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泽,郭占显,郭万春,逯 玉,李玉玲,杨桂梅,赵海霞
(1.青海省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中心,青海 西宁 810016;2.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青海黄河河谷地区位于青海省兴海县境内[1],属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好三江源头,笔者对境内大河坝乡泉曲村等4 乡15 个农业村的畜群结构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旨在准确掌握黄河河谷地区藏羊、牦牛分布情况及其生产性能,科学指导农牧民生产持续发展。
通过查看统计资料,走访合作社、养殖专业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2]。数据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3.1 畜群结构 全区的畜牧业主要以家庭副业的形式经营,形成农、牧、副相结合的产业链[3]。家畜养殖主要以藏羊、山羊、牦牛及黄牛为主,截至2021年底,全区各类牲畜存栏28.07万只,人均占有藏羊3.92只、山羊3.25只、牦牛1.57头、黄牛1.14 头,生猪户均占有1.16 头。家禽养殖主要以土鸡为主,其次是杂交肉鸡,户均占有11.38 只。全区畜种结构见表1。
表1 黄河河谷地区畜种结构 只、头
3.2 藏羊生产性能 从表2可知,藏羊公羊和母羊在体重、体长、胸围、管围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F检验,公羊明显高于母羊,体重、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公羊体重、管围高于母羊26.26%、7.04%;体长、胸围差异显著(P<0.05),公羊分别比母羊高2.12 cm、4.84 cm;体高差异不显著(P>0.05)。藏羊公羊平均产毛量为1.76 kg,母羊为1.52 kg,比半细毛羊育种指标二级公羊少2.74 kg,比二级母羊少1.28 kg。藏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重48.89 kg,母羊为38.60 kg,比育种指标二级公羊少16.11 kg,比二级母羊少1.40 kg。藏羊仔畜繁殖成活率为60.8%,成畜死亡率为5.19%,母畜占比54.2%,屠宰率为48.31%。
表2 黄河河谷地区藏羊体重、体尺统计 只、kg、cm
3.3 牦牛、黄牛生产性能 黄河河谷地区光、水、热条件充足,气温高,人畜居住地和养殖棚圈大部分在河谷两岸及地势较为平坦的半山河谷滩地上,适宜养殖牦牛、黄牛等。经对45头成年牦牛的测定,得出:牦牛年产绒1.1 kg,产毛1.95 kg;泌乳牦牛年产奶0.25 t,乳脂率为5.6%,比黄牛年产奶量(0.22 t)和乳脂率(3.1%)分别高12.00%和44.64%;黄牛仔畜繁殖成活率为48.6%,成畜死亡率为5.6%,商品率为14.9%,出栏率为19.5%。牦牛体重、体尺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 黄河河谷地区牦牛体重、体尺统计 cm
4.1 确定生产方向,调整母畜比例 兴海县现有种畜均为兼用品种,如绵羊是毛肉兼用,牛是乳肉兼用,一般来说,乳肉兼用型牛和毛肉兼用型羊的适龄母畜比例应扩大些,建议调整为:绵羊适龄母畜比例由现在的54.2%逐步调整到65%,繁殖成活率力争达到75%;适龄母山羊保持在50%以内,繁殖成活率达到75%;牦牛、黄牛母畜比例由现在的43.6%、42.7%分别调整为47%、45%,繁殖成活率分别达到68%、65%。
4.2 合理制定畜群结构,确保畜牧业持续发展 在畜群性别比例中,绵羊母畜应占60.5%,羯羊占37.3%,种公羊占2.2%;牦牛母畜应占57.9%,散牛(包括驮牛)占40.8%,公牛占1.3%;在畜群年龄结构中,成年母羊应占47.9%,幼羔母羊占12.4%,成年羯羊占21.8%,幼羔公羊占17.9%;在黄牛群中成年母牛应占34.6%,幼犊母牛占25.6%,散牛中驮牛占12.7%,幼牛占27.1%。
4.3 坚持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根据全县理论载畜量、产草量,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牲畜饲养量,按各乡镇饲草饲料种植量来控制牲畜头数,稳定存栏,最终达到草畜平衡。
4.4 适当扩大耕地,满足饲草饲料需求 兴海县地处黄河两岸,地形低洼,有缓坡,热量丰富,是种植农作物的良好地段,农作物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就能满足早熟青稞生理需水量的30%。据测定,全区若稍扩大一点水利基础设施,平整土地,解决灌溉问题,就能扩大耕地400 hm2,充分满足周边地区饲养各类家畜的饲草料需求。4.5 因地制宜,发展商品生产 黄河河谷地区的光、水、热量条件是全县最优越的地区,灌溉设施有很大发展,同时离县城也很近,有条件发展粮食及饲草饲料商品生产基地、牛羊育肥生产基地、种牛种羊繁殖基地;在土地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发挥合作社作用,正确运用投资、信贷、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大力发展饲草饲料种植、地膜覆盖和塑料大棚养殖等先进技术,保障畜产品供应。
4.6 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季节畜牧业 黄河河谷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青干饲料丰富,在畜群结构上应调整为羊、牛、鸡、猪,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加强青贮饲料、麦秆和各种颗粒饲料的制作及储备。在种植早熟品种农作物的地块内要套种豌豆或红萝卜,成熟后及时收获、施肥、灌溉,促使复种增产。对老弱病残而不易越冬的家畜,要集中饲养、强化补饲、强行淘汰,提高周转率和商品率,发展季节畜牧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