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媚,何丽菊,叶少玲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广东 广州 510145)
子宫腺肌瘤为子宫内膜局限性地侵入肌层的良性病变,可引起侵入内膜周围的肌纤维反应性增生[1]。发病年龄和子宫腺肌病相仿,也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剧、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子宫不均匀增大。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是新型无创性介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2]。HIFU治疗以其非侵入性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瘤的治疗,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证实[3-4]。但在HIFU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导致患者不适感增强,不利于预后。疼痛管理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内涵之一。急性疼痛服务模式(APS) 是由麻醉科医师、疼痛护士、药剂师、外科医师和心理医师等多学科成员组成急性疼痛服务团队,共同发挥各专业成员的职能,从而规范疼痛管理,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满意度[5]。其中护理人员在急性疼痛服务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规范HIFU治疗过程中子宫腺肌瘤患者的疼痛管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本研究开展了以护士为主导的APS,并取得一定成效。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子宫腺肌瘤的患者;②符合HIFU治疗指征,并选择HIFU治疗;③患者能够清楚表达自我感受,可正确评价疼痛;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②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撤除镇痛泵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2019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疼痛管理模式,治疗前由床位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为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讲解,讲解治疗过程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重点讲解治疗过程中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方式,镇痛泵的使用方法。治疗后由护士执行常规随访。此外,予以患者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等常规护理内容。
1.2.2干预组:①成立急性疼痛服务团队,团队成员共10名,其中包括疼痛护士5名,临床医生4名,麻醉医生1名。每次HIFU治疗必备疼痛护士1名,临床医生1名,麻醉医生1名。团队成员要求工作时间≥5年,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至少有2年的疼痛护理经验。由于我科护士需同时管理妇科及疼痛科患者,基本均有疼痛护理经验。选取1名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疼痛护理组长,组长负责安排随访人员,并建立规范的疼痛管理记录单,内容包括随访时间、随访内容、观察要点、疼痛评分、用药情况等,并组建微信群便于与其他成员沟通。②治疗前,由急性疼痛服务团队成员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培训。培训方式采用面对面交流和播放视频的形式,通过培训获取疼痛护理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疼痛护理、舒适化护理的重要性,帮助转变理念,达到由态度改变行为的目的。由疼痛护理人员和麻醉医生共同配合。于手术中、疼痛处理后、手术后、手术后1 h、6 h、12 h进行疼痛跟踪,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处置和教育,填写患者的疼痛评分。鼓励患者主动报告疼痛,接受镇痛治疗。同时建立急性疼痛呼叫机制,当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时,急性疼痛服务团队成员立即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处理,提供缓解疼痛的方法,麻醉科医生调整镇痛泵的剂量。同时为患者提供非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如指导患者听音乐或看视频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③为每位患者建立疼痛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及治疗日期、手术及麻醉方式等;疼痛情况,包括镇痛方式、设备、疼痛配方、疼痛评估工具等内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月经及痛经情况比较。便于急性疼痛服务团队成员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时便于记录和分析患者疼痛变化曲线,判断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的效果。
1.3观察指标:采用VAS疼痛评分法(1~10分)在患者手术中、疼痛处理后、手术后、手术后1 h、6 h、12 h由患者对自身疼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疼痛的区别。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呈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子女个数、手术史和病灶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2.2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术中、疼痛处理后、手术后和术后1 h、6 h、12 h疼痛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情况分)
HIFU作为一种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微创治疗方法,正呈现快速发展与逐步完善的趋势。HIFU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可透过人体组织,且可聚焦在特定靶区的特点,将能量聚集到足够的强度时瞬间释放高温,从而达到破坏靶区组织的效果。被作用的器官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同时还显示治疗区与其周围未受累细胞间界线清楚[6]。该治疗手段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然而,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释放高强度的超声波灼烧病变组织,即使在麻醉情况下,也可导致患者钝痛、灼烧感等不适感,治疗结束后,患者仍会感到持续的隐痛。患者因疼痛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而这些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恢复。由此可见,如何做好患者的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开展了以护士为主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患者中。本次研究结果吴丹等研究[7-8]结果类似。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临床护士缺乏疼痛护理知识、信念,从而影响了疼痛护理的实施效果,导致患者的疼痛管理状况不佳[9]。为解决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的疼痛管理问题,组建多学科的急性疼痛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急性疼痛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10-12]。护士作为主要成员成为疼痛管理中重要力量,其职责包括疼痛评估、镇痛用药护理、镇痛治疗护理、疼痛知识宣教、不良反应处理、随访等。本研究中,由急性疼痛服务团队为患者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并建立疼痛管理档案,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多种研究[12-14]表明,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疼痛,与此同时,还可提高对不良反应的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由此可见,以护士为主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仅纳入了同一家医院的子宫腺肌瘤患者,结果的外推性可能受到限制,未来还需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探索和改进以护士为主导的急性疼痛服务模式,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