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研究*
——基于四维度模型

2022-11-17 07:38冯赵建吴屹萱
图书馆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沉浸式培育意识

冯赵建 吴屹萱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131;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于社会甚至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愈加受到重视,其在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利用四维度模型探析高校智慧图书馆“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功能,将高校智慧图书馆运行与大学生群体的需要更好地结合,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1 四维度模型

服务创新是服务型组织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创造新的市场价值而发生的服务要素变化,是对服务系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变的动态过程[1]。随着社会发展,服务创新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已有的服务创新模型无法满足不同服务行业的需求。1998年,Bilderbeek、Hertog、Marklund、Miles提出了一个有关服务创新的整合概念模型,它是一个适用于服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般创新模型,其中包含了4个关键维度,分别是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技术,因此被称为“四维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

1.1 新服务概念

新服务概念是一种概念化创新,主要是指利用一个新概念去解决一个问题或将其应用到所在行业中,其关键点在于无形性。将新服务概念运用到实践中,服务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顾客要求以及竞争者的行为,不断开发新的服务并改进原有服务,形成企业的“商业智力”。

1.2 新顾客界面

新顾客界面即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联接点[2]。新顾客界面是企业最关注的维度,顾客与企业在这一界面中进行互动交流,使得企业能及时收集汇总所有反馈并进一步改善服务。通过建立良好的顾客界面,服务企业可以抓住更多的实际顾客和潜在顾客,挖掘“市场智力”。

1.3 新服务传递系统

新服务传递系统侧重于服务企业内部的组织安排,以业务流程为核心提供和传递新服务。新服务传递系统通过新的组织结构设计及员工能力和技能的培训,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服务的顺利进行。

1.4 技术

技术维度是指将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从而推动创新服务产品,能够为其他维度的高效运转提供保障。技术维度作为可选维度,虽然不是一个必要维度,但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通过使用某种技术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因而技术维度越来越受到服务企业的重视。

2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四维度模型构建

智慧图书馆本质上是“智慧”与“图书馆”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与物的交互作用,运用智能设备为读者提供各类智慧化服务,实现高效的信息服务和管理,最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3]。“沉浸式”是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沉浸式活动”体验下,用户可以充分集中注意力,将个人带入特定情境,激活自身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沉浸式”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四维度模型具有明显的“顾客导向性”,每个维度之间都存在双向关联,能够促进4个维度密切配合、协调发展,适用于各类服务行业。构建四维度模型有利于高校智慧图书馆选择合适的战略发展路线,抓住关键问题,助力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目标,因此四维度模型的构建对于探索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功能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2.1 “用户中心”的服务理念

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有效发挥这一职能需要正确的理念做指引。在四维度模型中,“新服务概念”与智慧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就体现为“服务理念”。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过程中表现为服务理念的创新,从“以馆藏资源为中心”发展为“以用户为中心”。智慧图书馆能够有效融合服务和资源,推进一站式服务,有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和补充。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过程中,智慧图书馆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将科技与图书馆建设有机融合,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利用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丰富全面的创新创业资料,及时把社会、政府或者企业发布的创新创业信息推送给用户;按照不同专业的用户需求,定期统计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数据,分类整理后及时公布,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入手,提升馆员现实服务与网络服务素质,打造专业服务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利用智能传感设备感知馆内环境变化,自动调节馆内温湿度等,为用户创设“沉浸式”体验的良好环境,提升用户舒适度。

2.2 “全面交互”的用户界面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是实现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有效方式。在四维度模型中,“新顾客界面”与智慧图书馆服务相结合表现为“用户界面”。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提供服务的主体,服务的对象即用户是高校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因而用户界面既包括教师界面,也包括学生界面。在教师界面,智慧图书馆能够与教务系统融合,便利教师获取各类教学辅助信息,共建教学服务平台;提供有效的专业数据和资源,开放科研数据查询平台,提升教师获取信息的效率和准确性;构建图书馆中跨学科立体虚拟教学界面,推进不同学科与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创设逼真场景,激发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在学生界面,高校智慧图书馆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向,利用大数据检测,在学生的访问、浏览等过程中,动态发掘大学生的潜在需求,推出“猜你喜欢”“相关内容”等功能,将数据资源与读者兴趣相匹配;开设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话题,鼓励大学生参与讨论,利用视频互动、VR场景复原、AR增强现实等技术,使大学生沉浸于讨论主题中的某一场景,深入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话题,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2.3 “高质高效”的组织管理

图书馆馆员是沟通图书馆与用户的桥梁,在智慧图书馆发挥服务和教育职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四维度模型中,“新服务传递系统”指生产和传递服务产品的组织,在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中体现为馆员的“组织管理”。馆员是高校智慧图书馆发挥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功能的重要媒介,能够推动实现用户与智慧图书馆之间的有效沟通。图书馆工作人员分为常规服务人员和专业指导人员,常规服务人员可以通过在馆内张贴创新创业宣传海报、在网页平台上宣传创新创业政策等,解决用户“不知情”的困扰;通过张贴图书馆各项功能简介和操作流程的引导图等,并熟练应用馆内智能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解决“不会用”的问题[4]。图书馆专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成立智能化的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校内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进行合作,共同完善网络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方向、创新技能、创新途径等方面的引领服务;以开办“沉浸式”体验场景的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为学生提供申请专利的咨询指导等服务,将创新创业成果及时做好记录、数据上传、存档等。

