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污水系统改造难点和解决方案
——以广州市白云区A村为例

2022-11-17 12:01何伟健
建材与装饰 2022年33期
关键词:合流化粪池立管

何伟健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10)

0 引言

1 基本概况

广州市白云区A村位于沙太公路与南湖交界处,太和镇东南部,全村面积共25km2,其中建成区6.39km2,共有23个经济合作社。户籍人口约1万人,常住人口约26.60万人(含户籍人口),村内居民建筑约6052栋,均为7~12层,村内餐饮食肆、小型服装加工厂、物流园、淘宝商家众多。

2 污染源概况

经现场调查,A村主要污染源主要有物流园混合废水、沿涌餐饮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小作坊排污等污水。其中物流园主要有沙太货运市场、容发货运市场、泰邦货运市场、丰和物流园、林安物流园等,物流园内主要以餐饮废水、汽修废水为主;在南坑坑、黄庄坑等支流沿涌餐饮业旺盛,餐饮废水均直排至河涌;A村内还分布有涉外学院、广东省国防技师学院等4所高校,以及1家二甲医院,日均产生生活污水量大;一般居住区内分布有不少小作坊,主要以纺织印染、洗台布等产业的废水为主,上述区域均为人口密集、生产活动频繁区域,产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量较大[1]。

3 现状污水系统情况

3.1 现状排水体制

现阶段A村主要的排水方式是合流制,部分新建小区排水规划为分流制,但现状多为合流制;一些新建的商业建筑物依据规划于建筑内部设置相应的分流管道,不过因为公共管道的建设与小区内部建设是不同步的,导致管道的混、错接问题比较常见,合流制、分流制交替存在;城中村中大部分是直排式的合流制,确实完善排水体系,雨水、污水等直接排进道路边沟以及合流排水的管道[2]。

3.2 建筑排水系统

村内建筑主要有3类,分别是工业建筑、居民住宅以及商业建筑。

居民建筑物的排水体制都是合流制。建筑物立管在天面雨水斗排进地下排水管进程当中,都和阳台、厨房、厕所等室内的排水管道相连,一些立管排进化粪池之后再排都埋地合流的排水管道以及排水沟渠中(其中涵盖了明沟与暗沟),一些立管直接排进埋地合流的排水管道以及排水沟渠中。

商业建筑中一些排水系统是分流制,还有一些是合流制。而且部分建筑的雨水立管和粪水、污水立管是分开布设的,粪水立管通过化粪池的初期处理之后排进污水立管,而污水、雨水立管再依次分别排进村中埋于地下的合流排水沟渠以及管道;一些商业建筑物的雨水和污水、粪水立管是合流布设的,建筑物的立管由天面雨水斗排进地下排水管进程当中,都和室内的排水管相连,一些立管排进化粪池之后再排进埋地合流的排水沟渠以及管道(涵盖了明沟与暗沟),一些立管是直接排进埋地合流排水沟渠以及管道中。

工业建筑中一些排水系统是合流制,其建筑物立管在天面雨水斗排进地下的排水管进程之中,都和室内的排水管道相连,一些立管排进化粪池之后再排进埋地合流的排水沟渠以及管道(涵盖了明沟与暗沟),一些立管直接排进埋地合流的排水沟渠以及管道中(图1、图2)。

本系统[1]根据气调库内的果蔬贮藏环境要求,设计了一种以STM32F103rct6为微处理器,通过空气温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对气调库内的环境状态参数进行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2]监测平台,便于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处理,实现对果蔬气调库的实时监测,维持果蔬最理想的贮藏环境,保质贮存期可达2~4个月。

图1 现状建筑立管(一)

图2 现状建筑立管(二)

3.3 村内排水管道

通过对于现场的仔细摸查,发现A村中排水管道较少,大多数以排水边沟以及暗渠的方式排水,然后再汇集到区域内关键道路的排水暗渠中,最终后排进黄庄坑和沙坑涌中。村内主要排水渠如图3、图4所示。

图3 现状排水明渠

图4 现状河涌及排水渠道

3.4 建筑现状化粪池

3.4.1 化粪池布置在建筑外

每栋建筑有1~2个化粪池,主要规模为0.6~2.0m3,布置在建筑外。建筑合流立管排入化粪池,经初级处理后再排入埋地排水管道内。

3.4.2 化粪池布置在建筑内

每栋建筑有1个化粪池,主要规模为0.6~2.0m3,布置在建筑内。建筑粪水立管排入化粪池,经初级处理后再排入室外埋地排水管道内(图5a、图5b)。

图5 化粪池布置

4 污水系统现存问题分析

4.1 河涌截污不彻底

由于工程时间紧,白云区沙坑涌流域的众多支涌中仅和龙支流、梅窿支流全面截污,南坑坑、贺屋坑等未截污的支涌,多是村民房屋密集之处,征拆十分困难,成为难以实施系统截污工程的“硬骨头”。为了减少征拆,多数支涌仅采取在涌口设置截污闸和引水口等“应急”截污方式,在雨季,初雨期溢流污染较为严重。

