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岩,张 悦,吴永红,胡祖荣,张良成,韩宝义
(1.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广东 广州 5114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福建 福州 350001)
重度子痫是特发于妊娠期女性的疾病,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亦是导致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关键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手段包括镇静、解痉、控制血压、扩容及终止妊娠等。由于该病患者存在全身小血管痉挛、血液浓缩及低血容量状态等病理生理改变,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2]。无创超声心排量监测仪(USCOM)属于全球范围内最新型的无创监测心排血量技术,相较于既往的Swan-Ganz导管以及Picco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而言,具有直观、无创及重复性较好等优势,可实现对患者容量、心排出量及外周血管阻力氧运输指数等一系列指标的全面评估[3]。继而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连续、实时监测,从而为对症处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依据,同时可避免传统有创监测所引发的并发症[4]。本文研究USCOM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重度子痫患者水肿状况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1.1一般资料: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从2019年2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重度子痫患者。将其根据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研究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研究组年龄20~44岁,平均(28.71±4.12)岁;孕周34~37周,平均(35.12±2.05)周;孕次1~5次,平均(3.12±0.45)次。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28.82±4.16)岁;孕周34~37周,平均(35.23±2.12)周;孕次1~5次,平均(3.16±0.46)次。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高。入组标准:①所有受试者均符合《妇产科学》[5]中所制定的重度子痫相关诊断标准;②心功能分级Ⅱ~Ⅲ级;③年龄≥18岁;④均为单胎妊娠;⑤可完成容量治疗,且手术时间1~2 h。排除标准:①入院前接受过其他方式容量治疗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者;③术前长期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者;④产前明确有先天畸形或(和)染色体异常者;⑤需开展有创呼吸机支持者。入组人员及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核准。
1.2研究方法:受试者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检测仪选用飞利浦 MP60多功能监测仪(购自美国)。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1~3 μ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麻醉诱导时间以8 min以上为宜,麻醉深度D2-E1(46-20)方能插管。气管插管后开展机械通气,潮气量(Vt)以8~10 ml/kg为宜,吸呼比(I∶E)=1∶2,维持PaCO235~45 mmHg。麻醉维持:按照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指导术中使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芬太尼以及七氟烷等药物,维持醉深度D2-E1。对照组开展常规补液方式干预,综合评估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缺失量、生理需求量以及术中失血量等实施容量补充。维持MAP为60~100 mmHg,中心静脉压(CVP)为5~10 cmH2O,尿量以>5 ml/(kg·h)为宜,针对异常者可考虑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干预。研究组则开展USCOM目标导向液体治疗:①采用USCOM连续多普勒无创监测各项指标: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变异度(SVV);每搏量指数(SVI);心指数(CI);血管阻力(SVR)等。右颈内静脉连接监护仪监测CVP。②补液方案:受试者入室后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实施椎管内麻醉,静脉补液限制晶体液输注,予以人工胶体输注,围术期液体补偿性扩容量(CVE)于麻醉诱导前补充。术中按照USCOM上述相关监测指标指导补液,诱导前填充给予10 ml/kg的胶体注射液。但CI、SVI、SVRI指标上升,反映机体容量不足,持续予以10 ml/kg的胶体注射液,直至上述指标达到容量最佳状态。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水肿治疗效果,体液管理以及体液平衡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等。水肿治疗效果判定:①显效: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②好转:治疗后水肿所有消退,但不明显;③无效:治疗后水肿未消退,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2.1两组水肿治疗效果比较:在水肿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水肿治疗效果比较[n(%),n=60]
2.2两组体液管理及体液平衡状况比较:研究组冲击试验液体量、总入液量及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液管理及体液平衡状况对比
2.3两组并发症比较:在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n=60]
2.4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在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方面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n(%),n=60]
重度子痫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增加了胎盘早剥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甚至会危害母婴生命[6-7]。故此,对该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亦是广大妇科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随着近年来有关研究的日趋深入,体液治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目标导向体液治疗可能发挥调节机体内循环的作用,在重度子痫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8-10]。另有研究指出,合理的液体治疗是建立在准确血流动力学监测基础上所开展的,其中CVP作为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作用,近年来开始受到不少的质疑,从而使得传统的按照CVP、心率以及尿量所开展的液体治疗效果欠佳[11-13]。USCOM属于新型的CO测定仪,可获得患者准确的CO以及校正流动时间等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完成相关参数变化趋势图的绘制,进一步为个体化液体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最终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预后的目的[14-16]。
本文结果发现,USCOM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重度子痫患者水肿状况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考虑原因,USCOM通过经皮监测升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流速度、方向、峰值速度以及心室射血时间、速度时间积分等指标,实现了对患者心脏每次搏动时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的精确测定,继而及早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早期发现心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有利于早期发现重要脏器的低灌注,为临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提供了指导依据,保证了治疗的有的放矢,继而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对水肿状况的改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17-18]。此外,USCOM监测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属于微创处理方法,主要是借助多普勒连续波技术,实现对心脏搏动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精确的测定并,并绘制主动脉血流量以及肺动脉血量等参数的趋势图,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继而对患者病情康复起到正性作用。另外,本文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重度子痫患者及新生儿的预后。分析原因,可能是USCOM监测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过程中,医生可根据相关监测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从而保证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更优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避免了持续容量不足可能引发的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同时有效预防容量过多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心脏负荷增加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19-20]。
综上所述,USCOM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重度子痫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水肿状况,同时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