2.4 “富有智慧”的技术选择

“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动的支撑,贯穿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全过程。在四维度模型中,“技术选择”体现为智慧图书馆的各项“新技术”。智慧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时,能够利用大数据将各专业创新创业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合,通过Hadoop生态系统并行处理校内外大量数据,对校内外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5];利用RFID技术、自动借还书机、远程访问等方式,便利用户的创新创业数据查询和资料收集;创建并完善“创客空间”系统,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工具和便利的创意交流平台,扶持大学生开发创新项目,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6];开展智慧图书馆“沉浸式”体验活动,设立智能科技产品展览区、VR体验区、无感借阅区、超清全景互动直播区等,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魅力;根据选课情况、电子图书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等收集各类有效数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来源,为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工作和读者查阅提供可靠支持。

3 高校智慧图书馆“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的路径

智慧图书馆兼具服务与教育功能,在高校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四维度模型为依托,借助新技术、新手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深度服务,发挥“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功能,将智慧服务理念贯穿在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和高校图书馆发展改进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智慧图书馆“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建议

3.1 凸显以人为本,聚焦“沉浸式”体验

以人为本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四维活动的运转都要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高校智慧图书馆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所以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向,从了解学生需求、普及相关内容、创设良好环境、搭建交流平台、保护创新成果等方面入手,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在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诉求并积极回应,精准把握创新创业活动选题[7];开展普及“沉浸式”体验的使用方法、针对不同院系的个性化“沉浸式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智慧图书馆“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功能的了解;完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馆内智能设备,围绕用户需求创设良好的资料查询和实践创新环境,合理分配“沉浸式”体验的空间布局,提升用户沉浸感;利用互联网搭建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沟通交流渠道;利用大数据下的资源数据库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保护和支持,为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引,鼓励大学生实现个体价值。

3.2 赋能用户互动,协同“沉浸式”平台

增强用户互动是激发用户活力的关键,在用户界面搭建“沉浸式”交互平台能够提高四维度模型下智慧图书馆各项活动的运转效率。交互性是“沉浸式”体验的突出特点,用户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可以实现个人与图书馆的互动、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以图书馆为媒介的用户与外界互动。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尝试重构沉浸式元宇宙图书馆的“人、场、物”关系,推进各主体的双向互动,用户通过VR/AR设备、脑机接口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参与元宇宙图书馆活动,增强用户参与个人与图书馆互动的沉浸感[8];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对接用户实际需求,线上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数据馆藏体系,将有效信息资源共享给用户,并为用户间共享和探讨创新创业话题创设平台,便捷用户间的线上互动。线下以“创客空间”为纽带,形成完备的管理体制,使创客空间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为用户提供线下的实践互动空间;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作为大学生与企业互动的有效媒介,与企业联合搭建创新创业合作平台,鼓励大学生利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情况,促进创新创业意识的萌芽、生长和落地结果,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3.3 优化专业团队,驱动“沉浸式”融合

高校智慧图书馆馆员队伍是用户与图书馆互动的中介,将传统服务与智能进行“沉浸式”融合能够为满足用户需求提供有效指引,凝聚四维活动的协同力量。馆员是连接图书馆和大学生的重要桥梁,高校智慧图书馆要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服务人员,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工作。高校要对图书馆的常规服务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提升掌握图书馆各项智能技术尤其是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力,进而提升服务水平;引导馆员转变传统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将线上服务与传统工作相结合,构建起智慧科学的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挥好教育引导作用;引进一批具有指导创新创业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图书馆的特邀嘉宾,建立图书馆的专业指导团队,利用馆内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鼓励图书馆馆员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师互相学习,利用智慧图书馆的各类智慧资源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大学生潜力,激发其创新创业思维和热情;促进馆员与其他专业教师达成合作,帮助专业教师将一些难以实际操作或难以接触到的内容进行虚拟平台整合,使学生在虚拟仿真场景中真实体验[9],并利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将个人创意付诸实践,激发更多创意灵感。

3.4 升级技术支持,创造“沉浸式”氛围

技术是智慧图书馆运行的重要保障,利用智能技术营造“沉浸式”氛围能够激发四维活动动力,为创新创业意识培育提供支撑。技术支持是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所在,智慧图书馆的技术支持既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软件设施中,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内技术优化可以从多个层面开展。高校要把握好5G时代的浪潮,积极引进新型技术,及时更新图书馆的智能设备,例如人脸识别系统、无人值守联动系统、智能朗读亭、轻型影音室、智能灯光、智能空调、机器人服务等,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沉浸式”环境;完善智慧图书馆的技术支持系统,全面改善底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服务层技术,发挥技术优势,利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为培育创新创业意识提供智能教学,让大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真切的应用场景;打造“一网通办”和“一网通管”的智慧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管理后台的系统孤岛,实现创新创业信息的共享,提升智慧服务和管理运行的贯通性[10];开发具有智慧服务功能的移动终端App,探索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使其在享受智慧服务时自觉培育创新创业意识。

4 结语

智慧图书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响应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驱动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体动力[11]。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挖掘大学生创新潜能,引导创业实践。利用“四维度模型”进一步开发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沉浸式”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功能,能够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加速器。

猜你喜欢
沉浸式培育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意识不会死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