根菇生长发育不良、削弱抗性,造成枯蕾死菇。每隔5~7天在菌床上可喷洒1%石灰水上清液、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防控长根菇霉菌、黏菌等危害。
如出菇期覆土层和菇体出现霉菌、黏菌等危害,在其发生处撒施适量生石灰粉或食用碱粉,营造强碱性环境加以控制。菌蚊类害虫采用物理措施防控其成虫,菇房门口设置缓冲防虫网棚,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纱网,出菇房设置吊挂黄色粘虫板、电子杀虫灯等。跳虫类的防控,在出菇阶段注重清洁地面及走道环境,可撒施一层生石灰粉,防止积水或长时间过于潮湿。蛞蝓等土生有害软体动物可用5%的食盐水针对性喷杀。长根菇螨虫防控应避免覆土层高温干燥,定期用石灰水上清液喷洒保湿,或使用诱杀剂集中灭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