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研究

2022-11-17 04:22杨礼渊陈俊营
现代金融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碳耦合绿色

□ 杨礼渊 陈俊营

一、引言

2022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 《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显示,温室气体浓度在2021年创下新高,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比2020年增加了2.6±0.1ppm,生态系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的“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体,碳排放量全球第一,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有关(鲍健强,2008),为避免环境问题反噬经济发展的成果,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邬彩霞,2021),支持经济低碳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经济模式的转变,离不开资源配置、激励机制、政府机构的共同努力(李善民,2021),在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金融资源配置至关重要,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牵头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支持经济低碳发展有序转型。党的十九大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李晓西,2015),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马骏,2015)。在此期间,我们要重点关注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二者的协同发展水平如何,目前学者对二者协同水平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耦合协调机理,研究我国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的协调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以期推动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研究框架及方法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效应分析

从本质上来看,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效应,就是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合图1,金融的发展依托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低碳经济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提出新的要求。低碳经济可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建设,并带动金融结构的优化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升级,同时绿色低碳产业凭借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成为国家未来的主导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金融机构通过投资绿色低碳新兴领域,可带来新的利润空间,进一步使绿色金融的规模持续扩大。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首先绿色金融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丰富了产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其次绿色金融通过资金导向与资金配置功能,引导调节社会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流向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转型,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地活力。

综上,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绿色金融创造了市场空间,反过来绿色金融为低碳经济提供资金支持进而加速低碳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低碳经济建设涉及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离不开诸多要素的有效协调,随着绿色金融的作用的进一步提升,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将会愈加重要。

(二)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评价体系构建

我国西部地区包含12个省市及自治区,人口约为3.8亿,占总人口的27.2%,总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72%,虽然地域广阔,但由于不少地区为戈壁、沙漠以及一些高寒地区,气候和地形条件较差导致人口密度十分稀疏。受限于地理因素,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量有限。长期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亟待提升,应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当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生态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

1.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遵循科学综合性原则,采用复合指标法构建低碳经济—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表1)。考虑到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市)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发布情况,本文综合诸多学者(崔操操,2017;蔡绍洪,2018等)的研究,构建了涉及经济、生态以及社会三方面的1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经济系统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包括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科技支持三个二级指标,共同反映了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能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落实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进度;社会系统主要包括了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低碳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社会。

表1 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指标评价体系

对于绿色金融相关指标的选取,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参考曾学文(2014)对绿色金融发展程度的测度分析,考虑到西部地区的特殊性,本文对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适当重构,从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政府支持四个维度建立了评价体系,其中,绿色投资是指向包括环境污染治理等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以期在未来获得一定投资收益的金融活动;绿色信贷余额占比在省级层面暂无权威披露渠道,本文以六大高耗能产业利息支出占比来代表绿色信贷,此指标反映了资金对产业的引导约束作用;由于西部地区多以农业为主,本文以农业保险深度作为绿色保险的衡量标准;政府支持主要是指节能环保公共支出占比,将资金投向节能环保项目,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2.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西藏除外)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11个省(自治区、市)的面板数据,对于11个省(自治区、市)缺失的研究数据,本文将采用均值插补的方法进行数据填补。本文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20年西部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

(三)研究方法

1.熵值法

信息熵的概念源自信息论领域,反映数据所包含信息的离散程度。熵值法属于客观赋权法,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得到指标的最优权重,避免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因此该部分使用熵值法对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测度。

(1)数据标准化处理

低碳经济包括13个指标,绿色金融包括4个指标,考虑到各个指标间的单位不一致,需要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得各指标取值范围为[0,1],便于横向比较。由于指标的影响方向不同,需要分别进行正向处理和负向处理,公式如下:

由于对指标标准化处理后,有些数据会出现0值,为消除此影响,对数据进行整体平移:

a代表平移距离,为降低平移对原数据的影响,本文取a=10-8。

(2)计算指标的贡献度

(3)确定第j个指标的熵值

(4)计算第j个指标熵值冗余度

(5)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耦合协调分析模型

耦合是指多个系统通过各种相互作用以致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借鉴以往学者(吴爱东,2017)对耦合模型相关研究,探究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构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模型如下:

其中,U和V分别为西部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和绿色金融综合指数,C是指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度,C取值范围为[0,1],C越高,代表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耦合程度越高,相互作用程度越强,反之越低。但是耦合度的局限在于只能表现出系统间作用的影响程度,不能说明系统之间是否协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各要素间的差异,使测算结果存在局限性。耦合协调度是在耦合度的基础上,度量不同系统的发展是否协调,所以该部分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来考察西部各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之间耦合的协调程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为[0,1],D越大代表二者越协同,U表示低碳经济综合指数,V表示绿色金融指数,T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整体协调指数,反映两者的整体协调性。a和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各自的权重,本文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金融发展同等重要的假设,

对不同耦合协调度的划分,结合钟志平(2009)和吴爱东(2017)研究成果,考虑到西部地区的实际特征,对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见表2。