4.2 截污管及处理设施建设标准低

由于对城市发展预测不足,截污管和污水厂截流倍数是按照1~2倍设计,仅能收集晴天污水,未考虑雨天初雨污染。

4.3 支涌截污系统不完善

A村支涌众多,污染源分散,部分区域新增污染源没有有效接入现状截污管,现状污水通过河涌涌口直接排入主涌,存在大量新增排污口,需要及时梳理、接出。

4.4 旱雨季溢流均较为严重

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近年来引入聚集性产业,如物流园、电商直播产业园等,常住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生活污水量骤增,现状管道过流能力不足导致旱季溢流;雨季存在CSO溢流。

4.5 截污影响排涝

由于采用截流堰方式收集污水、截污管管径小、埋深浅等因素造成排水不畅,易发生城市内涝[3]。

5 升级改造原则

5.1 一口一策定方案

展开全流域污染源摸查、溯源、污染源还有现阶段排水装置摸查工作需要细化至各户(楼),对于存有污染问题的小工业以及小作坊等进行整治,对于每个污染源实施分类造册,摸清底数。根据污染源摸查成果及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源头雨污分流与末端截污相结合的整治方式,制定差异化治理方案。

5.2 近远结合,分步实施

结合污染源特点、排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工作开展条件等方面,立足于当前现状,做到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科学制定城中村的污水体系改造总体方案以及计划。

5.3 系统优化、升级

通过污水系统主干管的全面排查和梳理、结合水量水质调查数据及现状污水管检测成果,对现状污水管网进行系统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系统主管优化方案及现状管网修复措施。

5.4 守住河道蓝线,贯通巡河通道

针对城中村建筑骑压河涌情况,结合河涌清淤工程、堤岸整治工程、生态景观工程,涌边拆违,打通巡河通道,为埋设污水收集管道提供实施条件。

5.5 建设生态碧道,构建海绵系统

根据上下游不同涌段属性、周边地块分布情况,分段分类分别对堤岸进行综合整治,如拆除首层后打造岭南骑楼建筑风格,建设口袋公园、亲水平台、慢行栈道、生态护坡等,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

5.6 建管并举,综合整治

污水的收集处理装置需要对于运行维护进行充分思考,依照“三分建、七分管”标准,强化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营维护等多方面监督管理工作;多部门联合开展治水行动,采用源头减污、控源截污、调水补水、生态修复、清淤、管理执法等多措并举,实现长治久清。

6 设计改造方案思路

依照现阶段村内排水体系和街巷的实施环境,对于整村开展区域的划分,依照区域的排水体系特征、巷道状况以及地势地貌等进行分析,针对性开展污水的改造与治理。对与建筑立管:新建的雨污分流立管接天面雨水斗,现状合流立管改造为污水立管,使得建筑物排水体系做到雨污水分流。对埋地排水管道:新建的污水管道对于污水立管以及化粪池的污水进行收集,已有合流的排水管道应改造成雨水管道,使得埋地的排水管道完成雨污水分流[4]。对现状截污管道截流口进行封堵,现有合流管道作为雨水管使用,截污管道作为纯污水管使用,确保雨水不进入截污系统。

7 建筑排水系统方案

根据资料及现场摸查情况得知,本次实施城中村大多数建筑物的立管是合流排水立管。依照排水立管种类和巷道的宽度,供给下述两个改造方案实施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方案比选

经过上表中的对比可得,方案一与方案二相比较少占用了房屋的外立面,且污水管在巷道比较窄位置是采取浅埋方法,规避由于碰撞对与污水管产生损伤,并且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较多了一套污水收集体系,所以方案一的建设费用是比较低的,对方案一的收集体系可能存有首层返水情况,能够经过对首层接入口部位的调整消除本部分产生的影响,所以方案一是推荐方案。

8 结语

城中村污水系统改造和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持续性工作,短期内应该以控源截污,逐步完善排污管网,确保旱季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雨天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域内水体基本消除黑臭;同时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排水设施健康运行,河道管理有序,进一步改善水体水质。污水综合治理切实改善了河涌的水质,同时提高了河涌的防洪排涝能力。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景观节点、慢行道建设,依托青山绿地建成路网、水网和绿化带,把沿线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生态景观进行有机地串联。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及周边的环境,弘扬地方文化特色,逐步实现“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

猜你喜欢
合流化粪池立管
海洋平台立管的泄漏频率统计研究
三格化粪池在我国农村改厕中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类型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常见高层建筑物室内给水立管材质解析
欧美经济“合流”的动力与阻力
缓波形钢悬链立管时域动力与疲劳分析
历史叙事与个人叙事合流下的再突入
莫当化粪池
The Power of Integration
浅议小区化粪池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