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近来,泰国总理巴育难得舒展眉头,却又开始焦头烂额。
原来,9月30日,泰国宪法法院承认巴育的实际总理任期未满8年,可继续留任,让被停职五周的他得以官复原职。不到一周后,泰国东北部发生近年来全球单人实施的最严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之一,造成了38人死亡。次日,泰国全国政府机构降半旗致哀。
作案者是一名34岁的前警察,因吸毒被警察局停職了,诸事不顺,就对当地一家幼儿园进行了“无差别射杀”。这场悲剧,让全球目光聚焦到了泰国的枪支暴力与毒品问题上。
对“乌泰沙旺儿童发展中心”的孩子们来说,10月6日本是寻常的一天。这天,3岁的埃米和班里11个年纪相仿的小伙伴,在幼儿园里学了写字和画画。上午10时左右,老师给家长们发去照片,孩子们的脸上还洋溢着笑容。
然而12时30分左右,潘亚·卡姆拉布(Panya Khamrap)带着一支9毫米口径手枪和一把收割稻草用的长刀,冲进了幼儿园。当时,埃米正挨着她最好的朋友在睡午觉。
这天刚好碰上家长休假,又适逢雨季,因此原本托管了70多个孩子的幼儿园,这天只来了20多人。
潘亚朝大门开了两枪后,一脚把门踢开。他把枪口转向工作人员,打中了一名怀有八个月身孕的老师,然后逐个闯进了幼儿园的3间教室。在大约20分钟内,他射杀砍死了22名睡床上的儿童。这些孩子,小的才2岁,大的也不过5岁—都才处于只会用大哭来表达恐惧的年纪。
而埃米,是这场杀戮中唯一幸存的孩子。警察在孩子们的尸体旁,发现了蜷缩着的埃米。他们用布盖住了她的脸,抱着她离开了这片血泊。
3岁的埃米,还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一切。奶奶告诉她,她的朋友和老师都死了,幼儿园也关了。但她太小了,还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她以为朋友们只是睡着了。她还是想去上学,不停地问起她的好朋友帕塔拉乌特。
在幼儿园对儿童和老师大开杀戮后,前警察潘亚开着白色皮卡车,撞倒几个路人,赶回3公里外的家,之后又攻击了两名邻居,并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继子),最终将枪口对准了自己。
这场暴戾行动以潘亚的自杀告终,共计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8人死亡。那辆往返于幼儿园的白色皮卡,也湮没于潘亚施放的火中。凶手没有留下遗嘱,人们只能靠过去的碎片,一点点拼凑出这个杀人狂魔的形象。
潘亚·卡姆拉布在农磨兰普府的偏远地区—泰乌泰村长大,后来考进了曼谷的一所重点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警察,在曼谷商业中心的两个警区工作。在警局任职期间,潘亚的表现出色,2019年他被提拔为中士。
但在曼谷待了6年后,他为了照顾母亲,于2019年搬回了农磨兰普府的乡下。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潘亚变得脾气暴躁,出现了暴力倾向,和同事打架,还染上了毒品。
那年他离了婚,开始和一名在酒吧工作的女人同居。据一位邻居透露,潘亚出门时经常把她和儿子锁在家里。
今年1月,潘亚因为吸毒被停了职。警方如今的初步调查表明,潘亚此后一直存在严重的家庭问题和经济问题。在案发几小时前,潘亚刚因毒品指控出庭受审,结束后便到幼儿园去找他的儿子。但这天,他的儿子并没有去上学。
潘亚的母亲透露,事发当天潘亚和妻子大吵了一架。他的邻居在黎明时分听到,女方提出要离开潘亚。当地警方认为,这场暴行的导火线,可能就是他“想要发泄(怒火)”。
据潘亚的邻居们说,在案发前几天,潘亚连续几个晚上都在自家后院拿着一把手枪射击。虽然泰国法律禁止在家里或公共场所开枪,但这次却并没有人报警。
泰国警察总署副署长苏拉切表示:“如果先逮捕了他,这事可能就不会发生。”但附近的村民Polyeam说:“我们怎么报警?他(潘亚)就是警察。”
这场暴虐的杀戮,不可谓与泰国枪支法律的漏洞无关。
泰国是东南亚持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数据,泰国有超过1000万支私人拥有的枪支—泰国总人口约为7000万,也就是说,该国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人持有枪支。
定居泰国的自媒体博主查理在曼谷待了两年。据他的观察,泰国有枪的人确实不少。
他曾前往曼谷附近的三若芭莎区(Wang Burapha)—著名的“枪店一条街”,那里聚集了大约80家枪店,“什么枪都有”。很多泰国人都会到这个地方买枪—主要是买手枪和步枪。查理说:“常见的格洛克19式手枪,售价大约为一万多元人民币。”
泰国明面上对枪支的管制并不算松懈。它规定,枪支只能从持证的经销商处购买,而且这些经销商每年可销售的枪支和弹药数量,也都有所限制。此外,申请人还需要通过背景调查—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条件、收入和犯罪记录等,只有年满20岁,且具有自卫、保护财产、运动、狩猎等需求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持枪许可证。
但查理觉得,在泰国买枪实际上很容易,“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到”。
以三若芭莎区的枪店为例,这些枪店原则上不允许外国人进入,但若是“有心”,倒也不难“另辟蹊径”。据查理描述,外国游客可以“借用”泰国人的身份证,把枪买回来。
