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娥
( 辽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 辽宁 辽阳 111008 )
膝关节是全身骨骼中受伤概率最高的部位之一,其构成部分包括半月板、骨骼、关节、韧带、关节面、肌肉等,最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为骨折,后因腓侧副韧带撕裂进而致使关节韧带、交叉韧带发生断裂。目前,临床针对膝关节损伤多数会采取手术干预治疗,防止膝关节进一步受损,且为了精准维护各阶段病情恢复,临床致力于拓展围术期护理技术[1-2]。传统围术期护理工作在针对病患躯体疼痛性时的护理存在某些限制,因此新的护理手段应更加倾向于加速骨骼恢复,让疼痛感减弱的更加明显些。而规范化疼痛护理手段的提出在临床中应用颇广,能按照病患躯体状况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缓解或解除患者痛感,减少置管术对其心理、身体产生的影响,进而在较舒适状态下提升患者康复进程,缩短痊愈时间。另外镇痛的关键并非仅在于实施高超的技术,还要建立一套疼痛管理体系将其有序进行[3]。在此,本文便重点围绕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执行作用展开分析与探究,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基于回顾分析可见,本次实验对象为2019年4月-2020年3月本院就诊膝关节损伤治疗者共计60名,经临床诊断已经确诊需要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在信封法下将患者平均分组,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实施不同围术期护理办法,即为常规围术期护理与规范化疼痛护理,实验期间中途未有退出者。对照组:男:女为15:15名,患者年龄范围61-30岁、平均年龄为(47.8±4.9)岁;病程时间5-20年、平均为(12.0±3.6)年。单膝置换者20例、双膝置换10 例。观察组男:女为16:14名、患者年龄范围63-31岁、平均年龄为(48.0±4.7)岁;病程时间5-20年,平均为(11.5±3.3)年。单膝置换者22例、双膝置换8例。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得出,P>0.05,能作为基本数据。(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享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病症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执行体征诊断标准;③无精神障碍患者;④无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⑤无凝血功能异常者。(2)排除标准:①已经排除中途退出者、意识不清者;②合并靶器官功能障碍者;③中途不配合实验者;④酗酒史和药物滥用史、造血系统异常者。
2 方法:对照组:告知病患如何配合临床治疗和治疗最理想结果,统计患者基本资料放入病历里。做好膝关节损伤的相关检查,同时开展基础性的健康指导。在即将手术治疗时告知患者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介绍准备事宜。观察组: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定期查房更新患者治疗状况,合理安排查房并评价生活质量,护士也要定期对患者做指导工作并将明显病情变化报告给医生。(1)在入院直至术前:评估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状况做分值测评,随后对其展开疼痛表现原因和健康宣教指导,让患者能够更了解膝关节疼痛反应的问题,从而清楚地了解病情状况。正确认识止痛药的理想使用状态和不规范用药可能带来的危害,防止患者因疼痛难忍未经医生允许擅自服用止痛药,耽误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症状的判断。以病患疼痛表现为依据为其制定合理的止痛方式,并且告知患者合理规划下床活动,可使用热敷镇痛法缓解疼痛。(2)在术后直至出院:此阶段护理重点在于同样要重视疼痛状况评估,向患者了解并记录每晚的睡眠情况,找出精准疼痛部位、维持痛感时间、痛觉强度等等,以此综合评判患者适合何种缓解疼痛方法。例如痛感较轻者,可以使用物理镇痛法或是心理疏导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暂时让其减轻些心理上的压力,从而改善负性情绪。而痛感较重者,可以使用药物止痛法,但须按照医嘱规律服药,给药方案多遵循个体化、综合化给药原则,药物剂量为阶梯给药原则,口服或静脉法皆可。
4 观察指标:通过2组相同类型患病者,执行不同护理干预后做不同时间段VAS疼痛评分、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表现(KSS、HSS)、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统计。数字计算通过建立数据库得出相关性研究结果,在单因素方差系统下分析结果,基于万方、中国知网系统通过使用统计法检验结果。
6 结果
6.1 2组间VAS疼痛评分对比:对照组术后1天的VAS评分为(6.66±0.21)分、术后7天为(1.77±0.10)分;观察组中术后1天的VAS评分为(5.20±0.13)分、术后7天为(0.64±0.12)分。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分值计算t=32.378、39.623,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
6.2 2组间膝关节功能表现对比:护理前对照组KSS为(42.6±3.5)分、HSS为(40.8±6.1)分;观察组KSS为(43.5±3.2)分、HSS为(42.0±4.4)分。可见对照组与观察组此时膝关节功能表现相近,数据评价统计结果计算差t=1.039、0.874,比较结果P>0.05。护理后对照组KSS为(62.6±10.6)分、HSS为(65.3±11.5)分;观察组KSS为(88.8±6.4)分、HSS为(82.5±4.7)分。观察组中患者膝关节功能表现比对照组更佳,数值统计差有明显相差性,2项数值结果计算差t=11.589、7.583,比较结果P<0.05。
6.3 2组间手术效果统计对比: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为(33.8±4.2)小时、关节屈曲>90°时间为(12.8±3.5)天、住院时长为(15.2±6.7)天。观察组首次下地时间为(22.6±3.1)小时、关节屈曲>90°时间为(6.5±2.3)天、住院时长为(6.3±2.2)天。可见,对照组所执行手术效果明显比观察组更差,计算比较t=11.752、8.239、6.913有比较性,P<0.05。
6.4 2组间护理满意度统计对比:对照组中患者反馈非常满意7例、一般满意 12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度为63.3%。而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为90.0%.可见,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值低于观察组,比较统计x2=5.962,证明P<0.05。
膝关节损伤通常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慢性病症,损伤部位以半月板和韧带为主,膝关节损伤发生后患者首先会感到剧烈疼痛,并且受伤部位在短时间内会迅速红肿,外观可视明显。对此种病症及时的治疗对于关节恢复至关重要,而决定患者恢复效果关键不仅在于手术方式的确定,还是由围术期的护理方式而决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则是一种重建关节功能、减轻病痛的临床治疗术式,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某些情况下是治愈此类患者的唯一的有效措施[4-5]。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出现普遍提升了此病的临床治愈率,主要以其手术技术成熟、手术治疗期较短优点,在临床中使用率逐渐提升。但是随着不同类型的膝关节急性损伤症类型越发增多,有些术式下对患者造成的伤口面积很大,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故而需要全面的护理干预-围术期规范化疼痛护理,才能保证患者的恢复状态在良好水平上。在患者术前、术后要经过评估-干预-评价-修订等步骤将疼痛护理工作做好,而且此护理法能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帮助患者了解膝关节相关疼痛护理知识,丰富专科护理工作内涵,达成预期疼痛护理干预质量、疼痛持续可控的目的[6-7]。
结果所见,护理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手术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而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加入规范化疼痛护理,能提升膝关节功能性恢复进程,缓解其疼痛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