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颖王先甲杨文俊
(1.成都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2.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3.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0)
泥沙资源化的途径或方式,一种是公益性利用,包括放淤改土、机淤固堤、输沙入田等,具有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持与实践经验[1]。另一种是以盈利性、创造新效益为目的的市场利用,传统的是将河道采砂直接用作建筑材料,目前已具有相对规范的指导。而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作为市场利用的一种新途径,实施主体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不但充分发挥了泥沙的潜在价值,还可以缓解自然资源紧缺的现状,符合国家能源和环保的政策[2-3]。然而,由于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的研发成本高、资金投入风险难以判断、成本收益不平衡、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企业自主实现泥沙资源化的动力相对不足。面对经济效益与生态发展需要之间的不平衡、泥沙利用市场环境与政策体制机制之间的不匹配[4],政府给予企业科学合理的财政激励补贴,成为积极引导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促进泥沙资源化走向市场化和规模化的一种有效举措。
为构建由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的泥沙资源化市场化激励补贴机制,考虑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作为委托人,通过签订生产契约的形式委托企业利用清淤泥沙生产生态产品,强化产出绩效对企业资金回报的激励效果,根据绩效水平给予企业相应的政府补贴。基于以往委托-代理制生产生活经验[5-6],政府设置有效激励机制前需要考虑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企业可能利用信息优势产生偷工减料、怠工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并谋取高额补贴,而由于政府无法观测企业的实际生产行为,更缺乏有效监管措施,由此形成的道德风险问题将严重影响泥沙生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为此,针对这种差异目标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努力水平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是施行泥沙资源化市场化政府补贴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投入生产的关键现实问题。
目前,关于清淤泥沙资源加工生态产品的市场利用还没有具体的补助办法。中国的泥沙问题突出,从输送、清淤及分配的角度对泥沙治理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已有很多[7-8],关于泥沙资源化及相关理论是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形成并提出的新理念,学者们关于泥沙资源化的研究也已取得很多成果[9-16]。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关于泥沙资源化的定性分析主要集中于泥沙资源化的途径、技术可行性评价、泥沙淤积效应及发展前景、泥沙有机物含量分析等方面[9-13],定量分析主要集中于优化配置模型及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14-16],主要将泥沙资源化看成一个主体的优化决策分析问题,文献4提出应将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市场行为与政府补贴优惠机制结合起来。现有文献没有对泥沙资源化中政府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专门研究,泥沙资源化中涉及的政府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还很有限。
将委托代理理论应用于节能减排、废旧产品回收、资源配置等领域已取得丰富成果,研究表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抑制代理人寻租的一种科学方法[17-19]。然而,泥沙资源化实际应用中,以产出为标准建立的激励契约结构并不一定能防止企业不作为或谋私利,可能会导致泥沙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使得激励机制失效。针对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与仅采用激励手段相比,采用激励与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在提高代理人努力的基础下可使得各方效用最大化[20-24]。然而,如果政府监督成本过高从而超过了企业信息租金的减少,对政府也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理性地作出最优激励策略,提高泥沙利用效率,在最优契约结构下达到激励与监督效益的最大化,这对于政府而言才是有意义的[25-26],也是建立政企激励机制以及合作模式的关键问题。
泥沙资源化实践中,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尚未形成。Joseph 和Thevaranjan[22]把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列看待,从本质上认为监督也是激励机制的构成项;徐鹏等[23-24]表明银行采用激励与监督相结合的手段会使第三方物流更加努力工作;任鸣鸣等[27]针对电子产品废弃物源头污染治理问题,考虑了政府的监督成本,设计了政府对生产商的最优激励契约合同;郭汉丁等[28]、Zhang等[29]通过分析表明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者多层次合作协同效益的有效措施;Vafa l··[30]考虑了委托-监督-代理三层次模型,由监督者向委托人汇报关于代理人产出的信号,并考虑了监督者和代理人间的串谋问题。这些文献为本文构建政府监督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关于监督机制的文献一类是由委托人自己对代理人实施激励与监督,加入监督强度参数对激励模型进行改进[23-24,27-28],直接监督可能无法抵消委托人付出的较大代理成本进而损害委托人的监督绩效;另一类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督者,研究了监督反馈的信号结构对激励效果的影响[30-31],但大多数都忽视了监督努力水平或监督强度对监督有效性的制约。
