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I 的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2022-11-17 07:52李传耀岑学楷胡心磊
物流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留学生课程体系

李传耀,岑学楷,李 烨,胡心磊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加速推进,以及一系列促进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我国在读留学生数目稳居世界前列[1],留学生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面对国际形势与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我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理念,各地高等院校积极响应留学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提质增效意识,努力将我国建设成具有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全球留学目的地和教育中心[2]。以中南大学为例,其作为全国重点高校,目前已经吸引了来自110 多个国家的2 000 余名留学生,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占70%左右[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质量是教育对外开放的生命线[4]。为进一步满足留学生教育的发展需求,保证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同时提高国内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我国高校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中,EMI(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教学模式是最富有成效的一种。与EFL(English being taught as a Foreign Language) 教学模式不同,EMI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英语为语言媒介教授专业课程,而非用英语来教英语[3]。一方面,EMI 教学模式利用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来传授专业知识,有助于推动国际化教育的发展,适用于非英语母语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EMI 教学模式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同时关注学生在语言沟通与知识传播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利用英语获取知识的效率,以便实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此外,留学生的本科教学工作与国内的本科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既存在资源的共享与共建关系,又具有相似的教学任务与挑战。因此,EMI 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接下来,将介绍如何基于EMI 教学模式构建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提高留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及专业素养,促进国内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术前沿并有效参与国际交流[5],并以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下称“本专业”) 为例,总结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经验。

1 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在党的教育方针与交通强国战略决策的指导下,交通运输专业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跻身世界一流专业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执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实干担当精神、社会精英素养、行业领军能力、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行业从事运营管理、规划设计和教育科研工作。

为全面支撑培养目标,交通运输专业根据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教育部公布的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贯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理念,制定了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该毕业要求涵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等12 方面,全面覆盖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完全支撑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本专业从识别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总结运用结论等方面出发,将12 条毕业要求细化为31 个明确、可落实、可衡量的逻辑指标点,进一步表明了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2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与建设

2.1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交通运输专业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与运输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而成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着力培养交通运输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目前,国内外交通运输业进入新格局,新发展形势对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基础理论或工程技术学科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本专业提出并实行“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四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即以行业发展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毕业要求,进而系统、全面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面向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群体构建基于EMI 教学理念的多层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涵括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培养四个部分的课程,涵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践课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完全覆盖本专业的12 条毕业要求及其31 个分解指标,能够有效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同时,本专业形成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修订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确保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持续改进、紧跟时代。2.2 基于EMI 教学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2.1 EMI 教学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和交通运输专业特点,整个课程体系具备纵向与横向相互协同的分层结构,既能够满足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又能够兼顾多种类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其中,纵向结构按照不同阶段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培养四部分,横向结构则涵盖上述四个部分涉及的主要课程,如图1 所示。针对专业教育课程,将EMI 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以思政类课程为引导,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根基,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构建基于EMI 教学理念的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

图1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图2 基于EMI 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基于EMI 教学理念的交通运输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开展研究导向性教育。该核心课程体系将EMI 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其主要对象是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群体,与面向国内学生的纯中文教学和EFI 模式完全不同。严格遵循专业课程设置通用标准要求和交通运输类专业补充标准要求,兼顾学校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趋势等因素,并向知名校友、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广泛征集意见,最终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2.2.2 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交通运输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理论教学+集中实践”、“科研育人+教学互促”、“创新训练+素质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具备实干担当精神、社会精英素养、行业领军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重点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交通规划原理与方法、铁路通信与信号、铁路货物运输、铁路旅客运输、铁路行车组织、铁路站场及枢纽。同时,基于EMI 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不仅适用于留学生专业课教育,还适用于国内大学生群体,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和国内大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

(1) 核心课程体系特色与优势。该课程体系达到了交通运输专业认证标准,同时体现了轨道交通办学的特色与优势。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从“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培养”四个层次展开,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服务于第三层——专业教育(如图2 所示)。首先,重视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教学并重,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层层递进、协同作用的课程教学大纲,丰富了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这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坚持交通领域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从运营管理和规划设计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开展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实践与案例、运输经济学、运输市场营销学、高速铁路装备、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等专业选修课。最后,注重毕业设计(论文) 的过程指导,建立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的指导机制,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学术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2) 开展研究导向性教育。在践行EMI 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为教育导向,注重知识的有机结合与多种教学资源的相互融合。本专业实行“1+3”培养模式——第1 年开展专业大类(交通运输类) 教学,后面3 年为交通运输专业教学。在培养过程中,通过数学类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以及专业(方向) 类课程知识的教学,由浅入深、从简至繁逐步培养学生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提出“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创新项目为起点、以创业实践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模式,逐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与专业知识传授相融合、专业技能教育和非技术性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此外,利用基于EMI 的学科前沿讲座、实验室探究教学活动、科研创新项目等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和完善学生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机制。坚持贯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理念,确保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时俱进,持续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12 条毕业要求的支撑权重关系,落实“行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如图3 所示),对专业主要教学环节提出明确、严格的质量要求,实施成绩和评分相结合的课程达成评价方法,并以课程达成评价为基础建立并实施毕业要求达成评价体系。其中,质量标准是建立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现行本科教育质量标准涵盖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主要教学环节。其次,按照“国内毕业生+留学毕业生”全覆盖、国内外用人单位代表性强的要求,成立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形成了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社会评价机制,持续推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最后,形成了基于评价结果的专业持续改进机制,从专业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持续改进机制。

图3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3 实施效果

基于EMI 教学理念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已成功在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完成实践,根据国内毕业生和留学毕业生的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的执行情况,该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交通运输专业依托EMI 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的统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EMI 课程体系面向国内学生和留学生共同开展专业课教学,相比于单独授课大大提高了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的求学积极性,获得众多学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赞赏。同时,中南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业分别在2008 年、2014 年和2020 年连续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4 结 论

(1) 为进一步应对教育全球化趋势,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基于EMI 教学理念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行业需求为引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同时建立全面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完善从课程达成到毕业达成的评价过程,以评价和反馈结果为依据持续优化专业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3) 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融合多样的教学资源。在突出专业培养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同时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强化行业内重点企业的优秀拔尖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留学生课程体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