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翠
说起语文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对每篇文章进行精心讲解,不错过文章中的任何细节;对文字、词语以及长短句尤为重视,对词、句、段中隐藏的道理与思想挖掘很深。
但在我们的群文阅读课堂上,你听到的是教师柔和的引导话语,看到的是学生一篇文章接着一篇文章地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量,真正实现了让学生阅读的阅读课。
什么是群文阅读?2009年,台湾学者赵镜中对群文阅读的特征做了大致描述,就是相同议题、多个文本和探索式的教学。群文阅读的发展很早就见于日本的群书阅读、我国台湾的多文本阅读以及大陆各个地方不同的探索内容——综合来讲,“群”者,多也,聚也;“群文”,汇聚多篇文章;群文阅读就是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简称,是悄然兴起的一种教学实践。
近一两年,我们围绕“群文阅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从中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可喜的收获。
一、群文阅读的特点
1.議题具有开放性和可讨论性
群文阅读的核心问题是“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和探讨所得的结论常常有多种可能性,即具有开放性和可讨论性。而群文阅读围绕一个主题组合两篇或多篇文本的属性,恰好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始终紧扣核心主题进行广泛探讨,从而在课堂结束或阅读完成时能获取不同的结论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2.选文彰显丰富性与异质性
在文章选取中,我们一般按照恰当的方式将选出的文本组合在一起,有时以主题为线索,有时以回忆同样的作者、同样的题材作为组文方式,选文内容可涵盖诗歌、小说以及科技等多方面,不唯一,不固定。这样,我们的选文在一定程度上就彰显了丰富性和异质性。
3.教学方式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发现与学习方法的习得及练习过程。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运用小组讨论、自主探讨的方法对文本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同时运用学到的阅读技巧如略读、默读,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方式的习得以及阅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
综合了议题、选文以及教学方式的组合特点,我们对群文阅读进行了重新定义: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由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力和思考力,就成为我们开展群文阅读的终极目标——这是一种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群文阅读与其他阅读的区别
1.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的区别
在阅读教学中,单篇阅读因“单课单篇,耗时多,效率低”“教师为主,灌得多,学得少”“重视精读,轻视略读,漠视自读”“感情朗读过多,默读静思甚少”“窄化语用,使其沦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低效小练笔”等弊端,饱受诟病。
与之对应,群文阅读因“以默读为主,重视跳读、浏览、精读,结合引用性的朗读”“主动设计讨论话题,自己说出自己的理由,没有答案”“重在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以一组组文章为主,强调一组文章的共同话题”“教师和学生根据学生的语文程度和兴趣选出文章”“在阅读中识字”“多层次的文章同时进行阅读,没有固定作业”“重在过程性评价”等诸多优势,对拓宽学生视野、丰富阅读材料、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大有裨益。例如,在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中,以“严监生”片段为例,我们确立了“全面认识人物形象”议题,组织学生阅读《儒林外史》中严监生的另外三个故事——为妻子王氏延医求药(深爱妻子)、自掏腰包为哥断官司(胆小怕事)、病后求老舅照顾儿子(喜爱儿子),从而认识了严监生的不同侧面,知道“他是一个既慷慨又吝啬的人,是一个谨小慎微、懦弱善良的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2.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的区别
在阅读教学中,过往施行的“主题阅读”方式,文章组合的依据主要是人文主题,比如友情、人与自然、父母之爱等;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对某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更多采用链接阅读,一篇为主,其余几篇为辅。而目前渐渐崛起的“群文阅读”方式,则是文章组合的依据比较多元,并且更注重阅读策略、表达方式等;围绕一个话题,自己选出自己的认识,没有固定答案;更多采用同时阅读,多篇并重。
从中可见,在群文阅读语境中,阅读文本之间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这个逻辑关系,有时是文本学习中的“主题”,有时候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设定但看不到的多元“议题”,而“主题”“议题”的不可见性,让学生有了可以探讨、分析、比较、判断的充足空间,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并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三、群文阅读的具体实施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于泽元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形式的变化,而更应该关注文章内容的勾连和教学实质的改变”。在群文阅读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模式学习了于泽元的理论基础,采用了“确定群文阅读的议题”“形成组元与建构”“师生达成共识”“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教学实施分为“围绕议题,静心默读——熟悉文本,自读自悟——聚焦议题,交流分享——集体建构,形成共识——拓展训练,能力延伸”五大步骤。
在此,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群文阅读为例做详述。
第一步是围绕议题,静心默读。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突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同时以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教师引入三篇文章《慈母》《母亲的折子》《孩子,你妈妈为什么打你》,引导学生围绕议题默读三篇文章。
第二步是熟悉文本,自读自悟。这需要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课文进行整体把握,边读边梳理:有哪些例子表现母爱?哪些是表达母爱的关键句子?
第三步是聚焦议题,交流分享。这是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方位对话,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师生共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这里,无论学生表达、分享的感受以及内容质量怎么样,他们都会得到尊重。
第四步是集体建构,形成共识。在学生充分交流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群文的一组文本进行批判式阅读、纵深式阅读、横向阅读,引发学生针对议题进行有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质疑、重读、辨析、解疑。
第五步是拓展训练,能力延伸。课堂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在生活中。在“母爱”一组教学最后,推荐学生延伸阅读散文《做梦》《童年的事》以及诗集《星星》《泉水》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但繁重的课业任务使得学生无法做到大量阅读——这一两年来,我们经过思考和实践,寻找各种不同议题的不同文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群文阅读课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了学生主题式阅读的思维模式,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相信群文阅读的研究和实施,会在中国语文教学的土壤茁壮成长,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