综上所述,本文从泥沙资源化实际问题背景与不同实践主体行为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监督手段降低外部随机变量的影响,构建泥沙资源化的政府激励与监督机制,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本文与已有文献主要区别及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从经济学与机制设计角度对泥沙资源的市场利用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2)设计了不对称信息下泥沙资源化的政府监督机制,考虑了监督努力水平对契约结构和政企期望效用的影响;3)通过权衡监督成本和监督收益,对比分析采用单一激励以及激励与监督相结合两种措施下的最优契约结构,实现泥沙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促进泥沙资源市场利用的政府补贴激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国家逐渐禁止了开山、河道采砂的行为。对水库清淤泥沙进行资源化,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以及新时代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需要,也是近年来泥沙治理利用的关键课题之一。由于黄河泥沙的特殊性,实践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水库为实现泥沙处理与利用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前提条件[1,32]。因此,对于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的市场利用,主要考虑为黄河流域水库清淤泥沙,也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
参考河道采砂规范及规定进行泥沙资源化的行为主体分析[33-34]。泥沙资源市场利用中政府与企业构成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以社会环境效益为目标,积极认定、争取或制定优惠政策,授权批准水库清淤泥沙的出售或资源利用。企业是泥沙资源化的生产者和实现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遵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受政府委托并享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努力利用泥沙资源,提高泥沙资源利用的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结合泥沙资源化的实际背景,参考工程领域的经验,政府还可以抽调相关责任部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主管部门)组成专业监督小组,对企业的泥沙利用加工行为进行监督。由此,政府、企业与监督小组构成了泥沙资源市场利用实践的主体。
在政企不对称信息下,政府的问题就是如何设计契约,保证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致性,充分利用经济和政策杠杆,提高企业进行泥沙资源市场利用的积极性以及监督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泥沙资源市场利用效率。
针对以上泥沙资源化的实际背景和参与主体分析,参考Holmstrom 的参数化模型[35],将其进行简化,提出模型参数及假设如下:
(1)符号说明
e:企业泥沙资源化的努力水平,e≥0;
θ:与企业努力水平不相关的随机因子,θ~N(0,σ2);
q:泥沙生态产品产出量;
k:企业常规投入边际努力成本系数,k >0;
h:企业变动投入边际努力成本系数,h >0;
α: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 >0;
t0:政府给企业的一次性固定补贴;
t:政府给企业的激励系数;
γ:企业的潜在收益系数;
ρ:企业的风险厌恶系数,ρ >0;
l: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
ζ:与社会环境效益转换效果不相关的随机因子,ζ~N(0,τ2);
UA:企业的效用函数;
S(q):社会环境效益产出;
UP:政府的效用函数;
ΠA:企业效用函数的期望值的确定性等价收入;
ΠP:政府效用函数的期望值。
(2)企业行为和目标分析
泥沙资源市场利用中,企业利用清淤泥沙以一定比例制作新型材料或生态产品,基于自身理性选择努力水平e,主要反映企业在生态产品研发、除杂加工、检测、减量化处置、环境污染防治等生产过程中的清淤泥沙利用行为,使泥沙资源产生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该努力水平能间接反映企业在与政府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投机行为。
假设企业的努力水平e是连续变量,产出为q=αe+θ,α为企业生产能力系数,包括清淤泥沙的收集、除杂、检测、减量化处置与加工利用能力,表示在清淤泥沙生产中突发不可控风险时,企业提供满足政府标准和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能力。该参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生产效率、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与管理水平等有关;θ表示为与企业努力水平不相关的随机因子,如温度、湿度等,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即θ~N(0,σ2)[36]。随机因子θ的方差越小,泥沙生态产品产量就越与企业付出的努力程度大小有关,政府补贴对企业努力水平产生的激励效果就越好。
企业努力的成本假设为ψ(e)=ke+(如人力资源、技术和设备、研发专用性资金等投入)[37-39]。包括两部分:常规成本和变动成本。常规成本是企业为设备改造或购置新设备、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等方面单位成本不变的投入,k>0 为企业常规投入边际努力成本系数;变动成本是企业用于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等方面单位成本变化的投入,h >0 为企业变动投入边际努力成本系数。
经政府对水库清淤泥沙的授权后,企业向政府交纳单位资源费,进而加工生产生态产品获得利润[40]。根据资料显示,通过筛选除杂后的泥沙具有较高品质与附加值,制作的泥沙生态产品包括泥沙蒸养砖、保温隔热材料等也根据所属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价格标准。因此,单位资源费和产品价格为市场决定的外生变量,在模型中不予考虑。
