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考与研究

2022-11-17 03:03
武术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校企校园院校

杨 龙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1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三点思考

从 2005 年起,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进行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后示范深化改革、国家优质院校建设、双高校建设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和改革,刺激着每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源生动力,让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专业水平、课程优势明显增强; 师资团队能力和人才培养实力突飞猛进。这些利好的政策和发展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大好机遇。笔者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入手,通过研究和实践,让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体育健康教育的延伸,将其内涵通过体育课、运动会、日常训练、体育活动、竞赛等产生浸润作用,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爱国情怀以及理想信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1 思考一:新时代如何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相结合

新时代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观念,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下功夫,更要学思践悟,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上下功夫。要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融入课程、训练、竞赛中,要将“互联网+体育”“传统文化精髓+体育”等更多的新兴元素展示出来,不仅要让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身体素质的教育,而且要让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对身心内涵浸润的教育,让文化的传承在体育健康和美中形成力量。

1.2 思考二:新时代如何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首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强化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理论科学地指导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其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存在于高职院校的校园里,它包含了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等方面的文化。要在高职院校里形成体系,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标识、宣传栏、体育精神标语的规范建设;挖掘和发挥校园的体育文化内涵、体育精神、育人功能、社会影响力,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达到育人效果。第三,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通过体育文化节、运动会、课外锻炼等载体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感受到其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的君子之风和强身健体的养生之道。通过有竞技的项目和专项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意识,在人格塑造上要杜绝个人主义和崇尚竞争的思想。

1.3 思考三:如何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发展的特点相结合

高职院校非常注重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这个新的特点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要不断探索政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对接,将政府、企业优质的体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作为体育健康教学和育人的一部分; 学院要在人才培养、招生就业中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生学到的爱国情怀、体育道德精神、体育文化知识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实现政校企合作在体育文化建设上的互赢互惠。其次,要不断探索校园体育文化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实践。通过召开校企体育文化建设研讨会,共同和企业制定文化育人的标准;结合行业企业特点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体育选修课,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将校园体育文化与企业体育文化实施对接,让学生在校、实习、实践等环节感受到校园和企业“和而不同”的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校、爱企、爱岗的精神,也有利于学生能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和岗位。第三,将高职院校重视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等教育与 校园体育文化相对接。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互联网+健康保健”“互联网+体育文创”相结合,开发校园的体育网课、校园体育文创产品等新兴大学生喜欢的产品,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校园体育文化。

2 构建“一核心、两平台、三融合”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

高职院校有着很好的行业、企业背景,有着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学院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通过以上思考,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笔者积极探索和研究“一核心、两平台、三融合”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建设。

“一核心” 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以贯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思想和精髓,强化体育育人功能。

“两平台”即:线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平台和线下体育教学实 践。线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平台主要依靠校园网页和手机 APP 等多媒体,分栏目、分模块介绍中国体育发展史、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拼搏精神、校园体育特色、养生与体育保健等栏目,让学生感受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另外,体育教师通过“学习通”“职教云” 等平台开设体育健康网络直播课和平台导学课,以传统文化为特色进行体育知识和文化的讲授,以文化浸润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健康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线下体育教学实践主要通过日常的体育课程、运动会、体育文化社团、各类竞赛比赛来实施。线下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让同学在体育课上也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将儒家的“仁”“爱”“忍”“礼”“和”“美”等精神通过课前热身、设置游戏、项目竞赛等形式重点突出出来,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虽然重视身体的灵动,但其中也有大智慧和哲学道理,体现“以人为本”“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思想。又如,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和运动会上,将《论语》诵读与广播操结合、将太极与运动会展演结合、将传统体育项目以团体操队形变换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着共同美好的理想,从而产生和谐的体育意识、体育观念和体育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美感、自豪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氛围,“三融合”即:借助“政校企”合作,积极汲取政校企三方的体育文化资源,充分引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一是借助政府力量,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聘请一些非遗的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丰富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例如:太极、围棋、秧歌等,和政府共同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体育文化”进校园活动; 借助政府开办的体育场馆、展览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项体育文化的视听触的体验,增强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在大型赛事、体育文化活动时,组织学生当志愿者,既锻炼了学生的礼仪服务意识,又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二是企业体育文化向学院进行迁移。例如:现在的休闲体育专业就非常需要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我院成功申办了马术专业,企业提供实践场地和企业文化,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后,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训练达到熟练工,最后成为一名马术训练员。未来棋术、射击、射箭、摔跤等都是可以参考和实施的传统体育专业。企业体育文化在高职院校的迁移,更有助于学院办学特色的突出。三是校园自身的体育文化建设和政府、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无 缝对接和适应。学院是以育人为主,要把“传承”这根“针线”引好,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要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突显出来。可以设计 建设一个校园体育文化展厅或者体验室,将古今体育运动的发展史;将政校企合作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展示出来;将校园师生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风尚等照片展示出来,以达到弘扬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的育人目的。

图1 “一核心、两平台、三融合”

3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彰显传承的力量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健身,还在健心、健脑,更是做人的教育。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彰显出更多传承的力量,影响着师生和校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个重要的思想论断正是我们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明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包含着的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也是我们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

通过建设传承“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人格”的建构和完善,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等。《论语 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在我们高职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传承 “仁爱”思想更为重要。体育竞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就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体育教师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一节田径课赋予“仁爱”,让正在跑步的学生听到师生在为他加油,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和鼓励;当一名正在进行带球前行的足球小将突然摔倒,却被对方的队友扶起时,这一很小的细节很快就能让在场的观众观产生“仁爱”的情感共鸣。所以,在校园里通过体育文化建设传承“仁爱”思想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对“仁爱”的含义、方式和价值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建设传承校园“和谐”的基因随着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的悠久,校园“和谐”的各种基因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去传承,这能使高职院校的历史文化更厚重,积淀更深。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承载着传承校园“和谐”的功能,包括和谐的师生、生生、校园环境、运动氛围、竞技比赛等关系,其内涵丰富深刻。在体育运动、竞技中更多的都是身体的对抗,肢体的“冲突”,最容易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传承“礼”“诚”“敬”“和” 的基因便显得价值更高,能让体育教师、裁判、运动员、比赛中的学生、观众等都体现出集体的相互信任和宽容,容易达成团队的合作,彰显出师生的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建设传承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华体育的精神能大大增强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体育竞技、文化学习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并让学生在传承中领悟精髓,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能很好地做好“五个认同”教育,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能逐渐积淀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最深厚的感情、忠诚和热爱。通过政校企三方深度融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范畴,通过学校这个载体进行传承和保护,将爱国主义落在细节上。

猜你喜欢
校企校园院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