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龙 李树军 祖建兵 张玉龙 张 静
(兴安盟人民医院检验科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布鲁菌病的传播以羊作为主要媒介,在牧民、兽医等与羊进行紧密接触后,病菌可附着在皮肤上并对皮肤黏膜予以感染,再经奶制品、病畜肉等进入消化道内,从而引发相应的组织功能异常[1]。由于我国畜牧业的高度发展,牲畜量和相关畜牧产品增长迅速,少部分畜牧区对于传染病菌的防控工作不到位,给病菌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其中布鲁病菌借助羊、牛、猪等牲畜的屠宰、加工过程进行传播,在近年来人群中的传播率与危害性已经得到广泛关注[2]。医学研究中依据该病菌的病程以急性期和慢性期作为区分,前者主要以发热、多汗、关节炎等为临床特征[3],后者主要以头痛、乏力、便秘等为临床特征,二者在患病期间均会出现关节疼痛,认定该疾病会逐步损害患者的关节功能,且痛感在常规镇痛药的作用下不会出现明显减轻[4]。抗生素是当前临床中采纳度较高的治疗措施,在专业指导下予以服用可有效降低布鲁病菌对机体内相关组织功能的危害,同时对相关细胞因子的骨吸收水平予以科学控制,缓解疾病进展,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5]。本文主要研究布鲁菌病患者在不同时期内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后,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的骨吸收概况和指标综合水平差异性,探讨细胞因子检测在早期布鲁菌病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3月-2022年9月期间,在兴安盟人民医院入院的布鲁菌病关节炎患者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0例,慢性期组50例。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布鲁氏菌病诊断》诊断为布鲁菌病的患者,且具有关节疼痛表现。②6个月是布鲁菌病的病程界限,急性期均低于该标准,慢性期均高于该标准。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排除恶性肿瘤,白血病等严重性疾病。②患者的精神状态、沟通能力不利于研究开展。收集同时期在兴安盟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基础信息均归纳于表一中,通过比对后,除病程外并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研究对象基础信息
1.2方法
入院后的患者在治疗中均以抗生素治疗为主,选定的抗生素类型为链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西环素等。所有布鲁菌病关节炎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均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保存于-80℃待测。采用多重微球流式免疫荧光发光法,对细胞因子IL-6、IL-17、TNF-α进行集中检测。
1.3统计学分析
2.1治疗前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前,急性期组、慢性期组三种细胞因子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期组均高于慢性期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前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2.2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后,急性期组、慢性期组三种细胞因子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中单项指标水平差距降低,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三种细胞因子测定值比对结果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治疗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布鲁菌病是我传染病菌防治中心重点监测的项目,主要发源于羊群中,以羊作为传播媒介,在牧民、兽医的紧密接触下,病菌可附着在皮肤上,并通过病畜肉、奶制品等进入消化道予以大范围感染[6]。我国近年来对畜牧业的发展关注度提升,颁布了相应的政策与制度作为扶持,使得畜牧区域内的牲畜产量和相关制品量大幅上升,由于个别区域内的传染病菌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布鲁菌为主的病菌得到较好发展和繁殖,牛、猪、羊等均可作为传播载体[7]。牧民或兽医在执行剪毛、挤乳等相关操作时,若手掌或近距离接触的区域有破损,病菌即可通过破损处而进入体内,造成多个组织功能的感染[8]。急性期与慢性期是区分布鲁菌病病程的主要分型,前者临床表现统计中患者均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炎等,后者临床表现统计中患者均出现头痛、腹泻、失眠等[9],此外,不同时期内的患者关节痛感的出现一致性较高,疼痛会逐渐出现于相关大关节中,且基础的镇痛药物无法控制疼痛[10]。
为了向广大布鲁菌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医学中加快了对该疾病的研究进度,并将研究重心逐渐转移至治疗措施制定中,抗生素治疗是临床内针对布鲁菌病的首选治疗措施。布鲁菌能够参与到骨细胞的功能中,从而影响细胞分化,加快了骨细胞的凋亡速度,形成骨破坏,而且该病菌对于破骨细胞活性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明显,使骨吸收总量大幅上升[11]。IL-6是骨髓细胞内产生的物质,能够有效对骨细胞产生刺激,从而使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大量生成,该配体在发展中会参与到破骨细胞的激活中,是骨吸收增多及骨质疏松产生的主要因素;IL-7对于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活性的促进作用显著,破骨细胞出现激增;TNF-α参与了破骨细胞的转移和过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骨代谢。本研究中,我们以骨吸收相关细胞因子IL-6、IL-17、TNF-α为主要检测指标,治疗前,急性期组、慢性期组三种细胞因子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急性期组在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测定总值,均高于慢性期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急性期组、慢性期组三种细胞因子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者中单项指标水平差距降低,急性期组与慢性期组相关细胞因子比对结果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治疗前,急性期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和骨吸收总量均高于慢性期,抗生素干预后,各个时期内的相关细胞因子与骨吸收总量均出现显著下降。IL-6和IL-17、TNF-α对早期诊治布鲁菌病骨关节炎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