政府对企业给予“固定+分成”的激励模式,政府的线性补贴契约为t(q)=t0+tq,t0为政府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人才支持的一次性固定补贴(与产出无关);t为激励系数,是企业分享的产出份额[35-36]。由于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除了获得政府的补贴以外,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偏好增加,这种变废为宝的途径使得企业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赢得更好的社会声望,进而提高企业的潜在客户数量以及产品销售量等。因此,在此假设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获得的潜在收益为v=γS(q)=γ(le+ζ)[27],γ为企业的潜在收益系数,γ越大,企业将来从现阶段泥沙资源化的努力中得到的潜在收益越大。
假设企业是风险厌恶的,则企业的效用函数为:
(3)政府行为和目标分析
假设政府是风险中性的,政府获得的社会环境效益产出为S(q)=le+ζ[36],l为社会效益转换系数,与企业加工生态产品所属行业的类型等因素有关,表示企业通过泥沙资源化的努力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改善程度;ζ表示为与社会环境效益转换效果不相关的随机因子,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装备先进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水平等对社会环境效益造成影响的因素,ζ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τ2的正态分布,即ζ~N(0,τ2)[41]。政府的效用函数为:
由于政府是风险中性的,政府效用函数期望值等于其效用的期望:
(1)对称信息
首先以对称信息作为基准进行分析,对称信息下政府的契约设计规划问题可描述为(P1):
其中,式(6)为企业的参与约束,式(7)、式(8)为有限责任约束。
由此表明,对称信息下政府无需对企业进行激励,只需给予一定的固定补贴即可。
(2)不对称信息
政府通过设定补贴和激励系数对企业泥沙资源市场利用行为进行约束和激励,由此提高企业泥沙资源化的积极性,减少或抵消企业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损失,实现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此时,政府的契约设计规划问题(P2)可描述为:
其中,式(11)为企业的参与约束,式(12)为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式(13)、式(14)为有限责任约束。由此可知,政府的激励机制模型是一个两层优化问题,求解时可将其转换为单层优化问题。通过对确定性等价收入ΠA求导,得到关于企业的努力水平的一阶和二阶条件:
通过求解规划问题(P3)可得定理1:
定理1政府委托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下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激励契约满足:
结论1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下,最优激励系数t跟随随机因子θ、风险厌恶系数ρ和企业的边际努力成本系数h的提高而降低,跟随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的增大而增大,跟随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政府的最优激励系数与企业的潜在收益系数γ、边际努力成本系数k、随机因子ζ无关。
结论1 表明,不对称信息下,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的过程越受外界随机条件包括天气变化、温度和湿度等的影响。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差,变动投入的成本越高,那么泥沙资源化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越会促使企业产生偷懒怠工的想法,由此政府就降低给予企业的最优激励系数;企业努力进行泥沙资源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越大,政府就提高给予企业的激励系数;如果企业生产能力较差,激励系数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由于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标准,企业的收集、除杂、检测、减量化处置与资源利用越来越形成规范的清淤泥沙管理体系,此时政府对企业的激励能发挥最佳效果;而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并超过了一定程度,企业泥沙资源化处置与利用的工艺已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政府的最优激励系数应减少,最后稳定在一定范围。政府的最优激励系数不受企业将来获得的潜在消费量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同时与企业常规投入的成本、生产装备先进水平、经济状况等因素无关。
将激励系数t的表达式即式(21)带入到
进一步得到:
根据定理1 的分析过程,求解企业的努力水平e关于政府激励系数t、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企业潜在收益系数γ、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以及常规投入边际成本系数k的一阶条件,得到
表明企业的努力水平与政府的激励系数、企业生产能力系数、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以及企业潜在收益系数呈正相关,政府给予企业的激励系数、企业生产能力系数、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以及企业潜在收益系数越大,企业越努力进行泥沙资源化生产;<0,表明企业的努力水平与成本系数呈负相关,企业的努力成本越大,企业的努力水平越低。
由于政府的激励系数t与随机因子θ、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呈负相关,而企业的努力水平e与政府的激励系数t呈正相关,可知企业的努力水平与随机因子θ、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呈负相关,由此得到结论2:
