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价值及肢体功能改善情况

2022-11-17 13:16石广才
吉林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胫骨肢体钢板

石广才,杨 兵

(如皋港医院骨科,江苏 如皋 226530)

胫骨平台骨折较为常见,诱病因素众多,以直接暴力为主;其为膝关节重要结构,一旦出现骨折问题,则会影响胫骨平台受力情况,并对周围组织产生损伤,多以关节软骨碎裂、平台压缩塌陷、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为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且膝关节活动受限,肢体功能减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1]。临床针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以往主要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其受到限制,即对患者损害较大、术后恢复速度较为缓慢、诱发多种并发症[2]。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式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有相关研究表明:针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成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的首选术式[4]。为了确定不同术式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分析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41例,平均年龄(56.23±2.14)岁,42例SehatzkerV 型骨折,38例Ⅵ型骨折。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或X射线检查确诊,符合《实用骨科学》中关于CTPF的诊断标准;闭合性骨折;患者均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损伤;麻醉药物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完整且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所有患者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依据CT影像确定骨折移位情况并开展手术。

1.2.1对照组行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切口位置:于髌上2 cm处,经胫骨结节止点、髌骨正中到胫骨干中上段前嵴、胫骨外侧踝上缘正中行切口,长度15 cm;于筋膜下完成全程剥离操作,确保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断端充分暴露,进行复位操作;待复位后,以内侧钢板螺钉完成固定操作;牵开胫骨前肌肉,冠状韧带行切断处理,将胫骨平台外侧、关节面充分暴露于术野下,给予其撬棒复位操作;若患者胫骨平台出现塌陷、移位严重等问题,利用骨刀于胫骨平台下1 cm处开孔,将塌陷处抬起,完成关节复位,以克氏针临时固定;若平台缺损严重,则需采用植骨处理,外层再利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

1.2.2观察组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分别在患肢膝关节内侧、外侧行手术切口,长度均为5~8 cm;内侧:沿胫骨内侧缘行全层切开处理,使胫骨平台内侧骨折线充分暴露于术野下,并给予患者牵引复位处理,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将事先预弯的“T”型或者“L”型钢板贴于骨面,以螺丝妥善固定,随后将克氏针取出。外侧:膝关节前外侧手术切口,于腓骨小头前方1 cm处下刀,以胫骨结节外侧1 cm处为取刀位置,实现胫骨前肌的充分剥离;于胫骨近端前外侧开窗,塌陷关节面下方1 cm处开孔,给予撬棒复位操作,完成塌陷关节面复位;若塌陷关节面出现缺损,可以自体骨或者人工植骨材料实现缺损位置的填充;对胫骨外侧肌肉进行深层剥离操作,并将解剖型钢板予以置入;于上方拧入松质骨钉,与于下方作手术切口,拧入皮质骨钉;观察复位情况,达标后于膝关节内外侧切口处放置引流管,术毕,缝合。

1.3观察指标:以肢体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手术相关指标等参数确定术式应用效果。肢体功能:主要以HSS评分、FAC评分、FMA评分评估每位患者的肢体功能,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值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FAC评分评估步行能力,满分5分,分值越高步行能力越好;FMA评分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满分34分,分值越高运动功能越好。治疗效果:以Merchant 评分标准为优良率评估,≥90分为优,介于80~89分为良,介于60~79分为可,<60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并发症:主要以切口感染、关节炎、僵硬等症状进行评估,整理患者术后上述症状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每位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汇总整理并加以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5.0软件处理数据,经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n=40]

2.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肢体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肢体功能比较分,n=40)

2.3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4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n(%),n=40]

3 讨论

膝关节受到直接暴力冲击后,容易出现胫骨平台骨折,究其原因,胫骨平台踝部分布大量松质骨,无法承受较大的外力作用,极易发生骨折事件[5]。胫骨平台骨折主要表现为骨折端粉碎、骨松质丢失、骨折块移位等症状,对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6-7]。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在于平台塌陷位置复位保障关节平台面,修复受损韧带,恢复膝关节功能,手法复位、牵引等治疗方式难以实现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的有效治疗,患者膝关节功能受损程度严重[8-9]。外科手术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治疗,有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其中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局限性较大,即术式固定不稳定,影响患者康复锻炼,延缓患者康复速度,难以达到预期康复目标;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同属双钢板固定术,可实现患者胫骨平台解剖结构的恢复,降低固定松动、关节块移位等事件的发生率,强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0-11]。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可将胫骨平台两侧、关节腔充分展示在术野下,但对膝关节后侧骨折的复位存在较大的难度,进而降低治疗效果,极易产生骨折畸形愈合,影响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可将胫骨平台骨折端充分暴露,于术野直视下复位关节面,且降低对周围组织损伤,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风险性,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12-13]。鉴于此,为了确定不同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本研究以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作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术式,且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良率高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患者,确定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治疗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FAC评分、FMA评分、HSS评分均提高,说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究其原因,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的固定力更加稳定,避免骨折出现移位情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态良好,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强化患者肢体功能恢复[14-1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因为双侧平台复位精准性增加,进而增强胫骨平台的稳定性,其可促进关节囊分泌滑液,控制关节软骨磨损情况,最大限度保障关节面的完整性,预防患者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事件。同时,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于胫骨近端前内侧覆盖软组织产生的影响较小,不会破坏骨折周围组织血运状态,控制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16]。此外,注重双切口间皮瓣宽度,避免其过小而皮肤血运状态,出现皮肤坏死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疾病的治疗,外科手术方式众多,双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术,且相比较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效果,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更加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胫骨肢体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重建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