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颖,曹海林,许哲毓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300)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 作为衡量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综合质量的重要载体[1],存在选题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2]、写作缺乏有效指导[3]、抄袭现象严重[4]、学生之间缺少合作等问题,对检验人才综合素质和培养效果形成了挑战。Capstone Course 被译为顶石课程,是20 世纪80 年代从美国开始的一种课程设置,指在高等教育最后阶段,让学生整合所学领域的知识,并进行批判性反思,同时促进形成就业相关能力和素质(例如: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协作精神) 的一门课程。Capstone课程作为“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简称IEET) 认证的重要佐证,反映了IEET 成果导向认证的重要精神[5],因此,本文基于IEET 认证理念探索以顶石课程制替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制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经济社会适应性,为其未来继续深造或进入职场做好铺垫,并促进其终身学习和发展。
1.1 IEET 认证。IEET 于2003 年成立,主要业务为规划及执行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教育(EAC) 等认证,确认专业能够持续达成自订的教育目标及其毕业生具备专业所需的能力[6],在认证上具有专业性、权威性[7]。通过IEET 认证表明专业具备了良好的教育质量,其毕业生的学历亦受到国际认可,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得到增强[8]。
1.2 Capstone 课程。我国的顶石课程实践始于21 世纪初期,且主要集中在“工程教育”和“自然科学”领域[9]。学者们对该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课程形态[10]、教学模式创新路径[11]、应用实施过程[12]等方面。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对IEET 认证理念下Capstone 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鲜有涉及应用技术类,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以“顶石&物流”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没有搜索到文献。登云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近年来开展了IEET 应用技术教育认证工作,并顺利通过了认证。因此本文基于IEET 认证理念,结合本专业建设的实践,论述物流Capstone 课程建设的过程及成效。
IEET 倡导三大理念[13]: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来配置资源和安排教学,并在专业评价时主要依据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产出导向理念强调专业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比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地改善毕业生核心能力培育及评量的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围绕以上理念,遵循产出导向下的定义、实现、评估和使用学习产出[14]的逻辑程序,本文构建了顶石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IEET 认证理念的顶石课程开发流程
首先,将学习成果目标分为专业教育目标、毕业要求(即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和课程教学目标三个层级,遵循产出导向理念的反向设计原则[15],从市场需求出发,由专业教育目标和毕业要求倒推出课程学习目标;之后引入与产出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并针对学习成果使用考评体系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毕业核心能力达成情况;最后以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效为核心对课程进行反思分析、持续改进,以应用学习产出、促进课程资源的优化。
3.1 定义学习产出——反向设计,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在充分对物流产业结构、企业、同类院校、校友调研的基础上,经全体专业教师大会、校应用技术教育认证工作小组、专业咨询委员会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专业教育目标,即学生毕业3 年后能够胜任的职业和能达成的专业成就[16];然后,根据专业教育目标凝练核心能力,即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两者的关联性如表1 所示)。其次,将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对接,确定了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核心能力的支撑情况(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顶石课程对学生所有毕业核心能力指标的达成均有所贡献。
表1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核心能力与教育目标关联表
表2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矩阵
结合顶石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课程团队确定物流Capstone 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为:第一,使学生宏观把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真实物流世界、未来就业之间的紧密关系,树立自我评价、自我认知的良好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积极态度;第二,通过参与物流管理专业领域的项目,使学生统整所学知识和能力;第三,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项目方案书面报告并进行口头汇报,提升信息搜集、分析、整合能力和团队合作、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能力,也为向下一阶段的工作和学习过渡做好准备。3.2 实现学习产出——开发学习领域,组织实施。根据以上预期产出,将顶石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反向动态调整。
(1) 以企业供应链运营流程为主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发内容体系。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鉴于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被列为国家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而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产业链竞争力、供应链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结合顶石课程内容选取的顶端性、过渡性,课程团队安排学生分析、解决供应链运营方面的实际问题,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分为供应链采购运营方案设计、供应链运营方案设计两个方向。以“供应链采购运营方案设计”项目为例(下同),它是《采购与供应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课程的综合应用,需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借助易木采购实战沙盘模拟系统完成果汁、羽绒服等产品的原料采购与配送,包括采购预算编制、采购数量和采购点的确定、订单管理、配送管理等采购管理方面的综合性工作任务。通过模拟判断、决策、执行、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最终提交实作成果作品,包括供应链采购运营方案设计方案报告书和口头报告(含PPT) 两种类型,这在培养方案上足够支撑所有的核心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整合三年所学的碎片化知识是极其重要的。
(2) 划分关键环节,课程组织与实施。由课程团队教师通过各阶段过程性指导及评价落实各项核心能力的培养,实施时涵盖以下关键环节:
第一阶段,情境创设。该过程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各课题设计内容及其对应的毕业生核心能力,参考学生基本知识架构、能力水平,将企业面临的供应链采购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嵌入一个具有代入感或趣味性的场景中,并编制课程设计任务表述文件,要求学生据情境将之前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广义、实务技术问题(Broadly-defined Problem) 的能力。
第二阶段,项目分析。主要包括:布置任务、确认问题和资料查询。师生每周课堂会面(以线下师生活动室研讨、网络教学平台教与学或网络会议讨论的形式) 2~3 学时,学生课外动手实践操作的时间每周约4 学时。在该阶段,教师将项目任务提供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由5 名学生组成,配备1 位指导教师),准确理解任务目的和内容,收集相关的资料,彼此不断交流讨论,与教师共同归纳总结项目实施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相关概念以及该情境下所需基本技能[17],之后总结、向教师汇报资料整理情况,考核点是提交项目计划书以及资料整理情况汇报(书面、口头形式均可)。由教师进行指导及评价。指导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咨询引导学生反思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预判某些欠缺,对学生的阶段成果进行点评及审批,从而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