结论2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下,企业的泥沙资源化努力水平随着政府激励系数t、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以及企业潜在收益系数γ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常规投入边际成本系数k、随机因子θ、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的增加而减少。
结论2 表明,不对称信息下,企业生产工艺越规范越成熟,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越大,企业潜在收益越大,政府给予的激励系数越大,企业就越能付出高努力水平;而当企业受到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越大,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差,努力的负效用或投入的成本越高,也就越容易出现消极怠工情绪或偷懒行为,从而导致努力水平越低。
由此可知,不对称信息下,政府的最优契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使得企业付出最优努力水平,同时企业仅获得保留效用,政府效用函数的期望值与激励系数t的大小有关。进一步比较发现e <e*,根据前文分析,对称信息下政府的最优期望效用为,tα <l,通过比较可知(l+γl -k)2>(tα +γl -k)(2l -tα +γl -k),从而得到ΠP*>ΠP。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向下扭曲,政府的期望效用减少,同时企业获得了信息租金。这是政府为激励企业进行高努力生产活动必须付出的激励成本。然而,当政府需要付给企业的信息租金较大,导致政府激励努力的成本超过激励努力的期望收益,此时的契约结构对于政府而言不是最优的,因为政府无法促使企业实施高努力水平,政府的激励效果不佳,最终导致激励机制的失效或低效率。为缩小政企信息差距,提高企业的努力水平和政府期望效用,政府可考虑引入监督机制对激励契约进行改进,进而提高激励机制的效率与加强对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因此,接下来就分析引入监督机制对各参与主体行为的影响及激励契约的变化,通过权衡信息租金与监督成本,确定政府最优激励契约结构,更好地提高泥沙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完善泥沙资源市场利用的政企激励与合作机制。
(1)符号说明
a:监督小组的监督努力水平,a∈[0,1];
κ:外生随机因素产生的监督信号误差,κ~N(0,χ2);
R:监督小组获得的信号;
tA:监督机制下政府给企业的激励系数;
(2)监督机制下参与主体行为和目标分析
假设在泥沙利用的产出结果实现之后,监督小组获得一个关于企业努力水平信号R。而监督小组获得的企业努力水平信息是有一定概率的,假设κ为各种外生随机因素产生的误差(κ~N(0,χ2)),企业的努力水平e和κ共同决定监督小组获得的信号R(e,κ)[42]。监督的目的是使观测结果R准确表达企业真实努力水平,使随机因素的影响最小。令R=ae +(1-a)κ,0 ≤a≤1 为监督小组的监督努力水平或监督强度,监督努力水平越大,结果越接近企业的真实努力水平,同时外生随机因素的干扰越小,反之亦然。监督成本为c(a)为监督成本系数[30]。
监督机制下,根据1.2 节的分析,企业效用函数期望值的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假设监督小组为风险中性的,政府知道监督小组的监督努力水平,政府和监督小组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令tS为监督小组的补贴,为监督小组的保留效用,实际中应满足tS
政府效用函数期望值等于其效用的期望:
监督机制下,政府的契约设计规划问题可描述为(P4):
其中,式(28)为企业的参与约束,式(29)为企业的激励相容约束,式(30)为有限责任约束。对企业确定性等价收入ΠA求解关于努力水平e的一阶条件:
通过求解规划问题(P5)可得定理2:
定理2政府委托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不对称信息监督机制下政府为企业提供的激励契约满足:
根据定理2,由于监督努力水平是可以由监督小组调整的变量,因此实际可能存在两种极端情况:(1)当监督努力水平a=0 时,根据式(36),政府给予企业的监督结果激励系数,根据式(35),,得到政府的契约结构,这表明如果监督小组不对企业的努力水平实施监督,则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就只与企业的产出结果有关,此时的结果与激励机制下的定理1 一致,但由于政府此时还要给予监督小组补贴tS,导致政府的期望效用水平与不引入监督时相比向下扭曲,这种情况对于政府是最不利的;(2) 当监督努力水平取极端情况即a=1 时,监督结果R=e,监督小组能获得企业努力水平的正确信号,根据式(35) 和式(36),政府给予企业的激励系数tA=0,监督结果激励系数,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由企业的努力水平和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决定。
结论3政府引入监督机制后,政府最优激励系数随着监督小组努力水平a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随机因子κ的增加而增加,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等其他参数对激励系数的影响与结论1 一致。
结论3 表明,政府引入监督机制后,监督小组付出越高的监督努力水平,企业具有的信息优势变小,偷懒的机会变小,企业就越能够自觉地付出高努力水平,由于监督机制下政府还要付出监督结果激励系数,政府就可以适当降低企业的激励系数。进一步分析,当不引入监督时,政府只能依据产出结果对企业的努力水平做出推断,而引入监督后政府可依据产出结果和监督信号R来推测企业的努力水平。随着监督努力水平的提高,政府获得的信息性水平越高,因此产出结果的信息价值降低,政府的激励系数也就适当降低;当监督小组获得的信号受到各种外生随机因素的干扰越大,也即监督小组获得正确信号的能力越差,为了避免引入监督后,监督小组反馈的错误信号使得企业补贴与努力不符而使企业产生消极情绪,政府应该适当提高给予企业的激励系数。由此得到如下结论4:
结论4泥沙资源市场利用中政府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之间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结论4 表明,监督保证了政府以较低的激励系数促使企业付出高努力水平,在给予更少的激励补偿强度下更好地监督企业生产。
结论5政府引入监督机制后,政府最优监督结果激励系数随着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企业的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以及随机因子κ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随机因子θ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监督小组努力水平a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