也就是说,这把枪虽然登记在泰国人名下,但真正的使用者却另有其人—区别只在于买方需要多出一笔“租借身份”的费用。
从法律上看,泰国对于私藏枪支的处罚力度并不低。在这个国家,非法持有未注册枪支的人可能会面临10年的监禁以及2万泰铢 (约合人民币3760元)的罚款。
但现实数据却狠狠“打脸”泰国律法。在该国流通的1000多万支枪中,只有约600万支经过合法注册。
在泰国,合法枪支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一把0.22英寸口径步枪的起步价大概是3万泰铢,手枪大约为8万泰铢(约合人民币1.5万元),高端品牌的价格甚至可能超过10万泰铢。作为参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泰国2021年的人均GDP为7233美元。
相比之下,泰国人更愿意購买那些非法的枪支,因为它们既便宜,又不需要繁冗的手续。只不过,让人略感荒谬的是,黑市武器的关键来源之一,竟然是面向泰国执法部门和政府官员的“福利枪”。
2009年,泰国内政部提出了一个枪支福利计划—泰国皇家警察、海关部门、国有企业等国家机构,可以从当地枪支贸易商处,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口枪支,且购买的数量不受限制。
通过该计划购买的手枪,平均价格在4万到5万泰铢之间。据2021年的媒体报道,“福利枪”主要用于战争和冲突地区,一般来说,它们的价格会比市场价便宜30%~70%。
2019年2月,大城府(泰国故都,位于曼谷附近)一名叫桑蒂的警官,就通过官方渠道买了11把9毫米口径手枪,然后以每支2万到2.8万泰铢的价格卖给客户。
这些在泰国各地流通的“黑户”枪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随着暴力登场。根据泰国皇家警察的记录,在2016—2019年的刑事案件中,有9万多起与非法枪支有关。根据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2019年的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泰国是东南亚枪支凶杀案件数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菲律宾。
今年6月,《曼谷邮报》在一篇社论中指出:“为了控制枪支暴力,像‘福利枪’这样容易被滥用的计划必须取消。”
两年前,泰国东北部的一家购物中心也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枪击案。当时,32岁的陆军中士贾克拉潘特·托马身穿迷彩服、头戴头盔,用一支冲锋枪射杀了29人,并造成58人受伤。调查人员后来发现,托马一共拥有三支手枪、一支霰弹枪和一支步枪—这些枪支,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枪支福利计划购买的。
据潘亚邻村的副村长说,潘亚曾谈起过这桩凶杀案,他当时表示:若是自己作案,会杀死更多人。
鉴于潘亚的魔怔行为,泰国当局最初认为,凶手作案前可能吸食了甲基苯丙胺。
潘亚此前对一种名为Yaba(俗称“疯药”)的毒品上瘾。Yaba含有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会让吸食者极度兴奋。据专家解释,这类药物会导致妄想症,引发幻觉和暴力行为,戒断时还会令人出现精神问题。
不过,根据当天的尸检结果,潘亚体内并未发现任何毒品痕迹,但他近期是否吸食甲基苯丙胺尚未可知。
泰国是全球因毒品犯罪入狱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据泰国公共广播服务公司下属“Thai PBS World”新闻网今年9月的报道,泰国当局在短短6个月内,共逮捕了144110名涉毒人员,同期查获了2.72亿片甲基苯丙胺 (冰毒的主要化学成分)、8691公斤冰毒晶体,以及484公斤海洛因。
在“10·6杀戮”的影响下,总理巴育于10月12日宣布了一系列应对毒品问题的“紧急措施”。例如,精神失常或存在吸毒行为的持枪人,将被吊销持枪许可证并收缴枪支。
这并非泰国第一次向毒品宣战。2003年,时任总理他信·西那瓦也曾发起一场反毒品运动。据2001年的相关报道,当时泰国15—24岁的青少年中有60万人吸食毒品,泰国人每年因服用“安非他命”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88亿元)。
泰国民众苦毒品久矣。该国的毒品问题自1950年代开始凸显,但直到1990年代,甲基苯丙胺的泛滥才引起该国政客的关注。由于紧挨着多个生产甲基苯丙胺的国家,泰国一度被当作转运毒品的绝佳地点—《曼谷邮报》将其形容为“毒品的中转枢纽”。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也曾指出,泰国是缅甸掸邦运输冰毒的主要过境国之一。
泰国境内的甲基苯丙胺大多产自泰缅边境,由于价格低廉,消费群体多为泰国农村的打工者。这些药片在街上的售价低至20泰铢,折合成人民币还不到4元。“充裕”的市场空间以及价格低廉的商品,为该国培养了130万(2014年数据)“瘾君子”。
但就是这个吸毒人数占总人口2%的泰国,于今年6月正式将大麻合法化,并向民众送出了100万株大麻幼苗,意欲在医用大麻市场上大放异彩。
一时之间,曼谷郊外公开办起了“大麻节”;清迈的游客喝上了高浓度的大麻鸡尾酒。此举究竟是为该国低迷的经济雪中送炭,还是在让毒品危机雪上加霜?立法者们或许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