第三阶段是设计实施。①项目问题诊断及原因分析、项目优化思路设计。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项目角色分工(供应链采购经理、采购预算专员、供应商管理专员、采购订单管理专员、财务账单管理专员),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定期检查小组完成进度,目标是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考核点是提交“EMOO 公司供应链采购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和“供应链采购优化模型/思路”,由指导教师进行评价;②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以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完成产品从预算到付款的全过程,教师检查小组成员在采购成本、日库存资金占用、品质合格率、生产满足率、预算偏差率等指标方面的优化情况等,提供咨询服务并进行评价。
第四阶段是“方案撰写”,归纳总结。学生通过项目实施获得认识,故在此阶段进行更综合性的知识归纳总结,由指导教师提供撰写指导、监控和项目咨询。
第五阶段为小组答辩。学生按照先前分工制作PPT、展示汇报,回答问题,接受评审小组对成果的鉴定。
(3)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确定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进入虚拟仿真环境,制定总体采购战略规划、导入生产计划、测算物料需求、编制采购预算、签订采购协议、下达采购订单、支付采购费用、评估采购绩效等,通过亲身参与、情景融合的体验式方式[11],提升了实操体验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该项目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六个循序渐进的基本环节(如图2 所示)。不同关键环节对应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目标:情境创设环节考查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项目分析环节侧重于学生知识层面的提升,“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环节更侧重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案撰写”主要培养实践应用能力、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档处理能力,“小组答辩”环节更侧重于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团队协作以及临场应变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方面,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案例分析、现场调研、讨论方法、计算机模拟、角色扮演法等。
图2 基于IEET 认证理念的顶石课程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3.3 评价学习产出——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评价学习产出是指利用评价资源形成性地衡量学生完成该课程项目后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成效。本专业Capstone 课程注重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进行总结、反思,为改进、调整与补救提供依据。
该课程对各项毕业生核心能力进行阶段性考核点设置及评量,各关键环节的分值分配如表3 所示。
针对表3 中的方案撰写和小组答辩环节,由指导教师、答辩组组长、企业专家使用评量标尺(Rubrics) (详细地为核心能力达成指标各等级(从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 质量描述出其标准,并分别分配了具体的分值) 对照各指标点打分后将各项核心能力的分值结合权重加权,得到该小组核心能力的总达成度(分值) (如表4 所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小组中各成员的表现,进一步量化得出每位成员核心能力的达成度。
表3 顶石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以“供应链采购运营方案设计”项目为例)
表4 Capstone 课程成绩评定表(以《供应链采购运营方案设计》为例)
其中,指导教师侧重于小组协作力和素养整合情况(以档案袋记录方式,先由学生将沟通协调合作过程数据、自我学习管理反思报告书定期上传至平台,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打分评价),答辩组组长侧重于对专业知识、能力整合的内容与程度的评价,企业专家主要进行项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满意度评估及实施效果的考量(分析供应链采购运营数据、分析供应链采购运营实务问题之能力两项指标取答辩组组长和企业专家给出的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答辩组成员分别给予学生意见和建议,便于学生明确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密切了学生和职场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社会化,并让学生从实践中思考自己所学如何转化为社会的生产力[18]。
3.4 使用学习产出——修正学习成果,反思学习目标。该环节为反馈控制环节。为引导学生使用学习产出,在课程考核结束后,课程团队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填写《顶石课程分析及反思表》,评价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对毕业要求中的各项核心能力指标表现情况,找出学生得分较低的核心能力指标(如显示1 或2,即中下与低,则表明学生在该方面是不达标的),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现实归因,提出改善意见并进行再调整、再实践。如此循环反复,逐步修正产出目标,落实持续跟踪改进工作,进而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比如核心能力5 达成度偏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在持续学习习惯的训练方面存在缺失,因此适时对课程目标、内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及时提供学习资源或线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以此加强核心能力5 的养成。
本专业在2018 届物流管理专业顶石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最后各小组均完成了课程所需的全部任务。例如,某小组以EMOO 公司供应链采购业务为背景,通过绩效评价,分析公司当前供应链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发现公司在日库存资金占用、生产满足率、品质合格率等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之后以战略采购、JIT 采购理论为切入点,从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其供应链采购优化模型,进而进行方案实施。结果显示,公司的供应链采购管理绩效指标均有了较大的改善,例如日库存资金占用降低了14.87 万等。
通过对Capstone 课程的评量发现,学生各项核心能力均达标。其中,核心能力1 和2 的达成度相对较高,满意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均高达90%;核心能力3、4 和6 的达成度居中,满意及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5%、87.5%和80.5%;核心能力5 的达成度相对较低,满意及以上的学生比例为70%。
针对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85%的同学认为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通过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有了合作探究、自由探索的空间,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实现了所学知识的统整、深化;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
本文根据IEET 认证“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使用学习产出”为逻辑主线,构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石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并进行了应用:反向确定了顶石课程教学目标、开发了课程内容,应用了体验式、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了核心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最后采取了课程反思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持续改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带着问题与同伴一起学习、探究,进行专业综合训练与供应链运营实践创新训练,这不仅提升了其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了自身潜能的发挥,而且促使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对实现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国际化,提高应用技术教育人才尤其是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