结论5 表明,政府引入监督机制后,当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差,变动投入成本越多,监督小组获得正确信号的能力越差,越会促使企业产生悲观情绪或偷懒行为,那么政府就降低企业的最优监督结果激励系数;企业努力进行泥沙资源市场利用,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越大,企业利用清淤泥沙加工生态产品的过程受到温度、湿度等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越大,为了通过监督降低外界不利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政府提高企业的最优监督结果激励系数;如果企业生产能力较差,监督小组付出的努力水平在一定强度内,政府最优监督结果激励系数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此时政府对企业的监督激励产生的效果是最好的;而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或监督小组的努力水平提高并超过了一定程度,企业由于自身成熟的工艺水平的内在激励和监督小组高监督强度的外在激励,政府的最优监督结果激励系数应适当减少。
根据定理2 的求解过程可知,引入监督机制后,企业的努力水平e与tA、tA1、l、γ呈正相关,政府给予企业的激励系数、监督结果激励系数、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企业潜在收益系数越大,企业越努力进行泥沙资源化生产;企业的努力水平e与h、k呈负相关,企业的努力成本越大,企业的努力水平越低。
将激励系数tA、监督结果激励系数tA1 的表达式,即公式(35)、公式(36) 带入到e=进一步得到:
根据公式(38)求解企业努力水平e关于α、a、θ、κ的一阶条件,得到
表明引入监督机制后,企业的努力水平与企业生产能力系数、监督小组的监督努力水平呈正相关,企业生产能力系数越大,监督小组付出越多监督努力,企业越努力进行泥沙资源化生产;企业的努力水平与随机因子θ、κ呈负相关,表明随机影响因素越大,企业的努力水平越小;由于与ρ呈负相关,而企业的努力水平e与呈正相关,可知企业的努力水平e与ρ呈负相关,由此得到结论6:
结论6政府引入监督机制后,企业的泥沙资源化努力水平随着监督结果激励系数、监督小组的监督努力水平a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随机因子κ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参数对企业努力水平的影响与结论2 一致。
结论6 表明,引入监督机制后,政府给予的监督结果激励系数越大,监督小组的监督努力水平越高,企业就越能积极地进行泥沙资源化生产。而当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差,努力的负效用或投入的成本越高,或是监督小组获得正确信号的能力越差,企业也就越容易出现消极怠工情绪或偷懒行为,从而导致努力水平越低。
根据以上分析,为进一步比较单一激励与引入监督后政府的最优契约结构,将以上分析结果汇总,见表1。
表1 激励与监督机制下各参数的求解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s under incentive and supervisory mechanisms
比较不监督和引入监督后企业努力水平等的变化,tα <tAα+<l,存在由此可知,引入监督后,企业的努力水平与仅采用激励机制相比得到提升,激励系数变小,增加了监督激励系数。同时结合表1 与结论6 的结果,监督能够增强政府的激励效果,减轻激励失效的情况,因此引入监督机制可以提高政府对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然而只有当ΠPS≥ΠP,即引入监督的成本小于监督的收益时,政府的期望效用与仅采用激励机制相比提高,对政府而言引入监督机制才是有利的,否则对政府就是得不偿失的,政府需要据此理性做出判断,将在下节的算例分析中给出具体的结果。
为进一步分析计算结果的现实操作性和各参数的相互关系及最优解,本节采用数值算例进行深入分析,数值模拟中只要保证l +γl -k >0 即可。令k=1,h=2,α=1,l=2,γ=2,ρ=0.8,σ2=1,τ2=1,χ2=4,a=0.5,=0,m=0.1。计算可得:
(1)当政企信息对称,激励机制下,政府给予企业的固定补贴t0*=1.65,激励系数t*=0,企业最优努力水平e*=2.5,政府期望效用ΠP*=3.35;(2) 当政企信息不对称,激励机制下,政府给予企业的固定补贴t0=0.287,激励系数t=0.77,企业最优努力水平e=1.885,政府的期望效用ΠP=2.03;监督机制下,政府给予企业的固定补贴=0.095,激励系数tA=0.7,监督结果激励系数=0.35,企业最优努力水平eA=1.94,政府的期望效用ΠPS=2.08,由此可知ΠP*>ΠPS >ΠP,对政府而言,此时引入监督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努力水平和政府期望效用,对政府是有利的,激励与监督相结合机制的最优契约结构使政府的激励效果最佳。
为进一步分析各参数的影响,绘制政府激励系数t、企业最优努力水平e与政府期望效用ΠP、政府固定补贴t0与监督结果激励系数t1随着随机因子θ、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随机因子ζ、企业潜在收益系数γ、企业保留效用、监督小组努力水平a、随机因子κ、监督小组保留效用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图,如图1-图14 所示。t*、e*、ΠP*为对称信息下激励机制的结果,t、e、ΠP为不对称信息下激励机制的结果,tA、eA、ΠPS为不对称信息下监督机制的结果。
图1~图6 分别为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随着随机因子θ、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企业生产能力系数α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由图1 可知:(1) 对称信息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随机因子θ无关,表明对称信息下,企业泥沙利用生产系统受到的与努力水平不相关的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比较小,此时政府的期望效用最大;而当信息不对称时,随着随机因子θ的方差σ2的增大,企业越容易出现懈怠情绪,从而导致资源化努力水平越低,政府的期望效用越低,政府给予企业的激励系数越少。因此,企业要保持泥沙资源化生产系统的稳定性,此时政府对企业的激励作用是最有效的。(2) 当随机因子θ的方差σ2大于一定值时,引入监督机制后的企业最优努力水平、政府期望效用始终比不引入监督机制时的大,表明当企业泥沙利用生产系统受到的与努力水平不相关的外界随机因素大于一定范围时,政府通过引入监督机制,可以减小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社会环境效益。