表2 耦合协调等级划分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综合评价得分

根据以上构建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出西部地区2010-2020年11个省(自治州、市)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评价得分,并对西部地区的综合得分平均值进行排序,结果如下:

整体来看,广西、重庆、云南、陕西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错,其评价指标得分平均值位列前四,而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与其较高的单位GDP能耗与较低的森林覆盖率有关,并且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不足,加之因地势原因生态环境脆弱,导致碳汇能力较弱。根据图2从时间维度来看,西部各省在2010-2020年期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体趋势向上,可见西部地区响应国家低碳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2016-2020年期间,广西、云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增速相比以往年度大幅度提升,这与其能源结构转型密切相关,截至2020年,广西省加快能源绿色发展,稳步推进核电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云南省则打好“绿色能源牌”,能源结构长期以低碳的非化石能源为主,生物多样性的标志侧面印证了云南优良的生态环境。

由图3可知,绿色金融方面,我国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在2010-2020年间虽有波动,不过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正确引导和约束。通过表3看出,西部地区各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排名第一的内蒙古与排名最后的贵州差距近0.5。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有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剖析其原因,一是该地区农业规模较大,农业保险作为绿色保险的代表,其保险深度较其他省份表现良好;二是内蒙古、新疆等属资源型省份,有较为紧迫的改变粗放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较大。而贵州、广西、云南等这些省份绿色金融发展排名靠后,主要原因是其第三产业为该地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薄弱,带来的环境污染较小,因此对于绿色资金的需求不强烈。

表3 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得分

2.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间耦合协调度的测算

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了一种缓慢波动式增长的态势,各省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在2010-2020年期间耦合协调度平均值在0.4-0.6之间,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的缓慢发展阶段。

整体上大部分省份耦合协调度逐年由濒临失调转向勉强协调阶段,但是由于地缘劣势带来的人力资源匮乏以及资本热度不足等问题,使得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之间耦合协调性发展缓慢,整体的协调发展水平得不到显著的提升。通过表4具体来看,内蒙古、重庆、陕西表现相对较好,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大部分时期处于勉强协调和初步协调阶段,特别是重庆,2019逐步转入优良协调阶段,剖析其原因,对高耗能企业的融资约束至关重要;青海在这一时期也提高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绿色投资水平,与当地的绿色金融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步入初步协调水平;新疆作为国家绿色金融试验区,在2017年耦合协调度达到2010-2020年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峰值,但随后又转入了勉强协调阶段;甘肃一直处于濒临失调状态,相关配套设施没有与地区的发展程度相匹配,资金没有充分起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导致协调发展水平停滞;贵州、四川、云南等地耦合协调水平接近,整体向勉强协调阶段平稳过渡。

表4 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

由图4从耦合协调水平均值来看,西部地区整体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还未达到理想的协调发展水平,亟待进一步加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影响力度。

四、结论对策建议

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得出结论:从时间维度来看,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长期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的过渡阶段,说明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长期以来并未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中央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以后,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得到提升,逐渐上升至勉强协调阶段;从空间维度来看,虽然整体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内蒙古、重庆总体比其他地区的耦合协调略好,其他地区协调水平接近,处于勉强协调的过渡阶段。总结发现,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为更好地支撑低碳经济的发展,配套的绿色金融体系需要进一步得到落实与实践。根据分析结果为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更好地协调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完善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

要从根本上提高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首先必须从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层面作出战略部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绿色金融政策与税法、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凸显政策的联动协同作用,并从行政角度对低碳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加以规范,防范资源错配风险,激励各金融业加入绿色实践中。其次,为有效落实并监督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发展,应建立一套区域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框架,探索并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规划,并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最后,应创新金融工具,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量不足,仍有大量资本支持高耗能产业,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放眼全局,服务于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提高绿色金融工具的有效供给。

(二)立足地区经济现状,加快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各省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具有其自身的区域特点。在低碳发展领域,各地区在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绿色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不同,最终使得各地区在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西部地区应立足区域现状,发展低碳经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储备充足,主导产业仍以“高碳”化工业为主,单位GDP能耗相对较高,因此工业能源是重点控制领域,西部由于地势原因,又是诸多河流发源地,绿色能源丰富,未来可结合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加大新能源装机规模,优化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结构,绿色金融在“双碳”大目标下应充分发挥资金配置作用,未来资金投放重点应是绿色产业转型、能源结构升级、碳汇建设等领域。

(三)发挥市场作用,加速绿色金融规模扩张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政府,但效果有限,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策的激励驱动下,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促使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成为市场上普遍交易的金融产品,例如政府可制定有关绿色债券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降低绿色信贷利率等方式,引导企业发行或购买绿色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参与到市场中,以此提高绿色金融产品的交易率,同时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各主体的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市场参与者投资绿色项目和进行绿色资产管理,促使绿色金融体量得到进一步的扩张,使绿色、低碳理念更全面地融入到经济发展过程中。

猜你喜欢
双碳耦合绿色
“双碳”目标背景下乡村生态振兴对策研究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绿色低碳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