图1 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随机因子θ 的关系Figure 1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random factor θ
由图2 可知:(1)随着企业风险厌恶系数的增大,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差,企业越不情愿提高资源化努力程度,资源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越少,政府的期望效用减少从而导致政府激励系数的减少。因此,企业应该提高自身抗风险水平,政府给予企业的激励才是最有效果的。(2)对称信息下的政府期望效用始终大于不对称信息下的期望效用。无论企业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引入监督都会提高企业的努力水平与政府期望效用,但引入监督机制后的政府期望效用与不引入监督机制相比提高的不明显,引入监督的收益只比监督的成本大一点,表明政府是否引入监督机制的决策受企业承担风险能力的影响较小。
图2 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企业风险厌恶系数ρ 的关系Figure 2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risk aversion coefficient ρ
图3 为不同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随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引入监督机制后的情况与激励机制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以激励机制作为参考。图4、图5 分别为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分别随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由图3-图5 可知,在一定的社会效益转换水平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随着社会效益转换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企业变动投入成本的增大而减少,并且当其提高并到一定水平后,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由图4、图5 可知,引入监督机制都会提高企业的努力水平与政府期望效用,但引入监督机制后的政府期望效用与不引入监督机制相比提高的不明显,表明政府是否引入监督机制的决策受企业变动投入成本、社会效益转换系数的影响较小。
图3 不同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 的关系(不对称信息激励机制)Figure 3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marginal cost coefficient h under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al benefit conversion coefficients (incentive mechanism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图4 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l 的关系Figure 4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social environmental benefit conversion coefficients l
图5 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企业变动投入边际成本系数h 的关系Figure 5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marginal cost coefficient h
由图6 可知:(1)当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时,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逐渐提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企业现有的资源化生产技术条件、装备技术、生产方式和利用能力越成熟,泥沙的掺入比例越规范,企业越努力生产,资源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越大,政府的期望效用越大。(2)当企业生产能力较差时,政府最优激励系数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增加,而当企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一定水平后,政府的最优激励系数应逐渐减少,这是由于随着企业生产工艺越来越规范,为了保证政府激励效果,应提高对企业的激励,而当企业的生产工艺非常成熟,无需花费太多成本继续提高企业生产工艺,政府的激励系数可以适当降低。(3)当企业生产能力较小时,引入监督机制下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与政府期望效用比不引入监督机制下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与政府期望效用较大。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α1后,企业生产工艺水平达到一定标准水平,政府逐渐降低相应的激励系数和监督结果激励系数,引入监督后企业的努力水平小于无监督的努力水平,同时继续引入监督使得政府的监督成本逐渐增大并超过监督的收益,从而使得引入监督后的政府期望效用低于无监督的政府期望效用,因此对于资源化生产能力非常成熟的企业,可不必再引入监督。综合图3~图6 的分析结果,政府应该选择经营相对稳定、利用清淤泥沙能发挥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生产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模范带头,此时的政府激励才是最有效果的。
图7 为政府固定补贴、政府期望效用与随机因子ζ的关系图,由图7 可知:(1) 随着随机因子ζ的方差τ2的增大,企业的经济状况、资源化的生产装备稳定性等因素越差,对社会环境效益造成影响的因素越不稳定,政府越要提高企业的固定补贴水平,并导致政府的期望效用越小。而政府的最优激励系数与随机因子ζ的方差τ2大小无关,表示政府不应根据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而设定激励系数,其不是对企业的努力水平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2)无论企业经济状况的好坏,引入监督机制都会提高政府期望效用,但引入监督机制后的政府期望效用与不引入监督机制相比提高的不明显,表明政府是否引入监督机制的决策受企业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小,而企业需要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使得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
图7 政府固定补贴、政府期望效用与随机因子ζ 的关系Figure 7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fixed subsidy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random factor ζ
图8 激励机制下政府期望效用与企业保留效用、企业潜在收益系数γ、固定补贴与激励系数的关系Figure 8 The relationships of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reservation utility ,potential return coefficient γ,fixed subsidy and incentive coefficient under incentive mechanism
图9 企业最优努力水平、政府期望效用与企业潜在收益系数γ 的关系Figure 9 The relationships of 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potential return coefficient γ
综合以上分析,政府需要与经营相对稳定、经济状况良好以及生产能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合作并进行试点,对于泥沙资源化生产系统稳定、生产能力具有标准水平以上的企业也无需引入监督机制,此时政府凭借激励机制就能发挥最优效果。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头作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以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流程、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使得泥沙资源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
以上分析为与企业有关的参数对行为主体最优决策的影响(图1~图9),而这些与企业有关参数不构成政府是否引入监督决策的关键因素。图10-图12 为与监督小组有关的参数对行为主体最优决策的影响。图10 为监督机制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监督努力水平a的关系图,由图10 可知:(1)引入监督后,在合适的监督努力水平范围内,随着监督努力水平的提高,由于监督小组对企业的监督激励作用,政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从而企业最优努力水平逐渐提高,由于监督机制下政府还要付出监督结果激励系数,此时政府可以逐渐降低对企业的激励系数,从而使得政府期望效用提高,反映了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之间的替代性关系。(2)当监督努力水平a=0时,监督结果激励系数=0,引入监督前后的激励系数、企业努力水平相等,这表明如果监督小组不对企业的努力水平监督,监督小组却从政府得到相应补贴额,导致政府的期望效用水平与不引入监督相比向下扭曲,监督流于形式,监督小组没有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这种情况对于政府是最不利的。而监督努力水平不宜过大,这是由于随着监督努力水平增加,面临这种更强力度的监督,企业会自觉付出更多努力水平,导致引入监督后政府给予企业的固定补贴逐渐降低甚至为负,而最终企业确定性等价收入不变,很容易造成企业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应该根据实际设定合适的监督努力水平或强度,权衡外部监督与企业内在的激励,防止对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使得引入监督机制的政府激励效果最好。
图10 监督机制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监督努力水平a 的关系Figure 10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supervisory effort level a under supervisory mechanism
图11 为监督机制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以及政府期望效用与随机因子κ的关系。由图11 可知,随着随机因子κ的方差χ2 的增大,监督小组获得的信号受到各种外生随机因素的干扰越大,监督小组获得正确信号的能力越差,企业越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努力水平越低。为了发挥监督的正面激励效果,政府就要提高企业的激励系数,导致政府期望效用越低。因此,监督小组的监督能力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政府要提高监督小组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得政府的激励效果最优。
图11 监督机制下政府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和政府期望效用与随机因子κ 的关系Figure 11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coefficient,optimal effort level of enterprise and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random factor κ under supervisory mechanism
图12 为引入监督机制前后政府期望效用与监督努力水平a、监督小组保留效用、随机因子κ的关系图,由图12可知:(1)激励机制下政府期望效用与这三个参数无关,而引入监督机制后,随着监督努力水平的提高,政府期望效用增大;随着监督小组保留效用增大,政府要给予监督小组的补贴越大,随着随机因子κ的方差χ2 的逐渐增大,企业的努力水平越低,从而导致政府期望效用减小。(2) 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着监督努力水平的提高,引入监督后政府期望效用始终大于不引入监督的期望效用;而当监督小组的保留效用、随机因子κ的方差χ2较小时,引入监督机制的政府期望效用比不引入监督的政府期望效用高,对政府而言引入监督机制是最优的;当监督小组的保留效用逐渐增大到或随机因子κ的方差χ2 增大到时,引入监督机制对政府是不利的。
图12 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下政府期望效用与监督努力水平a、监督小组保留效用、随机因子κ 的关系Figure 12 The relationships of expected utility of government with supervisory effort level a,reservation utility and random factor κ under incentive and supervisory mechanisms
由此表明,政府选择与企业合作进行泥沙资源化时,引入监督机制可以加强对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提高企业的努力水平与政府期望效用,但需要考虑监督努力水平、监督小组保留效用、随机因子κ这些关键因素的影响,尽量使监督小组的保留效用不要太大,通过权衡制定合理的监督努力水平,同时要提高监督小组的职业素质,提高监测能力,此时政府引入监督机制是最有效的。
图13 为政府固定补贴与不同参数的关系。固定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的一种保障因素,对企业的资源化努力水平并无激励作用,可在满足参与约束的要求下对其设计。由图13可以看出,固定补贴随着随机因子θ、企业风险厌恶系数、变动投入边际成本、企业保留效用、随机因子κ的增大而增大,而为了保证固定补贴约束效果,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不能过低,企业生产能力系数、潜在收益系数、社会环境效益转换系数不能太高,监督强度不能过高。政府引入监督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外部因素对固定补贴的影响,在外部监督与企业内在激励保持平衡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一次性固定补贴。
图13 政府固定补贴与不同参数的关系Figure 13 The relationships of government fixed subsidy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图14 监督机制下监督结果激励系数与不同参数的关系。由图14 可以看出,监督结果激励系数随着随机因子θ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企业风险厌恶系数、变动投入边际成本、随机因子κ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企业生产能力和监督努力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结论5。因此,要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与生产技术,提高监督检测水平,设置适当的监督强度,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监督结果激励系数、固定补贴与激励系数,使得政府激励与监督发挥最佳效果。
图14 监督机制下监督结果激励系数与不同参数的关系Figure 14 The relationships of incentive coefficient of supervisory result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under supervisory mechanism
本文针对泥沙资源市场利用的实际问题,对政府的激励与监督机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下的政府固定补贴、激励系数、企业最优努力水平和政府期望效用,对比分析了相关参数对政企最优决策与效用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深入探讨了政府引入监督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政府要选择对重点企业进行扶持,设置最优契约结构使企业参与泥沙资源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管理启示:
(1)政府获得的期望效用受企业生产产品的行业和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经济水平情况等的影响。政府需要与经营相对稳定、经济状况良好以及生产能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合作并进行试点,鼓励企业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推广宣传企业参与泥沙资源市场利用的先进典型,充分提高企业自主能动性和产品创新能力,发挥试点企业的带头作用,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不仅使得泥沙资源化带来的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也可满足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采取监督手段可以提高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与资源化努力水平,而政府的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具有一定替代关系,需要比较监督成本与监督收益的变化;与企业有关的参数并不会影响政府作出的最优监督策略,监督努力水平、监督小组保留效用、监督小组获取信息的能力等是影响政府监督机制发挥最佳激励效果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效果,要尽量降低监督小组的保留效用,提高监督小组的职业素质与监测能力。同时,宣传教育增强监督小组的责任意识,积极认真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责。本文建立的最优契约结构能够帮助提高泥沙利用效率,优化各方效用,从而使得政府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发挥最大效益。
(3)对企业的外部监督属于外部激励,而企业自身具有内在激励。对企业的外部激励和内在激励要保持平衡关系,要根据实际权衡设定合适的监督强度,减少监督对企业自尊和自主性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监管,使企业保持最优的努力水平,从而使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激励发挥最大效用。
(4)在泥沙资源市场利用中,为稳定政府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政府不但要对企业采用激励与监督手段,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促进泥沙资源化生态产品在生产建设领域的广泛使用,提高企业的潜在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